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中兴,“恐慌”的中国科技

一时间,“芯片”成了朋友圈热词,中兴的“芯”病,让不少国人跟着疼。小发先生一直对侯为贵、任正非、柳传志这样的前辈大咖非常敬重。中兴遇到‘危机’也是我的疼。


“哭泣”的中兴,“恐慌”的中国科技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激活拒绝令,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一切产品,时间长达7年,禁令立即生效。侯为贵在2016年已经从中兴退休,为中兴工作了30年。在中兴通讯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中兴上下已无旁观者。

“哭泣”的中兴,“恐慌”的中国科技

客观的说:

很多技术是被国际上少数公司垄断的,但中国人是勤奋智慧的。57年我们开始着手研究原子弹。60年前苏联抽风撤掉了所有技术和顾问。我们一样只用4年时间把这么牛X的玩意自己搞定。

所以说微软谷歌英特尔掌握的技术有算个啥。

国际上的互联网企业,是掌握核心技术,但他们的发展是速度非常缓慢的。几乎都在吃老本。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微软抽风停掉Windows,谷歌要停掉安卓,英特尔不卖芯片那我们还有红旗Linux7、还有SailfishOS、还有中兴。还有啥技术没有的也一样分分钟搞定。

“哭泣”的中兴,“恐慌”的中国科技

主观的说

很多国内从事于芯片IC设计的企业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不注重市场调研,这与很多国外企业是截然相反的,国外企业在一款产品准备投入资金做研发之前,会针对产品的市场、行业需求、用户群体、价格需求等等很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定位,从而确保产品在研发成功投入市场之后能够准确的适应目标客户的需求。

“哭泣”的中兴,“恐慌”的中国科技

由于国内现在芯片产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企业之间、企业和用户之间还是缺少一种信任机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采用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的方案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市场风险,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无法形成合力。即使是从用户角度看,他们选择某款电子产品时,所熟悉的参数一般都来自国外品牌。

目前我们国内的芯片领域将近90%的产品依靠进口,我们都知道,随着信息技术和IT产业的飞速发展,芯片,已经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工业粮草”,芯片技术也从某种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信息技术的水平。

芯片作为所有整机设备的中心,被普遍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几大领域,在电脑和服务器等行业当中,芯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长期被控制在Intel、AMD等行业巨头企业手中,国内芯片产业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市场份额等方面都与英特尔、三星、高通等国际领军企业有较大差距,即便与台资企业也有不小差距。

那么,我们泱泱大国,难道会被这小小的芯片给难住?我们与国外芯片产业相比,究竟差在哪?

分析一下。

中国企业排名较好的是:华为(全球排名第8名,83.58亿欧元),其次是中兴(全球排名65名,19.54亿欧元)。

作为对比,英特尔的研发投入是130.11亿欧元,几乎是BAT研发投入的十倍。基本上跟腾讯和阿里的净利润差不多。换句话说,就自主研发来看,腾讯和阿里要把所有净利润都投入要研发当中去,并且是持续几年、十几年的投入。

资金、技术、市场、这三点或许是最值得现在的国内芯片企业所关注的,要想摆脱单纯依赖国外芯片产业的现状,我们就需要以国内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同时结合自身产品和技术的特点,集中研发和资金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让国产芯片逐渐的占据一席之地,从而脱离国外芯片市场的很多制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