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不肯過江東,而選擇自殺,其實原因可用四個字概括

項羽是個英雄,這是肯定的,但是他也是一個悲劇色彩很濃的人物,因為他死在了自己的劍下。千古之下,曾引發了多少人的懷古之幽思。幾乎每一個人提到他會感嘆:如果他肯渡河回到江東,回到那一片他與叔父項梁發跡的沃土故里,也許他還可以捲土再起,重新與劉邦一決雌雄。

項羽不肯過江東,而選擇自殺,其實原因可用四個字概括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你們都想錯了,項羽的失敗不是出於軍事上,而是出在他自己的個性上。如果他沒有能力改變他自己的性格,縱然是歷史倒退到鴻門,一切都重新開始,最終失敗的還是他自己。項羽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說他才是英雄。

項羽不肯過江東,而選擇自殺,其實原因可用四個字概括

"自知曰明",他想到了,同時也做到了,這才是他失敗的根源。項羽也知道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個性,所以他不肯回江東,那樣做也是毫無意義的徒勞。

項羽不肯過江東,而選擇自殺,其實原因可用四個字概括

他就是寧可自殺也不願改變自己的,這也是一種悲劇的結局。起先虞姬用自殺就是向喚醒他的鬥志改變他的性格,看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枉然。

項羽不肯過江東,而選擇自殺,其實原因可用四個字概括

頂天的大丈夫,就這樣被自己所擊殺,消失在滾滾洪流裡,從此歷史再無項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