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之珍——蔣仁作橘皮田黃鳳雛印章

蔣仁, 原名泰,字階平,後來因得“蔣仁”古銅印,極為欣賞,遂改名為蔣仁,號山堂,別號吉羅居士、女床山民,浙江仁和(杭州)人。性孤冷,寡言笑,終身罕與世接。“西泠八家”之一。

蔣仁家境貧寒,一生與妻女過者超然世俗的簡樸生活。書法師顏真卿、孫過庭、楊凝式諸家,擅長行楷書。篆刻非常佩服丁敬,師法其法,並能以拙樸見長,有所發展。於蒼勁中甚得古意,別具天趣。所刻行書邊款,得顏體書法之神,蒼渾自然,別有韻致。平生性情耿介孤冷,不輕易為人奏刀落筆,故而流傳作品不多,《吉羅居士印譜》中只收錄了二十六方印。

明清印章藝術進入了輝煌時代,各流派不乏繼承者,每一位篆刻家都有各自的師承關係,反映在具體的刀法上,則都有其各自的鮮明特徵。明清篆刻家很講究用刀法,強調“穩、準、狠”,儘量不修改和少修改,因為復刀猶如寫字之復筆,難臻自然之美。制偽者在偽造刀法特徵時常常露出馬腳,所以熟悉刀法特徵是鑑印的重要一環。例如,西泠派自丁敬以下,餘六人均是取法丁敬刀法藝術之一翼加以發揮完善的:蔣仁得其醇,黃易得其秀,奚岡得其質,陳豫鍾得其工,陳鴻壽得其雄,趙之琛得其能。熟練把握箇中技法特徵,方能蹊徑別開。

工書法,絕不趨俗韻,彭紹升推其為當代第一。其書由米上窺二王,參學孫過庭、顏真卿、楊凝式諸家,興到時,如以墨沈傾紙,幾難辨字,而見者莫不傾倒。畫擅山水,有幽逸趣。時亦清雅拔俗。

此方章重1322g,質地溫潤凝結,細膩通靈,色澤金黃,通透明媚,仔細端詳好像發出金燦燦的毫光。田黃石特有的蘿蔔絲紋隱約於石之肌理之中,明豔的黃色瑰麗無比,天生帶有帝王之氣,世間罕見

田黃石簡稱“田黃”,與其它產自壽山的石材,統稱為“壽山石”,為壽山石中最優良的品種之一。

田黃石產於福建壽山溪田中,自明代開始即有文人作印章使用。明朝王應山《閩都記》記載“壽山在四都,山有石瑩潔如玉,可為印章,柔而易攻,大者壹二尺許”,清代施鴻寶在《閩雜記》中記載到:“閩人言,明末時有擔谷入城者,以黃石壓一邊,曹節愍公見而奇賞之,遂著於時。國初耿逆取之獻京師權要,斷掘殆盡”。說的是明代末期田黃即出名,順治十七年耿精忠父親耿繼茂從廣東移住福建到康熙十二年共十三年間,耿家把大田黃全部挖掘完並作為貢品和禮品送到京城。清代高兆和毛奇齡就壽山石分別寫了《觀石錄》和《後觀石錄》,文中就自己在民間所見所聞的壽山石和田黃予以了記載和描述,只因民間田黃皆是小件,以至於後人根據民間文字記載誤認為田黃無大件乃至長期形成固定思維和認識經驗,極大地誤導了現代人對明清田黃的認知判定。改革開放以後,文玩逐漸被人們喜愛,八十年代初田黃印章價格一路走高,從最初的的每克幾元錢到拍賣最高價達每克20萬元的天價,30多年來是所有文玩漲價最大的品種。因田黃資源已經枯竭,目前壽山石農也已無石可挖,當地政府僅僅只留下產田黃石的2畝地,予以封存留給後人。當下在福州交易市場上,100

克以上的田黃原石價格達每克8000元以上,且還難以買到,賣家惜售所致。

稀世之珍——蔣仁作橘皮田黃鳳雛印章

蔣仁作橘皮田黃瑞獸鳳雛印章 鑑賞(重1322g)

稀世之珍——蔣仁作橘皮田黃鳳雛印章

不知人間何處有此境(底部)

觀其篆刻工藝,字體排列錯落有致,刀法古樸井然有序,非現代篆刻家能輕易仿造,細看篆體之地,皆是刀刀剔出、密而不亂、均勻鋪墊,印璽整體古樸大氣、包漿醇厚,極具莊重威嚴之感。察其材質,紅格赫然入目,有些地方隨紅格走向還刻有花紋修飾掩蓋,經強光電筒照射觀察,內部存有少量的蘿蔔絲紋,整體具有類似果凍之感。

稀世之珍——蔣仁作橘皮田黃鳳雛印章

作者款識:甲辰年蔣仁作

此孤品印章在星海藝術網商城玉鑫閣古玩店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