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剛到耶路撒冷時

的士司機反覆自薦,要帶我去

Bethlehem

圖文 | Lily

他說那是遊客必去之地

距耶路撒冷相當遠

我查了字典後才知道是伯利恆

耶穌降生的地方

那是個晴和的日子。

耶路撒冷到伯利恆的公交車,類似國內的長途客車,單程票才6.8謝列。巴士上都是本地人,剛上車鄰座的三個穆斯林婦女就拿出東西來吃,本以為路很遠,可她們吃完東西就收拾行李準備下車了,原來已經到了終點。

下車後曬著太陽慢慢走在髒亂破舊的馬路上,路人與車輛不多,卻有些嘈雜。上了好長一個大坡之後,轉入安靜的巷弄,又見土石結構的房子,才變得乾乾淨淨的。

途中路過一個有耶穌掛像的門洞口,幽深的臺階上去,還看得到十字架,應該也是個小教堂或傳教機構。不知為什麼,掛像看起來怪怪的,讓我脊背一陣陣發涼。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終於來到耶穌誕生教堂前的馬槽廣場,教堂鐘塔正沐在太陽的光暈裡,散發著聖潔的光。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一個穿褐色長袍的修士快步穿過廣場,恍似回到中世紀。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另一位穿黑袍的,正在低頭玩手機,與他身後專注看教堂招貼的遊客,形成趣味對比。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由大門一進到內院就被吸引了,從聖保羅到聖母再到十字架,層層遞進,並且最高處的十字架被裝飾的非常漂亮。和睦的陽光,曬的院子暖暖的,讓人很想在這裡靜坐。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教堂裡面也很明亮,與之前的聖墓教堂,氛圍完全不同。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或許他們是刻意的,雖然耶穌在聖墓死而復活,但那裡是苦路的終點,代表了苦難,而耶穌的降生,卻是為著救世、是帶著希望而來的。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教堂內的兩幅雕像,用燈光打出暖暖的調子,惹人駐足。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這就是著名的伯利恆之星,是一個鑲嵌在大理石上的十四角銀星,用以標識耶穌誕生的地方。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信徒們都會走過去,跪地撫摸和禱告,也有在這裡留影的,氣氛頗為輕鬆。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等待在伯利恆之星前盤桓的旅行團離開時,發現了一個壁龕,空間窄小,高個子的人甚至無法站直。一個女人似乎坐在一旁休息,可氣氛有點不大對勁,仔細觀察後發現她在啜泣。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宗教的環境塑造,總是讓人們很容易就被感染,沉浸其中。尤其基督教有關原罪的思想,大概更容易讓人感懷與懺悔吧。

從耶穌誕生教堂出來,沿著著名的隔離牆走了一段。

這道高8米長700公里的隔離牆,是以色列以安全為目的而修建的,用以隔離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區的巴激進組織成員。與隔離牆外的巴勒斯坦人閒聊時,他們都把這牆比喻為柏林牆,期盼能夠早日拆掉。

其中一段塗鴉牆,畫著端衝鋒槍的以色列士兵,和揮舞著巴勒斯坦國旗吶喊的婦女。而這時,正好一個本地的巴勒斯坦人打著電話從牆下走過。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隔離牆轉彎處,有一處工地。鮮橙色的挖掘機突突地響著,旁邊牆上的塗鴉,一雙手抓住一個雲梯,一直延伸到一座古老的城市裡,雲梯頂端,是一顆大大的紅心。

塗鴉代表一種心願,充滿愛的理想生活卻高不可攀。現實中的挖掘機,或許很想立刻斬斷這種隔離。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難怪一個的士司機非要帶我去看這隻和平鴿,或許巴勒斯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這樣一種情愫吧。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接受那個本地的士司機的建議,沿著隔離牆走了相當長距離,直到另一個檢查站。快到的時候,見到這輛停在路邊的流動貨車,幾個攤主非要拉著我給他們拍照。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他們還在馬路中央賣咖啡,擺著一個看起來很奇特很有年頭的壺。除了facebook他們沒有任何聯絡方式,希望下次再去的時候,能將片子打印好找機會送給他們。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最後終於走到檢查站關口,一位有點年紀的大叔一直把我送到一個幽長的走廊門口。整齊的金屬柵欄封閉起來,空無一人,望不到盡頭。

我有點疑惑:“就從這裡進去?”大叔對我揮揮手:“你是個好人,上帝會照顧你的,你會很好地通過這個關口的”。

他的祝福,讓人聽的有點心酸。巴勒斯坦人通過這個關口去向耶路撒冷,是怎樣艱難。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果然如大叔所說,安然順利過關,搭上了另一路開往耶路撒冷的巴士。

檢查站安檢的妹子,對持有中國護照的我綻放出燦爛的微笑,我也微笑點頭致意,可是心情卻依然有些沉悶。

隔離牆給我的感覺,有點類似早些年香港為了防止大陸人逃港而對深圳實行的隔離。看看如今兩地之間的往來,不知道有朝一日,他們能否也像我們一樣?

遊記|耶路撒冷以南,上帝降生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