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 這才是商紂王!

原來, 這才是商紂王!

我們知道古人結婚新娘子需穿紅色吉服蓋著紅蓋頭,等到洞房花燭夜的時候由新郎掀起。這個紅蓋頭有什麼用呢?為什麼要蓋住新娘子的頭臉呢?這就要說到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了——商紂王。

傳說,商紂王一位叔叔聞仲,力能扛鼎幫助紂王打下大半江山可謂是勞苦功高,但就是這樣一個虎虎生威的漢子,他有著嚴重的妻管嚴。在一次打完勝仗之後回去,還被老婆罰跪。商紂王聽聞這個傳言偷偷去他家看了看,還真是!紂王就非常不高興,覺得這是女性對男人的侮辱。因此,一天要求召群臣上朝帶上自己的夫人,待眾人就坐之時,突然命武士緝拿這個嬸嬸,大聲申斥一番砍下她的頭顱,並以白布覆蓋,鮮血霎時染紅了白布。紂王當即發佈公告,要求女子出家必須覆蓋紅蓋頭,意味著要尊敬順從丈夫,不得小看侮辱男人。這就是紅蓋頭的由來,由鮮血渲染的千百年警示。聽到這兒有人就說了,看商紂王就是這麼直接殘暴。與我們日常對他的評價“殘暴不仁,荒淫無道”別無二致。

但我們說評價歷史人物不能揪其一點無限放大,應該從全面的視角來評判。我們常常將商朝的滅亡歸結在紂王的身上,史學家對他的評語和描述大多是奢靡無度酒池肉林、寵幸紅顏禍水妲己、坑害忠臣殘害百姓。在《封神演義》亦或是史書記載中,挖比干心,剖孕婦肚皮,砍人雙腳,這些全是紂王乾的缺德事。

但歷史上的紂王真的是這樣嗎?孔子的弟子子貢曾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郭沫若也說:“殷辛之功邁周武,殷辛之惡莫須有。殷辛之名當恢復,殷辛之冤當解除。這個殷辛就是商朝紂王。由此可見,紂王並不是歷史上描述的那般殘暴無能。那他的真實面貌是什麼樣的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商紂王真名帝乙,名字按天干地支而來,帝有點上帝的意思,統帥所有神、民。商紂王是後來周人對他的蔑稱。自古成王敗寇,稱王的撰寫的史書的被稱為正史,關於這位滅國的君王自然是沒有好話。但商朝的百姓稱他帝乙。

在《史記·殷本記》記載“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首先商紂王才思敏捷,身形矯健氣力超群這就打破我們在《封神榜》中看到的被酒色掏空身子的蠢笨形象。其次,商紂王在位期間重視農桑,致使國力真正日上!稍後有開始對外征戰,當時東夷反叛,東夷也就是我們今天的黃河下游地區 ,紂王發兵征伐將領土擴展到江淮一代,後又討伐徐夷,徐夷是東夷之一,更是將國土擴展到沿海一代,國土面積大大地增加。由此可見,紂王之軍事上是卓有戰績,有其文治武功的一面。

但也正是這兩次大戰,極大耗損了國力,戰爭勝利雖然俘獲了許多俘虜,但還未待全部收服就迎來周武王率領的大軍衝擊,就此拉開了牧野之戰。但是戰爭中商朝大批俘虜倒戈,周軍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臺,投火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但一個帝國的衰亡是各方勢力周旋的結果。反清志士顧炎武在亡國之後曾感慨: 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適逢其會,換了任何人,都無法拘救商王朝的命運。就是說,不是帝乙來做商紂王就是其他君王來做,結局不可改變。這從何說起呢?這其中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問題。

歷史上真有妲己,但不是狐狸精附身!妲己是紂王晚年征伐蘇部落是俘虜的美女,確實是國色天香美豔無比。但真如小說中描述那般對她言聽計從嗎?二十世紀初,考古學家在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挖掘出土許多殷商時期的遺物,其中的玉器,銅器,尤其是龜甲與獸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與“卜辭”讓我們對這段歷史有了更為客觀的瞭解。作為一個深度迷信卜筮的時代,任何重大舉措都要求神問卜來決定吉凶休咎。因此在國家大事上妲己是不能極大影響殺伐決斷的帝乙的。同時關於比干被殺,春秋時期記載還是因為直言進諫而死,但到了戰國時期屈原說他是被投水淹死,呂不韋的門客則說他是被剖心而死,道司馬遷的史記中已經變成為了成全妲己觀看“聖人之心有七竅”的蠱惑謠言。史學家的想象力也是十分驚人,關於砍人雙腳,剖孕婦肚子更是是子虛烏有。

其次關於酒肉池林則是商朝晚年整個社會延續了百來年的社會風氣,自商帝、王公大臣以至庶民,無不酗酒成風。妲己進入宮廷時正是帝乙建設三十年後的繁榮景象。後世對此部分描述,周和春秋時的文獻均沒有記載,可到了戰國末期,韓非才在描述中添加了象牙玉著酒池驕奢之態的,此後史官又在此基礎上添加各種“合理想象”例如司馬遷的“男女裸奔其間”來表現紂王的荒淫無道。從此可見史書對帝乙“潤筆”之處不少。

關於商朝的滅亡更是多重原因累計的結果,商紂王作為亡國之君揹負了所有的罵名,這個鍋背的有點大。在帝乙接收這個持續了六百多年的王朝的時候,它內部已經是呈現四分五裂的趨勢,各種勢力相互鬥爭,貴族和王族鬥,王族內部鬥。其中最明顯的是帝乙的同父同母的哥哥微子試圖爭奪帝位。這就涉及到嫡長子繼承製。按照後世來說,微子和帝乙都屬於嫡系派,但在商朝,由於帝乙母親在生微子時不是王后所以是庶子,即便後來登上後位也只有後位生的帝乙才是嫡子。因此微子在身份地位贏不過帝乙,在文治武功上同樣輸於弟弟。懷恨在心的他在最後攔截周武王軍隊時可謂是引敵入內,直擊朝歌,最終國破家滅。

歷史學界巨擘、古史辨派主將顧頡剛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現在傳世的商紂王是千年積毀的結果。在歷史上,從戰國諸子百家學術論證,再到各朝史官加之“各種合理想象”凡是牽涉到暴虐荒誕一商紂王為鑑是最好的例子,沒有實例,也可以編寫史料。一代代的傳承不愁他的形象不美好。

所以說,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歷史上商紂王並不是史學家描述的那般,毛澤東曾評價“把商紂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壞人是錯誤的。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紂王那時很有名聲。商朝老百姓很擁護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