為何同是諾貝爾獲獎者,為何楊振寧名聲大振,而李政道沒有那麼大的名氣?

西出陽關楊時明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楊振寧和李政道合作獲得了諾貝爾獎。那他們的名氣不一樣,相比李政道來說,楊振寧名氣只是會更大,還是因為他在科學領域,特別是物理與做出的貢獻相比於李政道更大。



他們兩個人你是上當時科學界主張建立大型的對撞機,但是這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李政道覺得這樣不划算,所以沒有同意。

後來果然證明了他當然想法是正確的,現在的對撞機確實對於國家的科研事業沒有多大的用處,而楊振寧不同了,它主張建立大型對撞機。

只要堅持自己的意見。同樣作為。楊振寧的合作伙伴丘成桐意見不一致時,他敢於堅持自己的意見。

李政道他是一個性格較內向的人自然不願意參加很多的活動。不喜歡和別人談論。只是想堅持守在自己的書在那做一個讀書人,專研科研。


楊振寧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個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是美國華人協會最早的創始人之一,他為爭取在美華人在美的生潛力一直在社會活動而努力著。1971年留學回國,他歷經艱苦回到中國。之後又回到美國,在美國的七十多所高校進行宣傳,演講。讓更多的華人瞭解中國,瞭解中國的強大,讓更多的華人願意回到中國幫助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事業。

楊振寧他雖然在科學還有社會活動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那很多的貢獻都是他在留學美國的時候為美國做出的貢獻而對於中國卻沒有。


在回國之後更娶了比自己年輕幾十歲的翁帆。其實只是個人的私生活,我們根本無權理會沒有有資格去評別人的私生活。

楊振寧回國之後收到了清華大學每年六百萬科研經費,而且還獲得清華大學給他的房子。

但他對中國的科研事業做出如何的貢獻呢。為什麼清華大學會這麼對楊振寧這麼好呢,其實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清華大學習想要楊振寧幫助和美國的科研學術界進行搭線。讓清華大學的教授還有學者們能夠有機會去到美國進行講學或者學術的交流。

也是僅僅因為如此清華大學才會聘請楊振寧稱為學校的教授,而且給他那麼好的待遇。這些待遇好的很多人和覺得他不應該也不值得擁有了。相比楊振寧要拿這麼多錢,卻沒有為中國對科研事業做出一點實事。這些錢還不如拿去救濟窮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或者投入祖國的其他科研事業更加重要。


亂世史詩

我可以解答這個問題。楊振寧和李政道是性格,愛好,氣質迥異的兩種人。

李政道是什麼樣的人呢?莫偉曾經向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寫信,他在信裡面說,海外華人有很多,這些人對中國不瞭解,都有私心。莫偉說,據我瞭解,這些華人科學家裡面只有兩個人是完全沒有私心,只有這兩個人一心一意希望中國好,他們就是楊振寧和李政道。莫偉還說,楊振寧和李政道在海外總是關心中國的發展,到處為中國說好話,在一些國際會議上,遇見對中國的攻擊,楊振寧和李政道曾經氣憤的退場,以示抗議。李政道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不怎麼堅持原則。比如,當年國內想搞大型對撞機,要投入很多的錢,國內就去問李政道要不要搞。李政道就說不需要搞,不划算。後來,有人對他說,這個項目是上面一個特別大的領導拍板的,李政道就沒有堅持。事實證明,這個大項目目前已經成為擺設,根本沒有達到科研目的。李政道的愛好就是鑽研學問,一心一意做他的科學研究。很多人認為,李政道就是一個書呆子一類的科學家,不喜歡提意見,也不喜歡社交活動,而是在自己的書齋裡面讀書。當然,這也沒有什麼不好。

與李政道不同,楊振寧的性格非常倔強,他認為一個東西不宜搞,就會當面公開提出他的批評意見。丘成桐是他多年的合作伙伴,一起在香港創建了研究院,算得上是關係特別鐵。但是,他又是一個堅持科學真理的人,因為要不要搞高能物理大對撞機,楊振寧就是不給丘成桐面子。楊振寧之所以不同意,是因為他幾十年前就判斷高能物理已經死了,再搞什麼大項目完全是勞民傷財,所以,楊振寧認為,應該設計新的對撞機原理,否則沒有出路。楊振寧還認為,把這些鉅款投入到別的物理科研領域會有大的多的產出。

據HUI CUI說,楊振寧在美國粒子物理界就得罪了很多人,因為楊振寧總是愛提意見,看不慣就說。本來這些東西與楊振寧沒有什麼利益衝突,他完全可以不說話,但是楊振寧性格很倔,他認為,如果我不說,就是對不起良心,所以我一定要說話,哪怕得罪人也要說。至於你是不是接受,是你的事情。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楊振寧不僅把最新的科學理論(比如,最新的量子場論)介紹到中國大陸來,還多次給中國政府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見。20世紀80年代,楊振寧又為中國指導和創建了四個高等學術科研中心和一大批現代物理實驗室。

可以說,楊振寧既是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也是一個活躍的社會活動家。所以,他的名氣要比李政道要大一些。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華人的驕傲,我們應該尊重他們,而不是八卦。


懷疑探索者

不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楊振寧都比李政道的名氣大。在沒有國界的科學,楊振寧的名氣更是遠超李政道。

李政道在科學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使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而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卻不是楊振寧的最大成就,楊米爾斯方程(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是楊振寧的最大成就,要遠遠超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

除此之外,楊振寧在科學上還有多項重大貢獻。楊振寧90歲生日時,清華大學送給他一件生日禮物——一塊黑色大理石立方體,4個側面上刻下了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的13項重大貢獻。最重要的是三項:1954年的楊米爾斯定律、1956年的宇稱不守恆定律、1967年的楊-巴克斯特方程。

1994年,楊振寧獲得鮑爾獎(北美金額最高的科學獎),獲獎詞是這樣的:

For the formulation of a general field theory which synthesizes the physical laws of nature and provides u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forces of the universe. As one of the conceptual masterpiec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explaining the interaction of subatomic particles, his theory has profoundly reshape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 and modern geometry during the last forty years. This theoretical model, already ranked alongside the works of Newton, Maxwell, and Einstein, will surely have a comparable influence on future generations. These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combined with his championing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and his promo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among the youth in all corners of the globe reflect the scientific and humanitarian genius of Franklin himself.(授獎給楊振寧是因為他提出了一個廣義的場論,這個理論綜合了有關自然界的物理規律,為我們對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種理解。作為20世紀觀念上的傑作,它解釋了原子內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論很大程度上重構了近40年來的物理學和現代幾何學。這個理論模型,已經排列在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並必將對未來幾代產生類似的影響。)

1994年,希格斯粒子尚未發現,鮑爾獎尚能如此讚美楊振寧。希格斯粒子的發現,更加表明了楊振寧的巨大成功。

而李政道的科學成就,只有一個突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

楊振寧晚年回到中國工作,廣泛參與國內的學術活動。就在2018年的1月3日,95歲的高齡的楊振寧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做了一場題為麥克斯韋方程和規範理論起源的學術報告,而且超出原定的時間1個小時。

不論是科學貢獻,還是關心祖國,還是培養新人,楊振寧付出的都比李政道多。楊振寧值得任何一個人好好尊敬。


刁博

施鬱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李政道先生和楊振寧先生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中國公民首次獲得諾貝爾獎。

題主有這樣的印象,大概是從近年的媒體報道中得到。這是因為近年來楊先生的消息比李先生的多,而這個情況的原因又是2003年底楊先生回中國定居了,而李先生繼續定居美國。在這之前,兩人的消息應該是差不多的。

當年,李政道先生建議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從少年人才入手,參考招收和培訓芭蕾舞演員的辦法。這導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的建立。李政道先生還建議了中國的博士後制度的建立。 李政道先生還組織了從1979到1989年十年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有近一千名學生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李政道先生還倡導建立了中國的自然科學基金會。他還在幾個大學出資設立了面向大學生的君政基金。


物理文化與施鬱世界線

李政道在學術上與楊振寧無法相提並論。楊振寧在近代物理學上的地位,可以排進世界前五,而李政道連前五十都進不了。雖然他們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李政道除了和楊振寧一起合作的宇稱不守恆定律以外,達到諾貝爾獎水平的成果沒有,而楊振寧除了宇稱不守恆定律外,至少還有三項甚至更多諾貝爾獎級別的學術成果,只是諾貝爾獎在同領域內不會把獎項發給一給人才沒有再次獲獎。近代理論物理學許多領域的發展,都與楊振寧有關,楊振寧與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費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結構模式,即費米-楊模型;與米爾斯合作,提出的規範場理論,確立了楊振寧20世紀後半葉物理學奠基人的地位。尤其是楊米爾斯理論,可以說是近現代物理的基石,大統一理論的指路明燈,比宇稱不守恆的意義還要重大。在物理學界一致認為,楊米爾斯規範理論是一流的工作,楊巴克斯特方程是二流的工作,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宇稱不守恆只能算三流的工作,從這些評價上就可以看出楊振寧在基礎物理學上的巨大成就。

楊振寧的的主要成就;

“(1) 弱作用宇稱不守恆(諾貝爾獎工作)

(2) Yang-Mills非交換規範場理論(弱電統一的基礎之一)

(3) 費米子系統的Bethe ansatz嚴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引起數學領域對辮子群和紐結理論的廣泛研究)

(4) 非對角長程序(凝聚物理的核心理論之一)

(5) 磁單極子的量子化和規範理論中的拓撲結構(拓撲場論的開創性工作,微分拓撲被引入物理學)

(6) Lee-Yang單圓定理(相變現象的基礎理論)

(7) 2D Ising model的自發磁化和臨界指數(臨界現象和普適類的開創性工作)

(8) 玻色氣體的Lee-Huang-Yang修正(富有遠見的理論,50年後方被冷原子實驗證實)

從純粹學術地位上考慮,楊振寧可以直接排在愛因斯坦之後,和狄拉克並列,在薛定諤和海森堡之前。雖然有人將朗道,費曼,楊振寧稱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但是從他們的學術成就上來看,楊還是要高他們一籌。而李政道的學術成果,雖然在國內來講非常了不起,但與這些人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楊振寧的學術研究與國內注重技術需要研究根本掛不上鉤,他的主要貢獻是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回到中國不但用處不大,而且學術環境也不可能做出目前這種成就,不用說菸酒成果,能不能熬過那十年都是個未知數,現在不得不慶幸,楊振寧當初沒有選擇回國。他的學術成就是世界的,世界上所有物理學研究都可以共享。


山野論史


關於名氣這方面,個人認為,應該區分一下,一個是學術內的名氣,一個是大眾間的名氣。

學術內的名氣

另外看對於楊振寧在物理學界的評價挺高。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李政道回國,資源、條件都不如美國,所以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

大眾名氣

大眾名氣楊振寧的確比李政道高的多了。

最主要的應該還是與翁帆的這一段年齡巨差的忘年婚姻,加上媒體的連篇報道,讓楊振寧走進大眾的視線。有是非爭議,自然就紅了。

其實給大眾做科普或者有緋聞進入大眾眼界的物理學家名氣比默默無聞的大的多,這是必然的,因為他們與大眾有直接的交流。不過這個名氣並不代表學術界的名氣。



補充說明

六根的回答是根據問題而來。題主是問的楊振寧與李政道,為什麼前者名氣比較大,是楊與李的對比,不是跟六根的對比,所以我分為學術名氣與大眾名氣兩部分來。

學術方面,六根不瞭解所以不敢評論,但是大眾名氣方面楊振寧的名氣比較大,你不得不說是有與翁帆的這次婚姻,經過媒體傳播後引起,讓更多更廣泛的人認識楊振寧。


妖鬼雜談錄

二人同為物理界泰斗級人物

首先,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們先清晰明確一點的是:二人在物理領域都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二人之所以會給大眾的映象:楊振寧比李政道名氣高。我認為其實不是二人物理領域貢獻上的差異,而是二人專注的領域被熟知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


楊振寧和李政道在物理學術水平上在華人物理世界裡都屬於頂尖的物理學。二人在學術領域不相上下,二人只是專注的物理領域不同。

李政道先生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貢獻。



1957年,李政道與楊振寧先生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次,二人性格與做事風格也不相同。李政道先生做人做事較為低調沉著冷靜。而楊振寧先生較為活潑熱情開朗,樂於接受新事物。

而人活躍的場合也不盡相同。楊振寧先生長期活躍在國際上各大物理論壇等活動。而李政道先生則長期專注於物理教學和研究,鮮少出席各種公開活動。

1985年,李政道倡導成立了中國博士後流動站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並擔任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顧問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6年,李政道爭取到意大利的經費,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創立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CCAST)並擔任主任。其後,成立了在浙江大學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復旦大學的李政道實驗物理中心。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譽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獲得“2015中華文化人物”榮譽。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李政道先生為我國物理教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最後,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生活中向兩位大師學習,專注認真的對待每一件事!

BM大嘴 用“吐槽”改變世界!


BM大嘴

我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分析一下他倆是因為什麼而獲獎的。楊振寧與李政道在1956年合作,在1957年共同發表關於“宇稱不守恆”的論文,因此他倆獲得同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倆已是我國偉大的華裔物理學家。其中,楊振寧在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隨後不久李政道也加入美國國籍,當時他倆早已決裂。


關鍵在於,雖然他倆合作共同發表“宇稱不守恆”定律,但是關於“宇稱不守恆”是誰最早提出來的這個問題他倆有爭議。這個問題也就成為他倆決裂的導火索。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季羨林的兒子季承的書――《李政道傳》中看出端倪。季承曾經是李政道的秘書,他在書中以客觀的態度分析了“李楊的決裂”。核心矛盾就是為了那個定律的首創,也可以理解為為了名利而決裂。

謝謝大家閱讀。如有問題或反映請在評論區留言。


歷史事件及人物報刊

楊振寧與李政道1956年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得諾貝爾獎。但是之後,大概是1960年,兩人便分道揚鑣了。為什麼呢?

但是後來楊振寧又向前邁了一步,換一種說法,楊振寧現在已經接近山頂,能夠看到愛因斯坦的背影了。

在諾貝爾獎之前,1952年,楊振寧的“楊米爾斯方程式”就現世了,在這一基礎上所建立的規範物理是整個近現代物理的基石。拋出兩人的矛盾不談,在目前看,無論國際還是國內,楊振寧的成果都比李政道多。楊振寧是20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個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



因此,楊振寧比李政道的名氣要大。



亂燉小白

拋開什麼女人不說,你們去查查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的10大成就和對近幾十年的物理屆的影響力,就知道,比李政道名氣大是實至名歸的。 當然,李政道博士也是非常優秀讓人尊敬的世界級的物理學家,只是作出貢獻的領域沒有楊這麼多! 我們不應該褒貶他們任何一位,都是我們華人科學家裡的翹楚,不要非得去分個高下,都值得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