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華科女:傾盡一生,只為造出一枚中國芯

黃令儀,中科院院士,1936年出生於廣西南寧市,其父是廣西博物館創始人、首任館長廖葛民,母親是廣西化學研究院前輩。

八旬華科女:傾盡一生,只為造出一枚中國芯

年近八十的黃老師依然精神矍鑠

她在抗日戰爭中長大,隨新中國一起成長,遵循毛主席和周總理發展我國科學事業的指示,懷揣科技興國的理想,1958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被華工派到清華大學半導體專業深造。1960年學成返校,24歲的她在母校創建了半導體專業,講授半導體器件與材料課,同時帶領一批更年輕的教工和學生,風風火火地創建了實驗室。什麼都自己動手幹,並研製出了半導體二極管。當時居然得到大家心中敬仰的科學院院長、著名詩人、作家郭沫若的視察及鼓勵。隨後三年困難時期來臨,由於糧食緊張,國家制定了調整方針,學校對一批剛上馬的專業也調整了,半導體下馬。

八旬華科女:傾盡一生,只為造出一枚中國芯

華中工學院1958年宣傳冊

1962年她加入中科院計算所,一心投入到科研工作當中。在隨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從二極管、三極管、大規模集成電路,到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枚CPU芯片,黃令儀見證並參與了中國微電子行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

設計一塊高水平芯片參展來洗刷恥辱

1989年黃令儀被公派到美國一家公司進行合作,但怎麼也沒有料到,一生中最大的刺激迎面而來。11月在加州拉斯維加斯有一個國際芯片的展覽會,她們在那裡參觀了一週,成千上萬的攤位幾乎跑遍,都找不到我國的攤位。好不容易在擁擠的人群中看到了幾個國人手中拿著長城公司的塑料袋,她立馬迎上去,親切地問:"你們是來參展的吧?" "不,是來參觀的。"心中猛然一震,只有她最明白,1963年我國的集成電路的研究水平與國外是同步的啊!為什麼現在差距如此?內心的痛苦使她掉下了眼淚,她暗自下決心,一定要設計一塊高水平的芯片來參展,洗刷恥辱。

1990年回國後,黃令儀就潛心鑽研各種集成電路的設計方法,從建立版圖庫、時序庫開始,到寄生參數對性能的影響、時鐘樹的生成、全局規劃、時序驅動佈線等等,全定製、標準單元、宏單元的設計方法都研究過,用戶包括華為的程序控制芯片、計算所的模糊控制芯片等等,批准了兩個發明專利。

因此,當江綿恆副院長視察微電子所時,召開了座談會,在會上黃令儀說:"一個科技工作者最大的痛苦,就是他用心血灌溉的珍貴芯片做出來了,沒有用!"好心人對她說:"你只會幹活,不會說話",可是,這是她的肺腑之言。

激情再次燃燒---參加龍芯物理設計

2002年,66歲的黃令儀老師第一次見到胡偉武,共同的理想促使黃老師加入龍芯,開始了他們之間長達六年之久的真誠合作,系統設計與物理設計無縫地結合了。

八旬華科女:傾盡一生,只為造出一枚中國芯

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

那時,每一週,她都要召開會議,要每一個人彙報自己做過的工作,而且請胡偉武到會指導。在那一段合作的時間中,龍芯課題組的全體年青人,尤其是胡偉武那種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深深的感染著她。那裡沒有無聊的紛爭,只有一顆顆炙熱的心,要把龍芯做出來,她感覺到一個激情燃燒的時期又來到了,因此下決心一定要把CPU的物理設計做成功。

八旬華科女:傾盡一生,只為造出一枚中國芯

龍芯3A

一晃十五載,從1B,1C到3A,3B,再到GS464E,龍芯的每一塊芯片中都凝聚著黃老師的辛勤汗水。參加156(集成電路)及龍芯的工作,是黃令儀一生中最緊張、最艱苦的工作,然而也是心情最舒暢和感到最幸福的時刻。用黃老師自己的話說,人生取決於思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命運取決於選擇,成於正挑,敗於誘惑。一生取決於內心,大愛常樂,小我恆苦。一世堅持於正念,風雨無阻,雷鳴失聲。她時常聯想到:如果計算所86年不徹底地解散大規模集成電路室,留下幾個種子,或許龍芯不至於15年後如此艱辛的從零開始做物理設計,進展也許會更快。

八旬華科女:傾盡一生,只為造出一枚中國芯

胡偉武和龍芯同事給黃老師慶祝八十壽辰

時至今日,耄耋之年的黃老師仍然精神矍鑠的站在研發一線,在屏幕前拖動鼠標查看版圖,如此辛勤付出又何曾有一絲一毫是為己為私?她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戰爭敵機的掃射中度過的,我就躲過防空洞,親眼目睹過敵機炸死了兩個在洞口抽菸的無辜同胞。國破山河碎的痛苦,四處逃難的恐懼,已深深地印在了我年幼的心靈中。我的少年時期,是在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景象中,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中成長。因此,在我心中最大的願望是為祖國的強大而出力。今天,龍芯的理想,就是增強中國國力,加強信息安全,為千萬老百姓能用上龍芯而努力。願以生命的餘輝與龍芯人一起,共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