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仲夏來臨,躁動的天氣,年輕人的夜生活開始變得無處安放。而就在此刻,二十幾年前,成都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80年代末

在那個時候,成都就是個懵懂無知的少年,封閉的時代和單一的文化,讓人以為眼前的那塊紅布就是世界,再後來酒吧在成都出現。

酒吧通常都開在時髦的酒店裡,錦江賓館裡面就有一家。在那個年代,那是外國人的聚集地,頗高的消費讓它只對少數的成都人敞開大門。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錦江賓館

90年代初

90年代初,崔健撕開了一道中國搖滾的口子,成都也終於漏下了一束光。在岷山飯店與錦江賓館之間,終於有了一家不是寄生在酒店裡的酒吧了,名為“club”。

Club的裝修風格非常接近國外電影裡的樣子,當時的成都人感嘆:哇,原來酒吧是這樣的。

酒吧裡已經有各種各樣的酒品:洋酒、威士忌、龍舌蘭。跟外國電影情節裡如出一轍的,都讓成都人覺得洋盤又新奇。

酒吧的消費不低,自然形成了門檻,篩選了去得起酒吧的圈子。去玩的人多是搞音樂、藝術和寫詩的人。他們在酒吧裡與老外交流,暢談彼此文化的不同。

但是,這一束光,將成都的酒吧文化慢慢開啟。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崔健

外來與本土文化結合,成都酒吧迎來黃金時代。

92、93年,人民南路四段和天府廣場噴水池兩邊有了很多小酒吧,密密麻麻地排列著

人群路過那裡的時候,五彩的霓虹燈掛滿路邊的小樹,星星點點,人為的製造出一種浪漫又迷離的氛圍。

酒吧名字在霓虹燈照耀下分外惹眼,“迴歸酒廊”、“紅番部落”、“心情車站”、“紅森林”、“回家路上”、“第七感覺”、“聖塔芭芭拉”、“十二橡園”…

迷離燈影中,聚合了這個城市最會享樂的人。

接踵而至的是,中國搖滾樂的炸開,炸開了一個做夢的時代。崔健以及後來的魔巖三傑用強勁的鼓點、迷幻的曲風、熱烈的吶喊震撼著人們。在酒吧中掀起沸騰的熱浪。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竇唯

現在的爸媽曾也是喜歡蹦迪的年輕人

94、95年全國颳起了迪吧潮,酒吧多的是演出和模特走秀。樂於享受的成都人喜歡上了蹦迪。

來迪廳玩的人都是當時年輕的弄潮兒,現在的他們可能是已經成家、或者在各個領域有所建樹,即將步入中老年,身材走樣的人兒,他們就是90—10後的爸爸媽媽們。

當時的成都人常去的迪廳通常是人民公園裡面的“Mtown”、鹽市口那家新加坡人開的美高美、玉雙路的“通通”、“吼獅”、太升路的“大白鯊”。

酒吧裝修不是美西風便是英倫風,再加上精彩的演出。

在迪廳,消費不低,門票30,啤酒15一聽。成都的小夥子愛帶著漂亮的姑娘去酒吧顯洋,買了門票之後又不得不來幾廳啤酒彰顯闊氣,他們往往以把拉罐啤酒堆得高來較高低,獲得全場的注目,姑娘的青睞。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搖搖舞,讓成都人多了一種用肢體表達情緒的方式。

96年成都出現了一種叫做水吧的新興娛樂場所,多開在華興街電子大廈二樓以及慈惠堂的附近。

水吧來自於臺灣水吧的形式,通常白天也營業,店裡會放一些舒緩的輕音樂,學生們到水吧裡來一杯10元的飲品,坐就是一下午,跟我們現在的一樣。

當時興起了搖搖舞,這種即興舞蹈隨性無拘束,隨著音樂的節奏和韻律,扭擺起舞。 沒有嚴格的動作規範,隨性瀟灑,掌握常用的組合動作,就自由發揮。成都小夥子的願望之一就是跟漂亮的小姐姐一起跳搖搖舞。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文藝酒吧是情懷、藝術和靈感的碰撞與交匯。

97年開業了一家成都的知名酒吧——小酒館。最早的老闆是一位畫家,所以小酒館剛開始的客人是一群畫家,那些掙得到錢的成都本土畫家喜歡去消遣聚會。那是大咖帶小咖去酒吧玩的年代,他們在酒吧裡暢談藝術和人生,碰撞著靈魂,摩擦著靈感。

據傳後來小酒館由畫家的前妻承接了下來,江湖上便開始出現了唐姐的傳說。之後就有越來越多的地下樂隊入駐,在小酒吧進行演出,由此客人由搞音樂的逐漸取代了搞藝術的。

小酒館在眾多成都酒吧中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情懷一直存活到了今天,還開了兩家分店和被無數酒吧山寨、膜拜。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小酒館

也許很多人都不記得了,97年在玉林西路還開了一傢俱有巴黎左岸氣質的酒吧,成都本土詩人翟永明的“白夜”,白夜永明。

在那個年代,空間小而侷促的“白夜”,是詩人,作家,畫家的客廳。白夜借酒精和文學藝術,把人們最自然的一面、最真實的一面完全地釋放出來。

但白夜在去年關閉了玉林老店,目前只有一家店在寬窄巷子。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白夜

開在城中村的成都本土酒吧

98到99年培根路湧現了很多本土化酒吧,它們開在城中村,由四合院老房子打造,這種原汁原味,接地氣的酒吧迅速吸引了很多成都人。

那裡挨著川大,學生很多,消費平價,於是有來自各個階層的人群,他們在老房子裡,無論出身和階級,沒有距離地拿著酒瓶,愉快碰杯,這是那個年代的社交禮儀。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藏在城中村的酒吧

千禧年之後,成都酒吧變得多樣

2000年,在成都興起了個性化、主題性酒吧,多以行業性質和人群屬性分類,有藝術、音樂、校園、民謠等主題酒吧。

麻糖、家吧就從那時發家,雖然麻糖在16年左右就關了店,但家吧還繼續開著,每晚都有年輕人去享受酒精與即興演奏,跟隨音樂扭動身子,帶著妹子轉動復古機車的引擎轟鳴。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進入千禧年後,成都的酒吧越來越多元化,分類也越分越細,在成都的夜晚,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酒吧,找到情感的寄託。

2003年,在音樂房子有一位唱功了得的駐唱歌手,她喜歡瑪麗亞凱莉,唱HERO唱得特別好,總是唱完就走,不與人多說。所以人送外號:張英雄。對,那個女孩就是現在的成都女神——張靚穎。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再也停不下來的成都夜生活

2005年培根路開始拆遷,曾經的那些小酒館集體搬到了九眼橋,而培根路就是九眼橋酒吧一條街的前身。

太平巷的仿古建築被打造成了酒吧一條街,開業的那天盛況空前,一到晚上似乎全成都人都蜂擁而至。這算是成都第一個集中的酒吧一條街,成都人在這裡找到了麗江的感覺,也終於有了放肆娛樂的地方。

挨著廊橋的太平巷,點亮了成都人的夜生活。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2005年之後,DJ打碟在成都大行其道,那時的“熊貓”、“巴黎咖啡”這些loft性質的酒吧在藍色加勒比颳起一股工業風潮。

2006年後,成都的酒吧如雨後春筍般冒出2000多家,分佈零散,形成了形成九眼橋、玉林、芳鄰路、羅馬假日、耍都幾大區域。

2007年,上世紀90年代成都最早的酒吧區——人民南路四段的酒吧通通面臨拆遷,昔日燈火輝煌的“酒吧街”也將消失。

2010年,成都的酒吧繼續自由發展著,有做得好的,也有垮掉的,在酒吧這個行業,興衰都來得快。就像時代的車輪飛馳而過,更新換代都如此之快,流行的不再流行,只有經典的才能永恆。

2014年,保利大廈拔地而起,在一群年輕人的狂熱加持下,迅速聲名鵲起,素有成姆斯特丹之稱。那不僅是年輕人亂嗨的地方,更是宇航員的天堂。吸一口氮氣氣球,飛向太空,保利打開了現代年輕人奇幻世界的大門。

成都酒吧30年,音樂,情懷,還有自己當時還是小青年的爸爸媽媽

寫在最後的話

90年代是成都酒吧的黃金時代,那時的年輕人沒有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生活壓力小,收入相對高,得益於互聯網平臺的連接,外來文化的傳入,給成都人帶來的甚至是具有震撼性的效果。

70、80後懷念著90年代,從那時起,酒吧成了年輕人的宇宙。放肆不羈的青春與音樂相交融,人們身上帶著的各種色彩與各種語言相碰撞,在酒吧的世界裡,沒有了界限和防備,只有音樂和律動,開到最大聲就沒有了煩惱,人們在這裡搖擺,大笑,自在的交流,靈魂放鬆而自由。

酒吧的興起帶給成都人的不僅是多了一種娛樂方式,多了許多娛樂消遣的場所,更是給成都人提供了更多的生活方式,告訴成都人,生活不止這一種。

每一代年輕人都曾在成都的夜裡揮灑過青春,度過一個又個孤寂、不羈、放肆的夜晚。

不管是曾經的諸多小酒吧,還是現在的339、保利大廈,都是屬於成都人的夜生活。文藝、情懷、電子、新潮的酒吧都被成都這座都市所包容著。

同樣,它也收容著在深夜裡失意、頹廢的人們。它們在夜晚綻放不一樣的煙火,吸引著愛好相同的人來享受這場盛宴。每個生活在成都的人都不寂寞,在夜晚都能找到歸宿,安放流離失所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