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SpaceX成長背後的大國博弈

2015年12月22日,SpaceX公司繼同年6月“獵鷹”9號火箭發射失敗之後,再次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了11顆衛星,並在陸地成功回收了它的第一級火箭。這次發射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

SpaceX的成長之路

對於SpaceX此次的成功回收,美國航天專家的評價都比較客觀。如CBS NEWS在12月23日發表了題為《為SpaceX火箭著陸而鼓掌,但專家說其意義還待定》的報道。報道中引用了美國宇航局(NASA)前局長格里芬的講話:“從純技術的角度來看,‘獵鷹’ 9號的一級火箭成功重返大氣層並順利回收,顯示出SpaceX已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其中,超音速逆向推進技術對未來在火星上著陸,是非常重要的。接下來,還需對回收火箭進行全方位檢查,以確定其重複使用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這次成功的嘗試都是航天事業的重要一步。”報道也引用了喬治•華盛頓大學航天政策研究所創始人約翰·勞格斯登的話:“對於利用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來降低發射成本的關鍵,是短運轉週期和低維修費用。而這將取決於回收級在發射、進入大氣層和著陸過程中受到的損傷。成功著陸是非常重要的,但還要看讓它再次發射需要什麼樣的維修。硬件的損傷是否可修復是一個大問題。”

埃倫·馬斯克創立的SpaceX公司,是美國互聯網精英的跨界創業成功的典型。馬斯克不僅給這個公司帶來了在互聯網領域積累的資金,也帶來了在互聯網領域培養出來的創業精神、視角和思維方式。公司已研製出了低成本的“獵鷹”系列火箭和“龍”飛船,成功進入了衛星發射市場,承接了國際空間站的運輸服務,並將業務擴展到載人航天領域。馬斯克創建的SpaceX公司為何會取得如此多的成功?其實,馬斯克的成功決非走運,他能夠將創新和機會集於一身。

【縱橫】SpaceX成長背後的大國博弈

SpaceX成長背後的大國博弈

首先,馬斯克將個人的抱負和時代的發展潮流緊密結合起來。在大學畢業時,馬斯克的理想就是要進軍潛力無限的三個領域——互聯網、清潔能源和太空。這三個領域都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密切相關。他創建SpaceX公司時,正值美國政府大力扶持民營企業進入航天領域。SpaceX不僅得到美國宇航局的技術支持,還得到了數十億美元的服務合同款。

其次,馬斯克將公司的目標和國家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商業化是人類航天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也必將成為航天事業空前繁榮和發展的新動力。NASA早在2008年就啟動了“商業軌道運輸服務(COTS)”項目,旨在為國際空間站提供商業補給服務。經過招標,NASA最終選擇了兩家創新能力強的SpaceX和軌道科學公司。眾所周知,美國的航天飛機在2011年退役,而NASA重新打造的新飛船要在2020年才能上天,這幾年中,美國沒有一個天地往返的運輸系統能為國際空間站服務,惟一的選擇就是利用俄羅斯的飛船。在當前美俄關係十分緊張的情況下,SpaceX研製的“龍”飛船受到美國各界的高度關注。自2010年開始,奧巴馬政府就要求NASA尋找國內有競爭力的公司研發載人飛船,恢復美國的太空運載能力。此後,NASA就撥出14億美元專款,資助波音、SpaceX和內華達山脈公司,研製新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 2014年9月16日,NASA與波音、SpaceX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兩家公司分別獲得42億美元和26億美元。

最後,馬斯克將天馬行空的創新思維和腳踏實地的堅持緊密結合起來。他倡導從事物基本規律出發的創新思維方式。他在研製“獵鷹”系列火箭時,發現要將有效載荷送入軌道,所耗費的燃料成本僅佔總費用的1%。因此,他認定在火箭領域一定存在大大節約總費用的空間。在面對失敗時他對自己的信念有執著的追求。2008年,“獵鷹”1號火箭遭遇了第三次失敗,當時員工情緒低落,馬斯克一走出控制室,立即對員工發表講話,告訴他們大家必須振作起來,繼續努力。在場的一位員工回憶說:“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願意跟著他幹到底!”

【縱橫】SpaceX成長背後的大國博弈

SpaceX公司的創始人埃倫•馬斯克

航天是大國博弈的重要領域

世界一盤棋,中美大博弈。在現在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新興的第二大經濟體之間,不可避免地既有合作,也有博弈。當然,這種博弈並不是對抗。由於航天意味著對人類終極高地的佔領,以及它對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的重大影響,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被普遍認為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也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領域。20世紀美蘇兩個大國的冷戰,是推動航天技術最初發展的主要動力。在冷戰結束之後,航天領域仍然充滿著大國的較量。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後,時任NASA局長的格里芬,面對中國即將發射“神舟”7號飛船、未來的月球探測和空間站計劃,在 9月14日發表了講話中,他說:“美國應該從北京奧運會學點東西。在精彩絕倫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在歡慶自己的航天計劃和對太空的未來探索,如在‘鳥巢’四周打出太陽系的圖像,然後是航天員在黃色的太陽背景下跳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據報道花了3億美元,堪比美國的‘阿波羅’登月工程。然而,這一目的就是要向世界宣佈,中國正步向超級大國之列……美國航天人怎麼也想不到,在1969年‘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後的3年半時間裡,美國民選領導人逐漸降下了美國航天計劃的大幕,美國宇航局因此被人斥為‘目光短淺’……說實在的,所有上述決策都不關美國宇航局的事,真正缺乏眼光的是我們的民選總統,是尼克松總統的戰略失誤,讓我們失去了太空的眼光與國家航天事業的目標,讓我們退回到低軌道太空探索時代……保證未來50年方向不偏,是我們航天發展的關鍵!”

2004年,由於當時的國際空間站應用前景處於不確定狀態,美國總統布什提議美國航天員在2015年至2020年之間重返月球,並在那裡建立月球基地,為下一步進行載人火星探測等做準備。為此,要在2015年前結束國際空間站任務,並在2010年停飛航天飛機。根據這個設想,NASA開始執行了一項以研發“戰神”系列火箭和“獵戶座”飛船為主要內容的“星座計劃”。 2010年2月,奧巴馬向國會提交了《2011財年NASA預算草案》,開始對“星座計劃”進行調整。2010年4月15日,奧巴馬發表了重要演說,明確提出了美國“21世紀太空探索戰略”。該戰略明確指出以進行“月球以遠”的載人深空探索為目標,並計劃在2025年實現小行星載人探索任務,在21世紀30年代中期實現進入火星軌道的載人飛行,而後進行載人登陸火星。

【縱橫】SpaceX成長背後的大國博弈

SpaceX公司研製的載人“龍”飛船

奧巴馬對美國載人航天計劃的調整,雖然處於多方考慮,但中國因素仍是主因之一。為了迎接中國的挑戰,奧巴馬採取了兩個策略:一是抬高目標,甩開中國;二是放下身段,將低軌道載人航天逐步交給民營航天企業。就在奧巴馬發表上述講話的前夕,他參觀了SpaceX公司的發射場,並和馬斯克及其團隊進行了互動。可見,美國對於私營公司在航天產業的影響力非常重視。誠然,NASA如今只能獲得不足1%的美國聯邦預算,但美國航天的真正實力植根於該國的私營部門,這些私營部門可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這也是美國在太空技術創新領域佔據優勢的重要因素。

冷戰之後,世界航天開始向發展太空經濟轉型,由於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在轉型期產生的陣痛和冷戰時期留下的嚴重後遺症,給了中國航天發展一個戰略機遇期。在這個時期內,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正確地抓住了發展機遇,在載人航天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縮短了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也大大增加了我國獨立自主發展航天技術的信心。

隨著以SpaceX公司為代表的美國和世界航天商業化浪潮的到來,我國航天發展也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為此,我們一方面要認真總結美國發展商業航天的經驗教訓,如政府主導、循序漸進等;另一方面要研討在發展目標、途徑和措施等方面的相應對策。

結 語

從20世紀60年代起,我國在沒外援、沒資助、沒基礎的情況下,靠著艱苦卓絕、自強不息的精神,走出了一條中國自己的航天路,對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保持大國地位,發揮了重大作用。面對世界航天產業商業化的革新浪潮,如能因勢利導,靈活運用我國的航天資源,必將使我國的航天事業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