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克商,從鎬京到朝歌遠比你想象的精彩

大家都聽過武王伐紂的故事。在我們的常識中,武王伐紂似乎只經歷了四個階段:豐鎬起兵,孟津會盟、牧野之戰,最後紂王朝歌自焚。牧野之戰結束,周也就理所當然的取代了商,朝代更替結束。這好像只是個進軍順利,滅國亡君的沒有什麼波瀾的故事。然而事實上,

武王伐紂是一個歷經六地三河,有急行、有緩進、有天災的艱苦行軍過程。而且武王伐紂以後,並沒有完成克商的使命,而是又經歷了幾十天討伐各大部落國家的戰鬥後,才實現中原一統。

武王克商,從鎬京到朝歌遠比你想象的精彩

從豐鎬到孟津

公元前1046年(其實沒有定論),武王從豐鎬(今陝西西安市西南長安縣豐水中游)整兵出發,開始了為期先來到畢這個地方祭祀文王。然後,進兵700多里路,花了25天時間到了孟津這個地方。孟津對武王來說是個老地方,因為兩年前他就在此地會盟諸侯,檢閱軍隊,約定本次會師的具體事宜。這次又在此相聚,共謀大事。孟津也被稱為盟津,在今日河南省孟津縣東南約二十里的黃河岸邊。

下一步,武王就要帶兵渡過黃河往朝歌進軍。但是到了汜水(今河南汜水鎮南十五里處)的時候,突然天降大暴雨,不利於渡河。再加上古人很迷信,因此,武王急忙率兵回到了孟津。為什麼非要回到孟津呢?一是因為孟津離汜水很近,不到一百里路,二是因為武王已經到過一次孟津了,對此地的地理形勢、山水情況比較瞭解,就算是紂王巫師怕也奈何不了。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典故“天洗兵”是誤傳,“天洗兵”後武王沒有帶領軍隊繼續前進而是回去了。武王在孟津待了一天,無事後才渡過黃河繼續前進。

武王克商,從鎬京到朝歌遠比你想象的精彩

從孟津到懷

武王從孟津渡河東北行三十餘里到鮪水(即淏水,發源於今河南濟源西北,東南流入黃河)。此時,紂王已經知道了周行軍的事情,並派人來打探,但是沒有做出什麼舉動。很有可能是時間太短(從豐鎬到朝歌1300多里路一共只跑了30多天),報告以後紂王再組織兵力已經來不及了。於是武王率兵繼續進軍。因為地勢平坦的緣故,大軍行70裡到刑丘,再前進20裡到沁水南岸的懷地,也就用了一天多的時間。

從懷到朝歌

但是由於下雨的緣故(兩天前在汜水那裡剛下過大暴雨),懷地河水暴漲沖壞了道路,很難順利渡過沁水。因此,武王沿沁水南岸而上,想找個渡水的地方,於是便到了共山。但倒黴事又來了——共山山崩,因此武王率軍急行到了戚(今河南省獲嘉縣西北),稍作調整,再由戚行五、六十里到達百泉河(河南輝縣衛河之流),短暫休息後又是連夜急行四、五十里,終於到了商郊牧野。

紂王接到消息(不管是鮪水那次還是其他時候的消息)備軍的時候已經晚了,匆匆召集幾十萬奴隸匆忙應對,無奈大勢已去,武王僅用一天便攻破紂王大軍,殺得“血流漂杵”,後進軍朝歌推翻殷商霸業,紂王也自焚死去。

武王克商,從鎬京到朝歌遠比你想象的精彩

武王伐紂,從豐鎬到朝歌,歷經六地三河,行軍1300多里,30余天,終於完成克商大業,在歷史這本大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朝歌南下

然而,克商大業並未終結。因為那個時代實行的是方國制,各部落國家相對獨立,只是尊商為共主而已。因此,即使消滅了商,還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部落國家等著周去平定。因此,武王克商後,立刻命令呂望追擊殷將方來(也就是惡來,秦的祖先),同時又分兵四路南下:由呂他統帥,伐越戲方(今河南鞏縣);由候來統帥,伐殷將靡集於陳(今河南淮陽);百弇統帥,伐衛(今河南滑縣);最後一路比較混雜,統一往正南和東南發兵,由陳本討伐磨,百韋討伐宣方、新荒討伐蜀。這三個地方的所在地一直都有爭議,但基本是在河南地區。這些征伐很快就傳回捷報,至此,黃河以北和以南的反對勢力基本已經消除。至於所謂東夷、西戎、北狄、南蠻,就是周實行分封制以後的事情了。

武王克商,從鎬京到朝歌遠比你想象的精彩

周在季歷(周文王父親)時代開拓了山西,周文王時期在黃河以北佔有了黎、邘,在黃河以南攻克崇。到了武王時期,藉著文王打通的軍事要道,在黃河以北攻佔商王畿,在黃河以南消滅商屬諸侯國,克商的目的終於全部達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