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難,打工難,種地打工都艱難!

要說沒變化,近些年村裡倒也發展了,鄉親們最起碼衣食無憂了,掙錢的門路多了,不用一味地地裡刨食了,掙回來的錢也多了!可要說過好了,這話還真不敢說,掙錢的門路是多了,可開銷的地方也多了;掙回來的錢是多了,可錢也不禁花了呀。

種地難,打工難,種地打工都艱難!

先來說說種地吧。鄉親們一般是3到5畝地,糧食作物是小麥、玉米,經濟作物是花生、大豆、地瓜等。按平均4畝來計算,兩畝種前者,兩畝種後者,除去化肥、農藥、地膜、種子、耕地、播種、收穫、澆水等,一畝地最多掙5百元,這還沒算人工呢!也有一些人種草莓、大櫻桃等,毛收入倒還可以,可是投入更大,受天氣的影響更大,這幾年氣候又異常。

一邊是居高不下的成本,一邊是不溫不火的價格,如此奇怪的剪刀差,這賬怎麼算怎麼愁。

再來說說打工吧。既然不種地,那就把地流轉出去,安心出去打工。然而現實是骨感的,那兩溜子地,還不全是平坦的,種植大戶會承包嗎?鄉親們自己的地都處理不出去,還會再去賣地?只能是一邊種地,一邊進城打零工。基本上是以幹建築為主,有手藝的幹個匠工,實在不行去打小工。聽上去一天不少錢,可是一年能幹幾天?滿打滿算剩3萬塊錢,還要供孩子上學,還要給老人養老看病,再去了婚嫁喪娶份子錢,那可真是所剩無幾了。

還想攢錢給兒子娶媳婦?就這還能剩下錢?掙一個花一個,這事怎麼說怎麼憂。

種地難,打工難,種地打工都艱難!

既可以出去打工,還能在家種地?實則是兩難的選擇,在種地與打工的夾縫中討生活!“種地難,打工難,種地打工都艱難”,這句順口溜才是鄉親們面臨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