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13年前,《家有兒女》第一集在北京衛視播出。

前後一共四部,陪伴很多人度過了童年或中學時光。

劇中的誕生的幾位童星,已經到了可以拍吻戲的年齡,而看它的觀眾卻還不願接受已經長大的事實。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近期,《家有兒女》的升級版《家有兒女初長成》開播了,很多人是衝著名字和海報去看的,有張一山有高亞麟,還有當初飾演鼠標的張藝文,再加上“升級版”的噱頭,吸引了不少原版的死忠粉。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扒一姐也被這份情懷所打動,忍不住看了兩眼。

雖然有熟悉的面孔,套路也和往常的情景喜劇並無二樣。

但這次扒一姐沒笑!

《家有兒女初長成》延用了《家有兒女》中離異重組家庭的梗,但人物設定完全不同,基本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所用的梗相同,卻沒有最大程度的發揮出它的笑點,甚至透露著滿屏的尷尬。

最直觀的感受是:有點過了。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在《情深深雨濛濛》中以惡毒後媽見長的雪姨,似乎還沒有走出舊式的表演模式,扮演一個苦口婆心的母親,明顯不是其擅長的領域。

表情誇張,看起來更像在演小品。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雖然二者的出發點都在於逗樂觀眾,但場景和形式不同,表現出來的效果天差地別。而這版《家有兒女初長成》在搞笑方面的野心太大,就顯得有點不接地氣。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臺詞依舊是插科打諢,但缺少了生活的細節,很難讓人融入進去。

說起中國的情景喜劇,就不得不提英達的《我愛我家》,在美國學習戲劇的英達,回國後開創性的把國外的情景喜劇搬到了中國的電視銀幕上。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所幸,在那個年代,電視劇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也不靠熱點和炒作來博人眼球,於是誕生了一批優良的編劇和實力派的演員,這也促成了

《我愛我家》的經典之路。

而《我愛我家》的經典絕不在於它抖了多少包袱,或者讓觀眾笑了多少次,用衡量春晚小品的標準來衡量情景喜劇未免太過簡單。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其實,它真正的魅力在於“真實”

很多人小時候並沒看懂《我愛我家》,長大之後才真正懂得裡面的笑點。

這部情景喜劇,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一個封閉的房間錄製的。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錄製的現場甚至還留有觀眾席,演員統一在後臺化妝,然後陸續出鏡,雖然是在電視播出,但實際上相當於一個普通的小劇場。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演員化妝間)

到了錄製的時間,觀眾準時買票入場。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情景喜劇的標配便是現場的笑聲,現在多為後期錄製,而《我愛我家》的笑聲則是來自觀眾的真實反應。

在狹小的空間中,既要抖包袱還要交代人物的性格,考驗的不僅是演員的演技還是劇本的紮實程度。

《我愛我家》的真便體現在這裡。

作為一家人,每個成員的人物形象都是立體的,新的一天總是圍繞著家長裡短、柴米油鹽展開,彼此鬥嘴、包袱不斷,但觀眾並不覺得自己在看小品,而《家有兒女初長成》之所以存在一些違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

觀眾明白,現實生活中正常人不會那樣說話。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只抖包袱,缺少生活細節,必然會變成一個加長版的小品。

對比之下,《我愛我家》的包袱拋的很紮實,有細節做支撐,每個人物和角色便立體起來。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關凌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用面具逗自己的叔叔,其他人在進門之後也會先吐槽自己一天的遭遇,這些細節雖然不顯眼,但卻讓觀眾有了真實感。

都包袱不是抖機靈,編劇梁左把每一個包袱融進了日常生活中,講的都是瑣碎之事,卻能放大成無數笑點,明明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卻還是被抽中笑點。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比如一家幾口趁著老爺子不在說老爺子壞話,看到老爺子出現後,又立馬改口。為了哄爺爺開心,說盡了違心的話,但有事發生時,第一個被擔心的對象還是爺爺。

同時它的情懷和格局也是現在情景喜劇少有的,諷刺官僚主義、諷刺舊文化,甚至在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的時代,預測了10000多的電腦終會普及每個家庭。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最讓人驚奇的是,如此宏大的視角和豐富的人物角色竟全部發生在一個10米不到的攝影棚中,整個故事的呈現幾乎全靠臺詞來支撐。

而現在的情景喜劇,臺詞越來越低齡化,沒有紮實的劇本,全靠演員誇張的動作和網絡段子來達來達到“喜劇”的效果,卻忽略了情景二字。《家有兒女》之所以能成為那麼多人的童年回憶,大概不全是因為好笑,而是每個孩子都曾在劉星、夏雨、小雪身上找到共鳴。

升級版《家有兒女》是隻升級了劇名嗎?

《家有兒女初長成》雖說是打著《家有兒女》升級版的噱頭,但還遠遠達不到前作的高度,情懷濫用,觀眾再寬容也傷不起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