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重慶西沱巴鹽古道上的背鹽哥們,用肩膀與腳步組成的輸運線


揹負百餘斤茶鹽的背二哥艱難地在有113個平臺,1124步青石梯的西沱雲梯街上負重前行。 西沱古鎮是巴鹽古道中巴鄂古道的起點,早在清朝乾隆年間,這裡就是“水陸貿易,煙火繁盛,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深水良港;唐宋時,西沱又是川東、鄂西邊境物資集散地之一;西沱古鎮位於重慶市石柱土家自治縣,在新石器時代,土家先人就在西沱鎮繁衍生息,秦漢時期,川東鹽業興起,“川鹽銷楚”,西沱成為當時川東南地區的商業重鎮。

水陸商貿繁盛興旺的舊時西沱古鎮,主要靠人力和畜力搬運商品流通,背鹽哥們在這條長長的青石板道上一步步丈量歷史,記錄古鎮的繁華衰落與滄桑。

巴鹽古道是川鹽濟楚鹽道中的一支,北起西沱古鎮,幾千年來,背鹽哥們在這條道上,用“背”把無以數計的巴鹽和來自更遠的川鹽跨過著長長的雲梯,背出這曲折險峻的雲梯街,再由馬隊運送往各地。 背鹽哥們中途在休息,用柺杖支撐分散背上的重物,以扎馬步的姿勢站立休息,背鹽哥們的隨身上帶著竹水筒、走馬燈、柺杖。


這條青石板鋪就的呈龍型蜿蜒曲折的雲梯, 垂直於長江,直聳入雲。現在的街上已經看不到背鹽哥的身影,但是鉛華洗盡長滿青苔的石板階梯,仍然在訴說著背二哥們滄桑而又艱辛的過往,曾經是他們一步一個腳印一聲喘息用人力組成的一支運輸隊,將山腳碼頭上長江流域運輸而來的貨物,經過雲梯,交給車馬隊再輸往各地。

背鹽是一個體力活,這長長的一千多級的階梯平常走都很費勁,背二哥們負重一百多斤鹽包在上面來回跑,相當不易,所以大部分的背鹽哥都組隊出發,排列隊形,統一口號,統一行進步伐,相互關照相互給予力量。圖為在原地歇息的背鹽哥們,一字排開的隊列,用打杵支撐著背上的重物,站立著抽一口煙,提一提精神。

背鹽哥用自己拿精瘦的肩膀背出了別人的需要,也背起來自己的希望,曾經的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山腳碼頭等待船隻抵達,為貨物裝卸搬運,背商客運貨抗物。


背鹽哥們有一句話“上七下八平十一,多走一步都吃力”,就是上坡起步就得歇一下,下坡的時候走八步也得休息一下,在平路走的話十一步就要歇息了,揹負一百多斤的貨物多走一步都會感覺很吃力。這樣,這段一千多步的雲梯,要歇一百多次才能走完,艱辛可想而知。而在路上很難能找個一個地方可以將背上的貨物卸下來好好休息一下,背鹽哥們依然是隻能雙腿站立,用打杵或者單鞭支撐鹽包,雙腿並不能得到休息,只能是暫時放鬆一下肩。

上坡腿又軟,下坡腿打閃。背鹽哥們用柺杖支撐著一步一步走下雲梯,步履維艱。

揹負百餘斤茶鹽的背二哥艱難地在有113個臺階1124步街梯的西沱雲梯街上負重前行。

天黑了,背二哥們點亮掛在鹽口袋上的馬燈繼續趕路。在漆黑的雲梯上星星點點,恍恍惚惚,伴著背鹽哥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