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杞戰紀——血濺豫東的八年抗戰(連載15)

15

(十六)國民黨二次反共高潮

前情提要:

敵人先用小炮向我軍駐地轟了一陣,團部命令一營阻擊,王廣文營長親自帶領一連去範寨東門阻擊敵人,掩護獨立團轉移,二、三連分別從兩側阻擊。敵人誤認為是我獨立團全部投入了戰鬥,不敢冒然前進,這時我軍又擊毀敵人兩輛汽車。待大部隊轉移以後,我一營才撤出戰鬥,但一連損失嚴重,孫其昌副營長帶領二、三連阻擊時負了傷,最後我們全部撤到根據地馬屯一帶休息。

1940年10月,國民黨反動派強令在大江南北堅持抗日的新四軍和八路軍,在一個月內全部調到黃河以北去,中國共產黨揭穿了蔣介石的陰謀,但為保持抗日統一戰線,顧全大局,還是做了讓步,同意執行這一命令。

當1941年1月我們在安徽南部堅持抗日的新四軍軍長葉挺,率領近一萬人,按國民黨指定的路線北移,當行至涇縣茂林時,遭到預先埋伏好的國民黨八萬多人的圍攻,我新四軍倉促應戰,奮戰七天七夜,終因寡不敵眾,大都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被害,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皖南事變”。

金杞戰紀——血濺豫東的八年抗戰(連載15)

同時全國各地的國民黨反動派,在漢奸們的配合下,向我新四軍八路軍抗日武裝和游擊隊發起了大圍剿。國民黨正規軍八十一師,突然向我睢杞太根據地馬屯一帶進行突襲,二營遭到不小損失,掩護了團部帶領後方各機關離開馬屯一帶,轉移到永城去了。讓王廣文同志帶領一營把無法長途跋涉的被服廠,抗日子弟學校等疏散,而後帶領僅剩下的三四百人轉移到睢杞交界一帶同敵人周旋。由於這裡是我們的老根據地,群眾基礎非常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絡,王秀山、吳芝漢等同志在這裡組建了二連,二營馬玉堂和淮陽的柳林部隊也過來,編為三營,孫其昌任營長,徐濟生當教導員,孟凡馨任副營長,漸漸又壯大了睢杞太抗日武裝力量。

彭雪楓同志在豫皖一帶也遭到國民黨張克俠、何基灃的五十軍幾萬人的圍剿,在國民黨兵力數倍於我,並且武器比我們精良的情況下,新四軍六支隊遭到了嚴重損失,最後撤到蘇北地區,同張愛萍同志匯合。

這次國民黨反共高潮,給我黨領導的新四軍、八路軍造成了不小損失,但中國共產黨堅持團結抗日的方針,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很快重組新四軍,黨中央任命陳毅同志擔任新四軍代軍長,張雲逸擔任副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並重組了新四軍軍部各機構,在新的軍部正確領導下,新四軍得到了迅速發展,僅在華中就建立和鞏固了八個革命根據地,我睢杞太根椐地同時也得到了迅猛發展。

(十七)日 偽 頑 夾 擊

在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期間,我水東軍區遭到了日本鬼子、國民黨和漢奸土頑的多路夾擊,形勢十分嚴峻。當國民黨八十一師向我杞太根據地猛撲,獨立團主力轉移到永城去之後,留守的一營和水東地方上的一些領導,集中到睢杞兩縣交界處的申樓村,在那裡召開了中共黨的緊急會議,認真分析了當前的不利形勢,大家一致表示,再大的困難也決不能失去水東這塊根據地。為了擴大影響,讓敵人摸不透我們的底細,決定重建獨立團。雖說我們只有不到兩個營的兵力,但是藉助老百姓對我們的支持,擴大宣傳,很快在睢杞太傳開了:“新四軍獨立團又打回來了!”

研究後報請上級批准,馬玉堂同志任團長兼政委,王廣文任副團長,馬一鳴擔任政治部主任,孫其昌任三營營長,二營直屬團部,一營仍由王廣文兼營長,並令王廣文同志帶領幾個警衛化裝成跑生意的,通過隴海鐵路封鎖線去華北,同冀魯豫軍區聯繫,爭得上級的領導和支持。

一天團部接到情報,說一百多鬼子,五六百漢奸,十幾輛汽車,還有騎兵,從睢縣出發,向我孫聚寨一帶撲來。由於敵人是汽車和騎兵,推進速度特別快,我軍倉促應戰,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我軍傷亡很大,團部邊打邊撤,在轉移到睢縣南大樓徐、葛莊一帶戰鬥中,地委書記韓達生同志被俘,被鬼子押在睢縣城內,突圍的隊伍最後撤到了雙廟和苳堂一帶。

頑軍八十一師的一個營,在漢奸的帶領下,晚十點左右包圍了我軍駐地杞縣南部的梁寨。敵人從多次被我軍包圍,並殲滅他們的漢奸隊中,學得了經驗,先讓熟悉當地情況的漢奸摸清我們的情況,而後領大部隊包抄。

剛從華北迴來不久的王廣文同志所在地,也被敵人包圍了,他領著幾個同志,翻過幾戶的院牆,儘快同其他同志,抓緊撤離,先是不放一槍,給敵人造成一個我們不知被包圍的假象,憑著對地形熟悉,從敵人眼皮子底下,溜出了包圍圈,但鄭傑、劉振邦、閆彬和田維金等同志,沒能撤出而被俘。此後在撤退時的激戰中,我軍傷亡和被俘大約六七十人。

這次被突襲,我們雖撤出了絕大多數的幹部戰士,但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特別是一些幹部被俘,這對我水東領導力量薄弱的情況下,更是雪上加霜。這次日偽頑的夾擊我們共傷亡一百二十多人,實屬幾年來我軍遭到的最大一次損失。

進入1941年秋,我們轉移到睢、杞、民權三縣交界一帶活動,並把情況報告了淮北新四軍四師,很快給我們派來了王其梅和薛樸若等同志來到水東,上級任命王其梅任獨立團團長兼政委,王廣文任副團長兼二營營長,馬一鳴任團政治處主任,薛樸若任政治處副主任,重組了獨立團。

經新組建的領導班子研究,要想在水東這樣困難的形勢下站住腳,必須鞏固地方政權,於是抽調一批幹部到各縣鄉。當時設專區叫“聯辦”,縣叫“中心分會”,鄉叫“分會”的名字。薛樸若去杞縣南,重組專區任聯辦主任,

李良去杞通邊任杞通邊抗日聯防中心分會副主任(主持工作)。孫其昌和楊宏獻帶三營去杞縣陳留一帶開闢新區。

年底王其梅、王建一和王廣文去冀魯豫軍區彙報工作,楊得志司令員和蘇振華政委強調指出,一定要堅守住水東這塊根據地,儘量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有條件的就開展減租減息。決不能讓我們老區的老百姓在嚴寒的冬春季節吃糠咽菜,那我們就太對不起全力支持我們抗日的老區父老鄉親了。

回來後,我們把幹部派到各中心分會和分會,深入到各村,在牛屋中等處召開基層群眾會,講軍事,講開展減租減息,發動群眾,使廣大窮苦百姓得到了實惠,有了百姓的支持,我們就穩穩地紮下了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