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的後人為啥沒有繼承他的大鐵槍?原來那把槍是被“充公”了

“金裝鐧,掛鞍橋,上陣臨敵鐧法妙。晃三晃,搖三搖,兵見愁,鬼見跑,五虎上將命難逃。背弓帶箭逞英豪,威風凜凜殺氣高,要問此公名和姓,姓秦名瓊字叔寶,好漢的英名四海飄。”這讚語說秦瓊“好漢的英名四海漂”沒錯,但是說秦瓊上陣拿的是金裝鐧,就值得商榷了,秦瓊作為玄甲軍統領,後來的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在馬鞍上掛一對破甲鐧是可能的,而上陣殺敵的主要兵器是一杆大鐵槍,那鐵槍插在地上,幾十人都拔不動。這在正史中是有記載的,而且比《水滸傳》裡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靠譜得多。

秦瓊的後人為啥沒有繼承他的大鐵槍?原來那把槍是被“充公”了

筆者曾經計算過,魯智深要不是身高五丈的話,那麼他拔樹的時候實際是站在樹根上的,站在樹根上拔樹,跟薅著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拎起來一樣困難。而及唐玄宗天寶年間兼修國史的集賢院學士、右補闕劉餗所著《隋唐嘉話》(很多史料被《新唐書》《舊唐書》採用)中明確記載:秦武衛(秦瓊曾任左武衛將軍)勇力絕人,其所將槍踰越常制。初從太宗圍王充於洛陽,馳馬頓之城下而去,城中數十人,共拔不能動,叔寶復馳馬舉之以還。

秦瓊的後人為啥沒有繼承他的大鐵槍?原來那把槍是被“充公”了

這段史料說的是秦瓊的大槍大得離譜,把他插在地上,幾十個敵人都拔不起來——這事兒十分靠譜,我們把拿刀剁骨頭,也經常被嵌住,要左搖右晃才能拿下來,這一點比較有些年紀打過樁的人也深有體會。而且幾十個人也不可能同時上去拔槍,可能是大家輪番上陣或者三兩個人擠在一起使勁兒。而秦瓊飛馬近前,探手拔槍,然後疾馳而去。

秦瓊的後人為啥沒有繼承他的大鐵槍?原來那把槍是被“充公”了

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一個身穿耀眼明光鎧的青年將軍,騎著滿嘴酒氣的忽雷駁,鐵槍揮舞來去如風,這酷耍得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筆者心中禁不住產生一個想法:秦瓊耍酷,神仙也擋不住!要評隋唐最瀟灑的武將,當然非秦瓊莫屬。

秦瓊的後人為啥沒有繼承他的大鐵槍?原來那把槍是被“充公”了

這時候可能有讀者要問:秦瓊的馬怎麼會噴著酒氣?難道秦瓊上戰場是醉駕?其實秦瓊比醉駕還瀟灑,別人醉駕是司機喝酒,他這醉駕是連“車”都醉了。這在唐人筆記裡還真有記載,跟秦瓊同時代有個名將叫段志玄(凌煙閣位列第十),段志玄有個玄孫(不知幾代)叫段成式,段成式寫了一部筆記叫《酉陽雜俎》,那裡面明確寫著“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

秦瓊的後人為啥沒有繼承他的大鐵槍?原來那把槍是被“充公”了

這位喜歡騎著醉馬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叔寶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的秦瓊秦叔寶,生的兒子卻沒有子承父業上陣殺敵,而是給唐太宗當了貼身保鏢(千牛備身,執“千牛刀”負責皇帝的安全),歷史上也沒說秦懷道等秦家子孫繼承了秦瓊的大鐵槍和槍法,那麼秦瓊的大鐵槍哪去了呢?

秦瓊的後人為啥沒有繼承他的大鐵槍?原來那把槍是被“充公”了

答案是秦瓊的那把大鐵槍被“充公”了,而且成了“鎮國之寶”,每逢國家大典,都要抬出來展示一番,一直到唐玄宗時期還在“展覽”,史官劉餗還見過:“迄今國家每大陳設,必列於殿庭,以旌異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