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讀《中國能源市場化改革》解構中國能源體制

「好书推荐」读《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解构中国能源体制

讀《中國能源市場化改革》解構中國能源體制

好書推薦

「好书推荐」读《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解构中国能源体制

★★★★★

打破能源供給約束,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本書鮮明地堅持能源市場化改革方向,呼籲解放思想,重塑能源安全觀。作者提出了我國能源體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剖析了煤炭、油氣、電力、可再生能源等領域行業管理、資源產權制度、產業集中度、所有制結構、流通體制、財稅體制、監管體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宇宙大爆炸後,世界充滿了能量。如果會用,它就是能源;如果不會用,它僅僅是能量。你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從一種形式變成另一種形式。地球上從不缺能量,缺的只是能源。”

這是範必在《中國能源市場化改革》一書“自序”中的開篇語。正是出於對將能量轉化為能源並充分利用的思考,書中對中國能源市場化改革的兩個關鍵因素,有關技術和制度安排做了詳盡論述。

從能源利用技術看,我國已步入了世界前列,許多技術和裝備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作者認為,我國能源利用仍存在很多問題。如,能源利用粗放,優質能源比例低,能源價格居高不下,電力、油氣改革徘徊不前,煤電矛盾週而復始,可再生能源併網困難,水電、核電發展爭吵不休,等等。

這些問題的產生首先源於能源的制度安排。經過 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大部分商品已經實現了供求平衡或供大於求,但能源仍然是供給約束嚴重的領域。表現為價格既不反映真實的供求關係,也不能有效發揮調節供求的作用。能源消費者對能源產品缺少選擇權。打破能源供給約束,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作者認為,要重新認識能源安全,突破按品種管理能源的思路,構建新的能源體制改革框架,就是真正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國內對能源的認識大都停留在能源短缺時代。有時過度擔心傳統安全風險,忽視非傳統安全風險;在對能源危機的判斷上,誇大供給波動對經濟週期的影響,能源供給被賦予過高的安全保障責任。油氣資源已經全球配置,應當重新認識優質能源在能源中的地位。在儘可能提高國內供給的同時,積極通過國際市場滿足發展需求,實現各國共同的能源安全。

這本書收入的文章,除行業管理內容外,還從更廣闊的視角分析能源體制問題,重點討論資源產權制度、產業集中度、所有制結構、流通體制、財稅體制、監管體制等問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分析框架和觀點——

資源產權制度。在市場化、全球化條件下,能源可以依靠市場機制自由交易、全球配置。國家作為能源資源的管理者,組織生產其實已不再是主要任務,經營能源資源並獲取較高的財務回報應當成為重要使命。就油氣而言,我國國有油氣企業以“申請在先”的方式獲得礦權,企業上市後這些資產又變為股東資產。除正常繳稅外,無論在體現股東回報的國有資本預算收入,還是體現礦租的礦業權使用費方面,上繳的數量都非常低,國家與企業對資源收益的分成更是無從談起。

憲法雖然規定礦產資源、水利資源屬全民所有,但在油氣、煤炭、水利開發的價值鏈中,大部分收益留給了企業和個人,沒有體現資源的全民屬性。

產業集中度。能源是產業集中度比較高的領域,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寡頭壟斷。油氣領域有三大國有油氣企業和陝西延長石油公司,電力主要有兩大電網企業和幾大電力集團。二是網絡型壟斷行業。主要是電網、油氣管網、城市燃氣管網。高產業集中度抑制了競爭,造成價格機制失靈和供求關係失衡。

所有制結構。能源行業所有制結構單一,主要以國有經濟為主。傳統國有企業的弊端,如,大而全、小而全,高投入、低效率等問題,在煤炭、電力、油氣等行業普遍存在。由於國有企業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制度不健全,能源企業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機制普遍不完善。

流通體制。以油氣為例,原油是目前世界上自由交易規模最大的大宗商品,但在我國仍由少數企業特許經營。在進口環節,對原油仍實行國營貿易管理,經批准後允許一定數量的非國營貿易,但民營企業經營石油要接受有關部門的流向管理。原油國營貿易配額只能用於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煉廠加工。沒有國企的煉化生產計劃文件,民企進口的原油不能通關,鐵路不能安排相應運力,客觀上限制了其他市場主體的進入。

財稅體制。油氣、煤炭、電力等能源行業作為納稅大戶,稅收是初次分配的重要手段,但與能源有關的稅種、稅率設計和稅費關係的安排不夠科學合理,難以發揮其合理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如,在油氣領域,礦業權使用費只與面積有關,與資源稟賦無關,資源稅與資源補償費內涵不清但計費相同。礦權使用費較低,持有成本低,導致礦區不能退出。

投資體制。能源新建項目的報建審批與其他建設項目一樣,面臨著批地慢、重複審批多、前置事項多、中介服務耗時長等問題。能源建設項目大都按規模分級審批。規模小的項目由省、市審批,規模大的項目由中央有關部門審批。為了控制產能過剩,中央有關部門嚴格控制大項目審批,地方為了發展只能上中小項目。這為小規模、高排放項目建設運營提供了機會。

監管體制。我國能源行業監管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演變而來,一些領域政企不分、監管不足,在相當程度上保護了少數獲得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的利益。例如:由於網絡型壟斷行業監管缺位,一些電網、油氣管網企業利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向第三方開放或在接入時設置障礙。而一些主管部門則對能源企業干預較多,導致近年來國有能源企業經營自主權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趨勢。

怎樣打破能源供給約束,進而全面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作者認為其思路可概括為以市場化改革方向為主線,重點解決煤、電、運和油氣兩個產業鏈條上的矛盾,從企業、市場、政府三個維度出發,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在具體改革措施上,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維度展開。

一是企業層面。對能源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主輔分離、網運分開改革。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管理要從管人、管事、管資產轉變為管資本為主,把上繳股東回報即國有資本預算的多少作為考核能源投資成效的主要指標。

二是市場層面。放開能源市場準入,允許各類投資主體進入各個能源領域。在能源上游放開礦權市場,從“申請在先”改為“競爭性出讓”。放開能源價格,取消對能源產量、價格的直接干預。對能源網絡型壟斷行業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的改革,形成能源供給和能源消費之間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

三是政府層面。進一步簡政放權,簡化投資項目審批報建程序,保障各類投資主體公平進入能源領域上中下游。深化能源財稅體制改革,使財稅體制體現國家的資源所有者權益。如在中央與地方間合理分配能源資源收益;提高油氣國有企業上繳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比例,建立石油基金等。

2013年,作者曾出版了首部能源專著《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重點闡述了我國能源體制改革和能源公共政策問題。近年來,隨著對能源問題的更深入思考,堅定地推進市場化改革思路更加清晰。本書可稱上本書的續篇。本書中提出的一些改革思路,有的已經付諸實施,其他堪稱是良好願景。

「好书推荐」读《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解构中国能源体制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好书推荐」读《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解构中国能源体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