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關於家庭中的感恩教育

「家庭教育」关于家庭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家長、老師對孩子的循循善誘,讓孩子學會“感恩”,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因此,感恩教育對目前處在嬌生慣養環境中的孩子尤為重要。

要善於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一切的家庭教育都應該建立在愛與關懷的基礎上,愛與關懷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前提和原則。家庭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情感共同體,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祖父母之間、父母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互敬互愛的、和睦相處的,在這種家庭氛圍中,孩子不僅會收穫愛與尊重的體驗,還將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相反,在家庭氣氛緊張的氛圍中,孩子極易產生焦躁、不安、恐懼、自卑、攻擊性等方面的行為與情緒。這不僅無法讓孩子學會關愛,還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全面發展。

一次幼兒園給幼兒吃點心,大多數孩子們都爭搶著吃,只有一個孩子把點心包好要帶回家,老師問她為什麼不吃,孩子說:“奶奶愛吃,想帶回家給奶奶。”感動之餘,老師對這個家庭進行了家訪,發現這個孩子的母親非常孝敬婆婆。心理學家羅伯特•班杜拉認為,兒童的行為是通過觀察和模仿得來的,而孩子最經常、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就是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應該成為幼兒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師,並將家教視為幼兒獲得感恩意識的第一個平臺。還記得那幅廣告畫面“媽媽洗腳”嗎?播種行為,就會收穫習慣,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為了讓孩子健康地成長,父母應該積極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從小就體會到“愛”的真諦。

要善於培養孩子富有同情心

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更能夠理解他人、關心他人,教育孩子同情他人所獲得的回報將是無限的。每個孩子都有同情心,但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孩子學會更加愛護和關心他人。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孩子漸漸能用行動表達自己的關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父母說話的語調與口氣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語態。如果我們溫柔地對孩子說話,在言語時表達出溫和與友善,那麼孩子就會模仿,並以同樣友善的方式對待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則,用愛去培育愛,就會在付出愛的同時收穫愛,做好孩子的啟蒙老師。試想在一個缺乏愛心的家庭中,父母與祖父母之間缺乏必要的理解、關心,那麼孩子的同情心從何而來?總之,同情是第一美德,它可以讓孩子更加善良與寬容。

時常讓孩子體驗感恩時的心情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長期處於被過分呵護的狀態中,在他們的生命體驗中覺得父母長輩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在感恩教育時應儘量讓孩子體驗到因感恩而快樂。當孩子開始付出的時候,作為家長應適當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一種愉悅的心情在孩子心底油然而生,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一種習慣。

對於孩子的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正確持久的教育。感恩教育應該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在幼兒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感恩於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於給予自己知識的老師,感恩於幫助、關心和愛護自己的人們,讓我們的孩子在心靈中播種愛心和希望,把這種感恩之心付諸行動,孩子們就收穫了高尚的品格,我們也實現了育人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