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對轉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了嗎?

公众对转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了吗?

來源 \柳小慶

閱讀本文還可以參考:

有人問:為什麼公眾對轉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了?

我不知這個問題是否有嚴格的統計數據做支撐。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網絡媒體上,關於轉基因食品的討論越來越廣泛。這個爭論的積極意義,是讓大家瞭解轉基因技術與轉基因食品是什麼,對提高大眾的科學素養有一定幫助,但消極影響也有,就是針對轉基因的謠言與汙名化的陰險論調,一直甚囂塵上,一些不負責任的自媒體還參加了傳播謠言。甚至還有玄學愛好者對科研工作者和支持轉基因者,進行了素質低下的謾罵與人身攻擊。這種種讓人心寒的言論和行徑,是對科學的侮辱。這就背離了討論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初衷了。

轉基因食品,自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在消費者之中出現了大規模的食用,其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在不斷增加。中國在2016年就進口了差不多9000萬噸轉基因大豆,如果沒有需求,為什麼要進口這麼多?

且不說不能食用的轉基因抗蟲棉,有一種美味的水果,就可以舉例說明轉基因產品是不是受到歡迎,那就是——國產的抗環斑病毒的轉基因木瓜。

原始的木瓜原本不容易保存,由於轉基因技術的優化,增加了保質期,轉基因木瓜就不僅僅是南方地區的特有水果了,民眾在富裕起來後,全國各地均可購買消費這種味美助消化的南方水果。目前,市面上非轉基因木瓜都全部淘汰掉了,我國可以購買到的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木瓜都是轉基因木瓜,廣大消費者對轉基因木瓜特別喜愛,銷售量也特別好。這是轉基因產品接受度降低的表現嗎?我看不是。轉基因產品由於價廉物美,只能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

公众对转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了吗?

說完轉基因木瓜,再舉一個轉基因食用油的例子,看看轉基因產品是不是受到歡迎。

我們來看看關於轉基因食用油的消費(市面上的轉基因食用油:以轉基因大豆油和轉基因菜籽油為主),出於主糧種植面積的戰略保護需要,以及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產量低成本高的現實情況,與我國人民群眾對肉蛋奶油需求的劇增的考慮,轉基因大豆進口量逐年增加。如上所述,僅僅是2016年,我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就達到9000萬噸左右。這些轉基因大豆,均是用來榨油以及豆粕用作養殖業的飼料。

這些轉基因大豆的消耗是實實在在的,而且一直需求量在持續增加,而不是某些反轉控造謠的無人問津。這也是轉基因產品接受度下降的表現嗎?如果真的無人問津,各行各業都不接受,國家還會花大力氣去進口數量如此龐大的轉基因大豆嗎?

公众对转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了吗?

除了轉基因木瓜、轉基因大豆廣泛的受到歡迎,有巨大的需求,還有各種各樣的轉基因細菌、轉基因酵母、轉基因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生產的大量的基因工程藥物,這些轉基因產品不也一直應用於醫體系嗎?(注:如果沒有轉基因技術,胰島素要接近20萬元一支。轉基因技術挽救了無數糖尿病人的性命)

所以,該問題說轉基因的接受度下降,也許是提問者的個人主觀意願,而不是現實情況。現實情況就是,人民群眾會越來越需要轉基因產品,用來改善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