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的思索(散文)

五十岁的思索(散文)

还记得当年过三十岁生日的时候,心理上首先是一个坎儿,过不去。心想自己尚是稚气未脱,童心未泯,事业未立,壮志未酬时,怎么就三十了呢?

人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当时感觉自己正是年青气盛,精力充沛,努力学习,撸起袖子想干事的时代,这么年轻怎么可以不学艺呢?不服气,继续读书学习,奔赴在大小考场上,如同驰骋在既无硝烟也无鸣鼓的战场上一样,眼中无所顾忌。

也许是心理暗示的结果,也许是生理确实如此,感觉记忆力明显下降,相同时间里原来可以背下来的知识点,三十岁过后却不行了;好在是增加了一点理解力,背不下来的东西,全交给自己的理解部门,重新组织语言顺序,在心里默默生成另外的一些东西归于自己,就这样糊糊涂涂不服老的十年,感觉一直处在动荡不安的学习道路上,既要低头赶路,又想抬头赏花看景,结果是一事无成。

很庆幸我们当年的工作都是国家管分配的,不到二十岁便都早早地参加了工作,没有压力是好事,但也没有动力。所以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只是盲目地依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随意地读书学习,好象读书学习就是我生存下来的能力。

刚进入四十不惑之年时,因为不惑之惑而开始学会了思索。不巧的是又恰逢流行起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于是害怕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料,便偷偷的写日记,重新拾起了学生时代的习惯,每天捋一缕心情,整理整理生活点滴,形成一篇篇日记。

面对迎面加在头上的岁数,于不知不觉中又有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于是我在不惑之年反到又增加了许多困惑。思考的结果便是坐下来写作,郑重其事也好,装模作样也罢,执笔托腮,开始思考起人生的来龙去脉。白天上班没空,夜晚干,像作家似的夜里坐在家里熬夜写作,一点儿都不觉得困和累,看着一页页写满的纸张反而会有一种成就感。于是乎,将生活中的人和事,杂取种种,掰开揉碎了和成面,重新虚构成了一部反映当时人到中年面对生活尴尬的中篇小说《不惑之惑》,可能笔力不够,小说儿竟然写成了报告文学的味道,因为我的善于想像,让最初的几位读者初看时误认为写的是自己身边的真实事情,以为发现了什么天大的秘密似的而倍感神秘;也因为懒得解释:小说是取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更因为害怕同事们对号入座,引起误会,招来不必要的名誉损害和麻烦,所以至今也不敢拿出来给人看。

但是将近四万字的写作经历,让我从此不可收手。心里痛了就写,减轻痛苦,全当是发泄;心里高兴了也写,记下美好的瞬间,使一份儿美好印作了两份甜蜜。所以,我的写作不为讨好谁,也不为贬斥和攻击谁,多是为了自己,为自己泄愤或反思,为自己答疑和解惑,给自己的情感做一次次放松和解脱。无意间而形成了在不惑之年开始了人生点点滴滴的思索,用笔陪伴我一路走过。

如今不觉又十年,身边的同学、同事,一个个鬓发渐白,一个个病痛缠身,有的竟然不守规矩,白发还未全染,便离世而去,让人心寒胆颤。“五十而知天命”,也许这天命意味着是上天的安排,要人开始清醒和准备着去天上赴约的?不觉悲从中来。感觉自己似一朵花,还未来得及开,还没有正儿八经地绽放过,也从未见过自己的光彩,怎么便开始蔫了,谢了?

走到这个年龄,既来之则安之。好在我向来由悲观到乐观转换的快,推崇顺其自然,事已如此不再难过,别人老来悲秋,我却努力去发现秋的成熟与收获。可我毕竟不是秋,一没成熟,二没收获。唯一欣慰的是,虽然我从未光彩过,但我一直走在正路上,在努力拼搏,生命不息,学而不止,已经不负生命的含义。

五十岁,人生已过半百,说年青也好,说人生鼎盛也好,说垂暮也罢,无论如何,五十也是一种阅历和收获。若说我还年轻,那是因为我不懂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书要读,还有许多事要做;若说我已老,我也心安理得,因为无论生活如何待我,我都始终保留着一颗善良的心对待生活,对待我生活过的世界;也许一辈子也将没有出息,但我人生路上坦坦荡荡走过,坐在路边为别人加油喝彩过,也算我跟着别人辉煌过。

人生路上是不是已经走到尽头了,我不敢说;是不是还有五十年在等着我,也不敢说;但我知道,活着要比死亡艰难得多。所以,人生最得意的是活着,最不易的也是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