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兵團,德國足球興衰風向標

來自五大聯賽的七名球員讓參加俄羅斯世界盃的德國國家隊27人大名單的海外兵團規模與四年前相比有所縮小,但在球員成色上新生代薩內、呂迪格比起波多爾斯基、穆斯塔菲來又要高了一個等級,從六年前征戰南非時的全德甲班到如今由一眾豪門座上賓組成的豪華戰陣,德國隊的氣質在世界盃奪冠之後已經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1.青訓工程促進人才井噴

海外兵團,德國足球興衰風向標

從席捲伊比利亞的74一代到征服亞平寧的90一代,世界盃奪冠似乎總能成為了德國足球新一輪繁榮的開始,在金元風暴的助推之下,新時代的德國球員正在以前所未有開拓精神去塗鴉德國足球的新篇章。

在本賽季參加歐冠聯賽的17支五大聯賽球隊中,除了馬競、塞維利亞和羅馬等5支球隊沒有德國球員助陣以外,其餘諸強皆為日耳曼戰車的兵站。在厄齊爾、默特薩克和赫迪拉這些先驅者之後,埃姆雷-詹、薩內和呂迪格等人再次讓人們見識到了德國製造的魅力所在。在德國處於歷史低谷的本世紀初,如此波瀾壯闊的留洋潮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世紀之初的兩屆歐洲盃上接連遭遇慘敗,身處歷史低谷的德國足球急需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來重塑自我,以擺脫落後捱打的局面。在德國足球徘徊於十字路口的時刻,高瞻遠矚的足協主席馬耶爾-沃菲爾德頂住壓力推行了年輕化改革。

作為德甲“50+1”政策的堅定擁躉和守護者,這位老人曾多次“不恥下問”地向更早鋪開青訓的瑞士同僚取經,並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沙爾克04和霍芬海姆這些“星工廠”的欣賞,在他的努力下,德國足協和俱樂部斥巨資於青訓,來為他們90年代錯過改革良機而補交學費。

海外兵團,德國足球興衰風向標

當然,同一系列致力於百年樹人的長期工程相比,沃菲爾德最令人稱道的還是他的那些令人拍案叫絕的重大決策,那些讓德國足球迅速恢復元氣的神來之筆。

任命菜鳥教練克林斯曼為國家隊主帥,並支持其運用美國化的訓練模式來改造德意志戰車;設立領隊一職,引入企業管理模式來完善人才供應鏈,以多元化的發展路徑來提升德國足球的學習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沃菲爾德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給德國足球開枝散葉,在追求競技成績的前提下,將這支底蘊深厚的球隊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國家隊成績穩步提升令德國球員身價倍增,在金元足球大行其道的時代背景下,德國媒體眼中的“世界冠軍聯賽”自然成為了新興勢力眼中的人才富礦。除了身體素質出眾和敬業精神可嘉,德國球員還普遍出色的具備戰術執行力和比賽紀律性,這讓他們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教練的戰術部署。

即便在留洋運動轉入低潮的本世紀初,巴拉克、哈曼和齊格等人在英超的表現也很有說服力;在德國足球完成技術轉型之後,西甲球隊也對德國球員敞開了懷抱,克羅斯、特爾施特根等人的表現足以告慰恩克的在天之靈。

海外兵團,德國足球興衰風向標

儘管德甲聯賽在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受困於“50+1”政策和精兵簡政建隊思路的束縛,德甲球隊只能無奈地淪為金元時代賣方市場,類似厄齊爾、德拉克斯勒和薩內這樣不經拜仁“篩選”便直接肥水外流的明星球員日漸增多。

不過,德國球星選擇出國發展也並非完全是出於自願,大量外援的擁入也一定程度上擠壓下了他們的生存空間,特拉普和呂迪格等人的出國淘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無法在本國豪門中謀得一席之地,更早踏出國門的克洛澤和戈麥斯同樣是為了爭取更多的出場時間。

近年來,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國等球隊均採取了大量吸納同一俱樂部球員的方式,以提升球員間的默契度和戰術穩定性。然而,隨著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的關鍵位置被外援佔據,德國隊的這一優勢正在逐漸喪失,勒夫需要將在不同戰術風格下打拼的球員們捏合成一個整體,這無形中增加了德國隊整體架構的不穩定性。

2.移民球員引領留洋風暴

儘管近年來才開始大規模使用“外援”,但德國在接納足球移民方面,卻擁有堪比法國的包容度和前瞻性。自康德拉-阿登納執政時期開始,從土耳其、南斯拉夫、西班牙、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希臘慕名而來的1400萬勞工,便成為了締造聯邦德國戰後工業奇蹟的主導力量。不過,由於移民融入德國社會的速度較慢且德國聯賽職業化進程相對滯後,作為文化符號的移民球員出場姍姍來遲。

海外兵團,德國足球興衰風向標

從前德甲最佳射手鄧迪和藥廠名宿諾伊維爾,到02世界盃亞軍陣中的股肱之臣林克和阿薩莫阿,這些從小舉家移民德國,並在這裡踏上足球之路的移民球員用出色的表現讓德國人相信,他們完全有能力成為了重塑德國足球的中堅力量。以厄齊爾、赫迪拉為代表的新一代移民球員,大多已是第三代或第四代移民後裔,其對德國的歸屬感已經大大超越了前輩。

從千禧年修改國籍法,到04歐洲盃後設置負責獵頭工作的“技術委員會”,深處歷史最低谷的德國隊將移民球員視為救命稻草。馬耶爾-沃菲爾德是移民球員的堅定擁躉,代表其意志的克林斯曼和勒夫成為了撬動時代的巨人。

兩人的足球哲學有悖於德國足球的傳統,這給了具備冒險精神和開創意識的移民球員機會。同不喜歡出國踢球的德國球員相比,移民球員更加熱衷於留洋,他們在征戰英超、西甲、意甲和法甲期間接受了不同足球哲學的薰陶,這是勒夫的球隊可以不斷完成戰術進化並做到知己知彼的關鍵。

作為洋務運動的核心組件之一,大量的移民後裔正逐漸改變著德國足球的面貌,氣勢磅礴的留洋潮成為了驅動日耳曼戰車的澎湃動力。作為2009年U21歐青賽冠軍的核心成員,厄齊爾、赫迪拉和博阿滕很早便投身到了海外淘金的大軍中;儘管征戰南非的23人無一在海外效力,但多達11人的“國際縱隊”已經在蠢蠢欲動;當時間來到巴西之夏,德國隊已經擁有了平歷史記錄的7人海外兵團中,其中有5人為移民球員。

海外兵團,德國足球興衰風向標

儘管輿論曾多次質疑日耳曼戰車的“純淨性”,但勒夫卻始終堅守著與沃菲爾德和克林斯曼之間的承諾。現階段的德國隊已經可以排出一套完全由海外球員組成的首發陣容,如此繁榮的景象不禁令人想到了德國球星集體南遷的上世紀90年代。

在德國足球最黑暗的年代裡,全隊只有巴拉克一人來自於海外聯賽,南非之夏距離巔峰一步之遙的經歷令勒夫看到了全德甲陣容的侷限性。此後經年,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外兵團逐漸成長為德國隊中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拜仁、多特蒙德和德甲其他球隊、以及海外聯賽形成了幾乎相當的四股勢力,日趨多元化的德國隊已經進入了新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