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

上一期為大家介紹了元青花的插圖構思與《平話》的聯繫。這一期接著為大家解析元青花的人物故事圖。請點關注給予筆者支持!

(一)元青花圖與《平話》插圖在佈局與造型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

1.構圖。《平話》插圖具有連環畫性質,每幅畫由連接的兩幅構成。人物佈局較為稱,常用配景(山坡、芭蕉湖石之類)填補空間,亦有迂迴的構圖。如《秦並六國平話》之“六國興兵伐秦”、《武王伐紂平話》之“伯夷叔齊諫武王”等。
【二】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元青花圖的構圖有三個特點。第一,劃分空間。以樹為主,兼用其他景物縱向隔開空間。樹幹造型挺直粗壯,似有畫框作用。在數個空間內人物、景緻佈置均勻、適中。如《昭君出塞》罐,在每個空間內都有人物活動場景,各個畫面保持均衡。第二,分佈空間。元青花圖中人物之間、人與景之間都沒有明顯的疏密關係、虛實變化和遠近層次,各自獨立佔畫面,並保持一定距離。有時也採用局部掩映的構圖,如“昭君出塞”罐山後迂迴而出的一隊騎士、“鬼谷下山”罐山坡邊的蘇代。第三,填補空間。元青花圖在人物形象之外,多以枝葉、竹石芭蕉、花卉、欄杆、帷幕、柴扉、山頭、雲氣等為配景,並採用挪讓、填補的手法,參差錯落於畫面,形成青白對應、縈紆起伏、虛實調和的白地空間帶。在構圖佈局上元青花圖吸收了《平話》插圖的藝術營養。


【二】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2.人物造型。元青花圖人物造型借鑑《平話》插圖,一是從內容相同的插圖中選取。二是從不同內容的插圖中尋找合適的人物造型經過修改而成。“鬼谷下山”罐與《七國春秋後集平話》“鬼谷下山”主要人物造型、姿態十分相似。
【二】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元青花“三顧茅廬”罐借鑑《三國志平話》“三顧孔明”構圖,而人物造型選取另一幅插圖。如關羽、張飛姿態摹仿《七國春秋後集平話》之“燕王詔回樂毅”圖中的二人物。“尉遲恭救主”罐上單雄信躍馬揮槍與《三國志平話》“馬超敗曹公”《續前漢書平話》“劉武刺漢王”中的人物造型都相似。【二】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
【二】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另外,人物服飾、鞍馬及飾物、器具、欄杆等,元青花圖都有摹仿、移植《平話》插圖的痕跡。《平話五種》插圖是元代版畫的代表作。今天它的文化價值遠遠超越了它當時描繪故事情節的藝術性。【二】元代青花瓷人物故事圖深度研究​沈從文客觀地指出,《平話五種》插圖“照讀者所能接受習慣,多采用宋元社會習見制度。若用這些插圖證史,未免相差太遠;若用它們來參考宋元社會生活,倒和當時情形相差不會太多”。元青花圖借鑑《平話》插圖,自然也保留了其中的文化內涵。但是,細加對照,《平話》插圖刀刻線條樸拙,畫幅小,印刷後更顯粗糙,且模糊不清。元青花圖用筆用料彩繪細膩,形神兼備,畫幅較大。即使元青花圖都借鑑《平話》插圖,也是得其大概輪廓。畫面需重新作藝術處理,細部要充實加工,描繪更具體。青花畫師汲取各門類傳統。藝術營養,精心繪製了絕非止於存世的十數件人物故事圖。因此,把元青花圖、元刊《平話》插圖與相關古文物分類比較,進一步認識它們之間的相通關係,有利於深入探討元青花圖的藝術特徵和文化內涵。

請關注下一期為您介紹人物的造型及服飾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