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南方果農把賣不掉水果倒掉,為什麼不通過電商賣到全國呢?

農情快訊

有些南方果農把賣不掉水果倒掉,為什麼不通過電商賣到全國呢?因為通過電商賣到全國的成本比較高。

首先,南方的水果屬於生鮮,常溫下不利於長途運輸,電商快遞過程中必須冷鏈配送,成本較高。

其次,因為是生鮮產品,快遞過程中還需要做好保溫保鮮配套,包裝材料上成本是普通快遞的幾倍,當然,如果是桔子之類的就沒有那麼複雜。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希望網購到的水果又大又好看,普貨基本難走電商渠道,所以還要精挑細選,優勝略汰,品相不好的還是走不了電商渠道。

總體來說,還是電商渠道售賣的成本較高吧,如果運輸過程中還出現壞果,爛果,還需要賠付給買家,還是傷不起的。


苗阿哥

有些南方果農把賣不掉的水果倒掉,為什麼不通過電商賣到全國呢?


我就是做水果生意的,對水果行業還算了解。為什麼寧願倒掉,也不便宜賣出去,或者通過電商賣給我們全國國的網友呢?

水果賣不出去,滯銷的時候價格很低,低到什麼程度呢,幾毛錢一斤,有的甚至在兩三毛錢一斤,所以即使在網絡上賣,也沒有什麼優勢。還沒有物流費用價格高,根本就沒有銷售的意義,就算你全部賣完,最後也落不了多少錢,還不如扔掉省事。


水果是有保鮮期的,網絡售賣加上運輸,也是需要時間的,通常賣不掉的水果都是已經成熟上市了。如果通過物流運輸,到客戶手裡,很容易爛掉的?目前網上售賣的水果,通常是沒有完全成熟就摘掉的水果,以此來解決保鮮問題。

通常網上售賣的水果,大都是高端高價的水果,這些水果利潤高,商家願意去做。反之我們果農賣不出的水果,價格低,利潤低,沒有人願意去做,因為做了也賺不了什麼錢。所以我們果農滯銷的水果在保鮮方面,和價格方面都沒有什麼優勢。


很多人都說果農寧願扔掉,也不願意低價賣出去,典型的資本主義行為!其實你們都誤解果農了。果農怎麼不願意低價賣出去,水果已經滯銷了,賣出一點就能換回一點收入,減少一點損失,果農怎麼不願意賣出去呢?

那是因為現在物流,人工,運輸,等成本的上升,即使果農兩毛錢一斤賣出去水果,到了普通老百姓手裡,你認為會這麼便宜嗎?你會有些水果在產地非常便宜,但是在我們的超市,水果店裡,價格並沒有降低多少。果農賣不出去,市民吃不起!



水果是季節性的,有保鮮期的,一旦到了季節就會集中上市,很容易造成滯銷,保鮮期短,很容易爛掉。水果價格越低,越會出現惡性競爭。果農越會競價售賣,造成惡性循環,

水果價格越低,產生的附加值越低,商人注重利潤,沒有利潤怎麼會願意去做?幾毛錢一斤的水果他能有多大的利潤,很多時候都是價格越高,利潤越大,越好銷售。商人的積極性越高!物以稀為貴,都爛大街了,怎麼會好賣?

所以現在水果滯銷了,果農寧願水果倒掉,也不會通過網絡平臺去銷售。不是不去銷售,是沒有價值銷售,也沒人願意銷售。只能扔掉了,怎麼會不痛心,辛辛苦苦的勞動白費了,投入的人工,化肥,農藥等成本也收不回來了!



賣柚子的小夥子

有些南方果農把賣不掉水果倒掉,為什麼不通過電商賣到全國呢?


三農廣訊

近期網上出現了很多農產品滯銷的消息,真真假假也不好判斷,有信息揭露一些人利用農產品搞悲情營銷的一條龍服務,真是匪夷所思。但是果農把賣不掉水果倒掉,這是常事,很久以前就有了,現在被人大肆炒作起來,說果農寧願扔掉,也不願意低價賣出去,屬於典型的資本主義行為。純屬瞎扯!

每個種地的人都清楚,把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果子扔掉是一件多麼痛心的事。我的家鄉在湖北農村,種植柑橘已經有了好幾十年的歷史了,每家每戶都有好幾百棵果樹,年產幾萬斤。種橘子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怎麼賣的問題。每家在蓋新房子的時候,都要考慮蓋幾間大的偏屋,因為橘子太多,賣不出去,就要找地方儲存起來,每年的橘子都要賣到過年的時候。

果農為什麼不便宜賣掉?不是果農不願賣,而是沒人買。收購商不來,罐頭廠銷量有限、自己外運成本高而且風險大。我記得前幾年,家裡的橘子最後賣到5元錢一筐,也就1毛錢1斤,所以農民不會輕易倒掉,能換一分是一分。作為水果商,這種低端普通的水果利潤太低,他們不願去冒險,有點風吹草動,立即走人。所以這裡有個常識:不是越便宜的東西越賺錢,而是越貴越賺錢。

好了,有人又說了,那可以通過網上賣啊?但是,水果是有保鮮期的,電商網上售賣加上物流運輸,怎麼也要兩三天。問題來了,在沒有冷鏈運輸(即使有,農民嫌太貴,你也買不起)的前提下,怎麼給你發貨?發成熟的果子,三天過去後都壞了,你要退貨;發不成熟的果子,你說不好吃,要退貨,還在網上一通壞評。這就是低端大眾水果的悲哀。

是不是產能過剩沒法說,沒有詳實的數據。很多城裡人也在納悶,我在超市或水果攤隨便買點水果都是幾十塊錢,這也不是產能過剩的表現啊?問題出在哪裡?一是信息基礎設施還要進一步的完善,不僅僅要針對市場,還要針對農產品自身;二是物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尤其是針對農產品的冷鏈運輸和倉儲;三是訂單農業要突出發展,讓農民安心種果、種好果,而不是天天擔心市場和價格。


鄉親鄉畔



有些南方果農把賣不掉的水果倒掉,為什麼不通過電商賣到全國呢?

現在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在各種新聞媒體人是屢見報道,我作為一個老農人,對發生這樣的事情,感到痛心疾首!農民真是不容易呀!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觀察、思考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缺少真正的優質果品,這是發生這樣情況的根本原因。果品是生鮮食品,有一定的保質期、存儲期,如果沒有真正做到科學合理果樹種植管理,一般情況下保存的時間就不會很長。

我有一個陝西做獼猴桃的朋友,他告訴我,去年獼猴桃種植戶大量施用膨大劑,雖然果實增大了、外觀好看了,但是儲藏期變短了,發到廣州的獼猴桃,在半路就壞了,這樣的果品有誰願意買呢?這樣的生意就是老虎愛愛~一次過!後面的銷路都讓自己的產品給斷掉了。

像現在南方的時令水果~西瓜、菠蘿、荔枝,也都有這樣的情況!



2、物流成本太高,銷售費用太大。要靠電商銷售,必須要把採摘、包裝、快遞、運輸等各個方面的費用計算在內,如果產地的價格過低的話,通過電商往外銷售,都是會虧本的,這樣的情況下,只能採取讓其自生自滅或者拉出去倒掉了!


桂農人家

對於題主應該是對網絡電商和農村農產品現在的問題一點不懂。不得不說現在的網絡電商是很發達,農村現在很多人也都在網上買東西了,但是你以為只要有東西就可以在網上買嗎?或者說隨便在網上開個店就有人來買了?如果真的那麼容易的話,那麼都去開店了,還有人打工嗎?我自己現在在養殖種植,也在網上開店,根本就沒有那麼容易的事。

首先就是前面說的電商是很多,很多人也成功了,在網上一年銷售幾百萬幾千萬的,但是失敗的還是大多數,特別是對於現在想從事這行的人,你現在隨便搜一個產品估計賣家不止幾百家吧,而且平臺那麼多,真正做起來很難,需要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來堆成的。

其次就是水果都知道最大的問題就是保鮮了,比如一些漿果類的水果,一天就沒用了。蘋果梨子這些保鮮時間還挺長的。

然後就是成本的問題,大家看到城裡的水果賣的非常貴,但是真正在農戶手裡就不值錢了,一些在城裡十幾塊的水果,在農村收購的時候可能就一兩塊,有的幾毛錢。這麼大的差距,都是中間商賺走了,當然他們也要承擔風險和成本,運輸,保鮮等等問題。那麼電商就是為了省去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環節,那麼保鮮,運輸這些問題就都在生產者身上了,對於一般的老百姓來說這個是很難操作的,成本太大。本來賣水果就賺不了幾個錢,加上這些成本就更難賺錢了。

而且現在的人都很挑剔,不管是那些收購販子還是消費者,質量差的水果他們是不會要的。對於果農來說一些質量差的水果也是自己辛辛苦苦幹了一年啊,裡面的成本和好的水果也是一樣的,但是沒人要,也只能倒掉了。

不得不說電商是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一個好辦法,但是都知道農產品便宜,利潤小,投資大,回報低。所以幹這些必須大規模的種植養殖才有錢賺,那麼一旦大規模種植養殖的話,即使你能在網上賣出去,那麼你短時間內能賣出去多少呢?現在正是桃子快要上市了,桃子幾天不去摘就掉完了,你能在網上賣出去多少?

沒有人會願意把自己辛辛苦苦一年的成果就這麼倒掉了,但是沒辦法啊,不到掉有什麼解決辦法呢?所以說農民是真的最辛苦,賺錢也最難的職業了。這個是我在農村創業幾年最深的體會吧。


張家界小伍

首先說:中國的農業和產品貿易還是比較傳統,很難成為鏈條式驅動和運轉。所以三到五年就會出現這種豐收滯銷的情況!不但傷農,同時對整個市場也造成了一種壓力,整體貨多就會整體相互衝擊銷量!還有一個市場心裡永遠都存在的:物以稀為貴! 其次說:好多人以為都是中間商在搞鬼,不願意多收多買,便宜賣。其實據我瞭解,現在做中間貿易不容易了!一般水果的代購手續費都很高,人工,包裝盒子(紙箱這幾年漲價最厲害,因為到處環保部門都不讓生產,只有個把特別有實力的才能做下去。),泡沫箱,冰條,長途運費等。銷售方面:有市場代銷費(一般論斤算,有的品種論車算)。這些費用所到之處已經形成一條生態鏈了。還有下面二手批發,三手批發和小販要各種費用又增加了不少的成本。所以 ,像這種情況我們確實很難買到能和產地價格不要相差太遠的農產品的!


蘇文辭

人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一切的農副產品都有起伏跌落。風調雨順的那年。哪種水果都有高產的。正所謂。高產濺農,低產傷民。

電商物流是水果的一大硬傷。就拿順豐運費來說。18塊錢一公斤,續斤還得加8塊一斤。還要加上包裝泡沫。紙箱。所以成本太高了。郵費到你手裡,比市面上的水果還貴。來市場兩三塊的一斤的水果。到你手裡就不止六七塊一斤了,得不償失。

產地的豐產。導致了好多收購商都不願意收購,不再願意冒險。賠個精光。

豐產水果滿地遍野。收購商也是一窄再壓窄。一文不值。別說用電商了,就是叫你運也不想用運。賺個徒勞陪個吆喝。

再者就是。豐產時的水果。品質參差不齊。一句話。好果少,

正所謂。果到市場死。魚到水中活,





岑溪雅塘

中國每年水果蔬菜直接損失高達3000個億,縱觀,世界水果產量,中國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中國果農也不是不會種水果,而近幾年頻頻出現水果滯銷,果賤傷農及愛心水果的報到,而卻又不通過電商去賣到全國我個人分析有以下幾點:

1.中國水果沒有品牌化,集約化,產業化種植

縱觀世界,很多大的水果品牌,卻沒有一箇中國的品牌,叫的上名的山東壽光啊,丹東藍莓啊也是地方性,在中國出名。而且種植分散,達不到標準,農殘留嚴重超標,水果品質差,果形不美觀。



2.制約中國農產品銷售最大的問題就是倉儲運輸

中國很多好的水果品牌其他國家是沒有的,比如遼寧的鞍山南國梨,而為什麼落得1塊錢一斤還扔掉賣不出去,就是因為中國的冷鏈物流和倉儲保鮮不行,水果大面積上市的時候市場消耗不了,只能藉助化學保鮮劑和傳統氟利昂製冷的冷庫,導致很多水果出現了殭屍果,沒有水果味道。



3.中國果農文化程度參差不齊

果農受教育成度低,培訓力度不夠強,讓他種地行,玩電商一竅不通!

綜上所述,是影響水果不能通過電商賣到全國和出口的原因,你認為還有什麼原因,歡迎評論!


於叢陽

如果我是馬雲我就能做到,首先 1靠快遞運輸成本過高,2 中轉次數太多容易受損,3 時間過長容易腐爛,但不是沒辦法,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來做,誰來做呢?當然還是馬雲,從淘寶上開出專門生鮮專欄,用拼和湊的辦法來解決,首先咱們先來拼的辦法,比如我海南省某縣現有兩萬噸香蕉,而北京網民通過淘寶拼出五千噸,上海也拼出萬千噸,廣州,南京也拼出五千噸,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到消費者手裡呢,?馬雲通過快遞直髮的模式,通過當地快遞組織車輛直髮,這樣的好處是,中轉少,時間短,運費低,到消費者手裡要比市面便宜多的多,在說湊,如拼的不多,可以兩個或者多個離的近的城市來湊,這樣也能走貨,關鍵看馬雲搞不搞而已,具體細節,我就不說了,我等馬雲電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