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月初八“清和節”,一個人們忘卻的節日,你需要了解一下

過了年下巴十五,十五巴了沒啥巴。搓根麻繩吊死吧,忽然想起四月八

”,這是流傳在中原地區的一首民謠,這裡的“巴”就是巴望、等待的意思。是說人們過了年,這個最大的節日後,就盼望著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到來;等到元宵節過去,這上半年好像就沒有什麼盛大的節日了,人們太想過節了,既然也沒什麼歡樂指望了,還不如搓根繩子上吊死了好;不過忽然想起了還有個四月八,那生活又充滿了指望。整首歌謠傳遞出來的就是人民對節日歡愉氣氛的嚮往,那麼這個四月初八是什麼節日,似乎現在很少有人知道了。

今日四月初八“清和節”,一個人們忘卻的節日,你需要了解一下

網絡供圖

其實這個農曆四月初八,就叫“清和節”。關於清和節的起源,無從考證,但從字面來看,應該是與四季節氣有關的。曹丕言:“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天清和而溫潤,氣恬淡以安治”,這應該是對清和節的名稱最貼切的形容,同時也介紹了清和節的時間點,首夏即四月,因此農曆四月也被稱為“清和月”。關於清和節,古代詩詞裡頻頻被人們提到,如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謝靈運“首夏尤清和,芳草亦未歇”等。

今日四月初八“清和節”,一個人們忘卻的節日,你需要了解一下

老君廟·網絡供圖

以上是漢文化方面關於清和節的一些介紹,也有觀點認為“清和”不是節,指的是四月;這個和“清明節”的情況差不多,當天是清明節,之後就是清明時節,這個問題暫時不過多說明。那麼既然稱為“節”了,顯然應該與民間其他方面的節日信仰有重合的方面。天清祥和,於是在民間認為,這天是“三界誕生”的日子。這有佛道兩方面的認知,在道教裡認為是創作天地人三界的日子,也是老子出函谷關飛昇的日子。

今日四月初八“清和節”,一個人們忘卻的節日,你需要了解一下

浴佛節·網絡供圖

在佛教裡,農曆四月初八這個日子是更加重要的。這天就是佛誕日,即三界導師釋迦牟尼的誕辰,也稱“浴佛節”。傳說在釋迦牟尼降生的時候,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因此有了浴佛節之名。釋迦牟尼為佛教的創始人,因此四月八,被認為是佛教最重要和隆重的日子。

今日四月初八“清和節”,一個人們忘卻的節日,你需要了解一下

佛降生雕像

關於清和節的習俗,在漢文化領域,一些地區講究這天“吃烙餅”,插皂角葉於鬢角,據說可以祛病祛邪。另外由於佛誕日緣故,在吃烙餅的地區,也會選擇把做好的烙餅供奉與佛前,完畢後再分食,據說是大人吃了身強有力,小孩吃了不咬牙、不厭食。再者就是信佛道教節日的會進山去老君廟朝拜,而更多的佛眾都會在這天去往寺院參加供佛、放生等活動了。禁忌方面,在一些地區講究清和節這天,新媳婦不串門、不走親戚。當然這些有“迷信”的成分,但作為習俗,還是希望人們有所瞭解。

今日四月初八“清和節”,一個人們忘卻的節日,你需要了解一下

烙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