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階段反彈可期

豆粕階段反彈可期

提要

南、北美豆類利多將繼續發揮作用,加之國內豆粕(3015,34.00,1.14%)基本面好轉,豆粕期貨有望止跌,並走出一波反彈行情。

5月份以來,中美貿易摩擦順利解決的概率加大,加之豆粕現貨需求偏弱,豆粕期貨持續下跌,不斷擠榨政策性升水。展望後市,豆粕期貨的貿易摩擦升水已經擠榨完畢,而南、北美大豆(3670,4.00,0.11%)仍有潛在利多可供挖掘,國內豆粕基本面有所好轉,豆粕期貨將成功築底,並走出一波反彈行情。

政策性升水擠榨完畢

3月底,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我國政府宣佈擬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加徵關稅,市場擔心大豆進口量下降,豆粕期現貨價格急劇飆升。但隨著貿易摩擦逐步緩解,加之粕類市場需求低迷,豆粕期貨自4月中旬後大幅回落,目前已經跌至“貿易摩擦行情”起漲點,基本將政策性升水擠榨完畢。

另外,中美貿易談判約定中國增加對美農產品的進口量,我國不一定會增加大豆總進口數量,只會調整南、北美大豆進口份額,這可能刺激美豆走強,提高國內大豆進口成本,支持國內豆粕上漲。

南、北美大豆利多因素仍存

豆粕期貨2—3月份的上漲主要是阿根廷乾旱導致大豆減產所致,是屬於天氣升水。豆粕期貨在擠榨完政策性升水後,似乎沒有太多理由繼續擠榨天氣升水,因為目前阿根廷天氣造成的減產沒有恢復,並有繼續深化的趨勢。在遭受了乾旱天氣後,阿根廷大豆在收割之際,又遭受了異乎尋常的強降雨天氣,導致大豆單產繼續下降。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穀物交易所最新預計,阿根廷2017/2018年度大豆產量僅為3600萬噸,比之前預計再度減少200萬噸,這使得本年度世界大豆供應狀況進一步偏緊。

雖然中國企業擔心政策性風險,採購美豆數量減少,但其他國家採購美豆以及製成品數量增多,美豆近期出口和壓榨情況明顯好轉,這也將利多美豆。美國農業部(USDA)週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17日當週,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為89.37萬噸,高於上一週的 69.86萬噸,以及去年同期的33.03萬噸,出現反季節增加。

本作物年度,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累計為4564.54萬噸,比上一年度同期的5048.56萬噸降低9.6%,較前期降幅收窄。另據美國全國油籽加工商協會(NOPA)發佈的壓榨數據,4月份美豆壓榨量達到1.61億蒲式耳,比上年同期提高16%,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國內豆粕基本面有所好轉

4月中旬以來,國內豆粕需求不旺,庫存高企,但近期這種狀況有所好轉。從供應端看,由於華北部分油廠在上合峰會環保要求下停機,最近幾周大豆壓榨量明顯降低,豆粕庫存開始緩慢下降。據監測,截至5月18日當週,全國油廠大豆壓榨總量為158.25萬噸,周環比增加11.62萬噸,增幅為7.92%,開機率為45.81%。大豆壓榨量連續三週低於160萬噸,連續四周低於去年同期水平。截至5月18日當週,國內沿海主要地區油廠豆粕總庫存量為115.13萬噸,較前一週的120.74萬噸減少5.61萬噸,降幅4.64%,為連續第二週下降。

從需求端看,近幾天油廠豆粕成交情況有所好轉。特別是上週四,單日成交達20.99萬噸,其中現貨成交17.89萬噸,遠期基差成交3.1萬噸,為近一個月來單日成交最高水平。上週五再度成交18.59萬噸。

綜上所述,伴隨著中美貿易談判達成一致,豆粕期貨政策性升水也被擠榨完畢。南、北美豆類利多將繼續發揮作用,加之國內豆粕基本面好轉,豆粕期貨有望止跌,並走出一波反彈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