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殺了弟弟李元吉,為什麼還霸佔他的妻子呢?

花生大王

這件事情,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是非常殘忍的,殺人奪妻,不共戴天。


但放在李世民所處的時代,遠沒有這麼荒謬。李世民的歷史評價素來是功大於過,最為人詬病的,無非是不顧長幼之序,殺了哥哥奪了王位,以及晚年沉迷長生,出了一些昏庸的政策,相比之下,殺弟弟李元吉,還算不上什麼大事。。。


雖然這麼說有點殘忍,但事實的確如此。

首先,李世民是太祖皇帝,唐朝建國後的第二代皇帝,母親獨孤氏還是關外少數民族貴族出身,儒家倫理對李唐王朝,遠遠比不上後來宋朝時朱熹後的約束力,甚至連漢朝時獨尊儒術以孝治天下的理念都比不上。李世民發動政變,基本上還處在一個軍事階段向制度建設轉變的王朝初期的過程中。對於整個歷史階段而言,李世民登基之後,勵精圖治,確實是把國家帶向了更好的局面,因此過大於功。


其次,李世民殺了弟弟李元吉,還把弟弟老婆納入後宮,這不能叫霸佔,其實這是一種恩惠,意思是他並不會趕盡殺絕,釋放了會善待李元吉的家眷與後代的信息,再加上另外一個答主在答案中講到的,唐朝時,能夠與皇室中的王子聯姻的女人,背後都站著各自的門閥勢力,比如李元吉老婆就是來自陝西關中的大家族。他們都會擔心,李世民上位之後,會不會清算李元吉、李建成等人的舊部。而李世民廣納後宮,就能夠安了這些人的心。


最後,成王敗寇,對於一生開疆拓土,被尊為“天可汗”的李世民來說, 這大概也是男人征服欲到了頂點的一種表現。誠如第二點所說,他想安門閥們的心,大可以和新的女性聯姻,但他就是把弟弟的老婆納為妃子,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怪的征服欲。畢竟作為北魏鮮卑族的後代,唐朝時並沒有貞節觀念,一女侍二夫三夫的都挺常見的,能夠搶奪敵人的女人,對於男人來說,是一種光榮。



羋十四

這個問題問得好!為啥要霸佔他的妻子?聽老梁這樣講給你聽:

首先,從你的問題中我也就看出了你的態度,畢竟“霸佔”這兩個字,一般你要是誇他肯定不會這麼說,也確實,那麼這就有了一個原因——李世民看上了他弟媳,也確實,這個女人,史書上稱其為巢王妃。楊氏出身當時的名門大族弘農楊氏,並且“玉貌雪膚,眉目如畫”,長的那叫一個標誌啊,李世民本就好色,自然不會放過,於是乎,楊氏忍著丈夫,兒子被殺,抱著幾個尚在襁褓的女兒就進了宮,做了一個沒有名分的女人,還生了孩子(其實很受寵,還差點被立為皇后,不過給魏延給破壞了)。

然後,其實還有一點原因,其實也是政治方面的主要原因,那就是斬草已除根(李建成,李元吉他們的兒子,李世民的親侄子不管多大,全被殺了,無一活口),他也不好太造殺孽,那些沒有什麼威脅的婦孺女人,還是沒有趕盡殺絕,畢竟也為著自己所謂“明君”稱呼的著想,同時也為自己的後宮“注入了新鮮血液”,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想想也可憐,李建成殺李世民沒下得了手,結果反被將了一軍,不過,這應該也就是一代梟雄才有的果斷和堅決吧,

前任功過,任後人評說!

不過,客官,你怎麼看?


老梁說歷史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最驚險的一齣戲,就是大名鼎鼎的“玄武門政變”。

唐高祖武德九年,剛剛建立僅僅九年的大唐王朝,其都城長安就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大事。



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率領部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等,在大唐王朝首都長安城的玄武門,發動了“屠殺式”鐵血政變。李世民殺死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齊王李元吉,逼宮父親唐高祖李淵。

李世民心腹大將尉遲敬德,提著太子人頭,渾身是血,闖宮入見唐高祖李淵,李淵見兩個兒子已身首異處,老淚縱橫、無可奈何,只能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後,李世民坐上皇位,建年號“貞觀”,開創“貞觀之治”,也就是後來聲名赫赫的唐太宗了。



唐太宗李世民,在誅殺隱太子(李建成)一黨時,事後清算,可謂不遺餘力。先後誅滅了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一門,而李世民對他的親侄子們(指建成、元吉的兒子們),基本上全殺光了。來了個斬草除根,以除後患。

同時,李世民還佔有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楊氏,並將貌美的弟媳楊氏納入自己後宮,於是弟媳變成了自己的女人。



勝利者為了證明自己的征服欲,佔有頑抗者的女人以示征服,瓦解敵對勢力的意志。在這一點上的原因,自然是有的。

當然,齊王李元吉的媳婦楊氏出自大族,李世民將楊氏女納入後宮,也不乏有一層政治用意在。

另外楊氏是個大美人,貌美如花,作為男人兼九五之尊的李世民“熟女好逑”,想佔有美色,也並非意外。有人說楊氏本就中意李世民等等爾爾,那是戲說罷了,或者是李世民自我美化的言辭。

除此之外,大唐李氏身上有一半胡人血統,對佔有弟妻這事,多多少少也會有一定影響。


峰子奇觀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樣一種說法叫髒唐臭漢。

為什麼說唐朝髒呢?最主要是指,唐太宗李世民收了他弟弟李元吉的老婆,唐高宗李治娶了自己的後媽武則天為皇后,唐玄宗李隆基娶了自己的兒媳婦楊貴妃。

其實這種事在漢唐時期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事,甚至是比較常見的。

比如三國時的曹操就最喜歡娶別人的老婆,甚至有人說曹丕把曹操的小老婆通通都納入後宮。

隋唐的皇帝們是北魏鮮卑族人,作為少數民族,這種事情是比較常見的。比如王昭君就嫁給了父子兩代匈奴可汗。

有人說李世民娶了自己的弟媳婦,純粹是好色,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在這裡,我們要明白一個事實,在中國古代,人口稀少,人的壽命也比較短。因此結婚都比較早,大概在十四五歲就要結婚生孩子。名門望族更是如此。

那我們就可以大膽推斷,玄武門事變的那一年,李元吉24歲,他的老婆楊氏應該也差不多年紀。

也就是說,李元吉死的時候,他們結婚大概8,9年的樣子。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老夫老妻了。

如果李世民真的娶楊氏,是為了好色。那我們經常說,美女如韭菜,割了一茬又長出一茬。李世民貴為皇帝,比楊氏更漂亮的,年輕的美女多了去了,為什麼一定要娶自己的弟媳婦呢?

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李世民則為成熟的政治家,做事情,一定有自己的政治考量。政治的本身就是平衡各方面的實力,為自己所用。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先是提拔了李淵的重臣蕭瑀,然後是重用李建成的親信魏徵,然後就是把李元吉的老婆楊氏納入後宮。

整個魏晉南北朝都是建立在門閥制度之上的,尤其是北朝到隋唐初期,楊堅和李淵都是關隴集團的集團之一。

沒有門閥集團們的支持,任何一個政權都很難實現穩定的統治,因為他們壟斷了用人大權。隋唐的科舉制度就是從民間選拔人才,打斷門閥對人才的壟斷。

但在科舉制度還沒有對朝廷用人起到很大作用的時候,李世民還不得不依賴這些門閥的支持。

李元吉的老婆楊氏就是陝西關中的門閥望族之一,在關中地區,韋、柳、薛、楊、杜這幾個大姓就是最大的幾個門閥。

在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它只能代表關隴勢力,當時天下還有代北集團和山東集團。代北集團的領袖是長孫無忌,也就是李世民的大舅哥。

李世民執政的基礎,就是藉助關隴集團,聯合代北集團,對抗山東集團。

因此李世民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本質上就是一場政治聯姻。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建立統一陣線,把朋友變得多多的,把敵人變得少少的。只有這樣才能穩固自己的政權。


新知傳習閣

首先,李世民這麼做和他身上有沒有胡人血統關係不大。古代中原漢族王朝並沒有某些人想像的那麼保守。之所以很多人認為保守,是受到了宋朝之後程朱理學的影響,將歷史上的很多王朝妖魔化了。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很多王朝對男女婚姻問題極為開放。比如著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親趙姬當年只是呂不韋府中的一名歌女,曾經深受呂不韋的寵幸,後來被呂不韋送給了異人,在異人當上秦王后,並沒有影響趙姬成為王后,在秦始皇成為秦王后,也沒有影響到趙姬成為王太后。

還有歷史上另外一名皇帝漢武帝,他的母親王皇后竟然是二婚!在明清時期,很難想像母儀天下的皇后在嫁給皇帝之前還有過一段婚姻,甚至育有一女(平陽公主)。

當然,異人和漢景帝在迎娶趙姬與王皇后的時候不算是霸佔,和李世民霸佔自己的弟媳還不太一樣。

即便這樣,歷史上漢人也有過先例,這就是著名的人妻愛好者曹操。關於曹操霸佔別人妻子的事,悟空問題上相關問題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搜。

所以,李世民霸佔李元吉的老婆和他身上的胡人血統沒有必然聯繫。

那麼,李世民為什麼要霸佔李元吉老婆有一下幾個原因:

第一,李元吉老婆漂亮,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第二,作為勝利者霸佔失敗者的老婆,更是一種對勝利作出的最好昭示,就如同曹操霸佔人妻一樣!

第三,李世民對這個弟媳應該是愛慕已久。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甚至想要立她為皇后,只是被魏徵攔住了。


歷史風暴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勝利,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紛紛被殺,接下來的問題就該是怎麼善後了。



對於李建成舊部,李世民重用魏徵,讓他出面處理與安撫,對於李淵舊部,重用典型人物蕭瑀,對於李元吉,收復他老婆齊王妃楊氏。正所謂“打蛇打七寸”。

楊氏來頭不小,出身關中的名門望族楊家,正是:

關中亦號郡姓,韋、柳、薛、楊、杜首之。

說白了,大唐的一切中心(都城長安)在關中,李世民需要關中楊家門閥的支持,霸佔楊氏純屬於一場政治婚姻。



而楊氏願意嗎?

楊氏當然願意,關中門閥擇偶的標準就是“略伉儷,慕榮華”,寧願在寶馬奔馳車裡哭哭啼啼,也不想在自行車上咯咯幸福的笑,只要能夠榮華富貴就可以,感情倒是其次。

另外,在貞觀四年,李世民接回隋煬帝的蕭皇后,並且善待,也是如此,目的在安撫前朝舊部。



在政治上,牽扯到婚姻,實際上是牽扯到利益,抱團發展嘛,有點類似《紅樓夢》的四大家族!


非常茴香豆

首先說一點,歷史上對李世民的記載有些東西是被忽略的,比如說,他和曹操一樣,都愛人妻。比較出名的有蕭皇后,楊廣的妻子;太子妃,李世民親嫂子玳姬,李建成妻子;楊妃,李元吉妻子,至於那些沒有名字的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說到底,這跟李世民的個性有關,本身就好這一口。反觀武則天,十三四歲的年紀,就沒有引起李世民多大的興趣。

回到政局之上,當時齊王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是隋朝宗室後裔,是當時的一大門閥望族,假如一起處死,那必然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李世民剛剛奪得政權,權衡利弊之下,殺之不如籠絡之,拉攏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用聯姻的方式,化敵為友,為自己的政治前途服務,既抱得美人歸,又穩固了皇位,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一個就是北朝貴族沿襲制度的影響,雖說李世民所處的時代雖已是隋唐,但由於隋朝統治時間過短,北朝的影響並沒有消除,這種消滅對手、將女眷納入妾室的做法,是當時貴族的一種慣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九五至尊的皇上是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的,天下都是皇帝的,更何況是一個女人呢?殺死政敵再娶了他們的妻子,不但顯示出了皇上的權威,而且讓朝野上下的人明白君臣之道,懂得敬畏,以此震懾朝綱。


史歌

李元吉是官方定性的罪人以後,他的遺孀就是罪人家屬,從程序上講完全可以沒入掖庭,所有權就屬於皇帝。

雖然李明出生時間無載,但從履歷可以看出他是李世民晚年所生,長孫皇后已死,李世民就算後宮三千,按當時的觀念也是鰥夫。

這事大了說就是皇帝睡了一個掖庭罪婦,小了說就是鰥夫睡了寡婦,連出軌都不算。而且史書空白很大,無載楊氏和李元吉有無子女,也無載她是否被迫懷上李世民的孩子。並不能排除人家鰥夫寡婦你情我願,圍觀群眾瞎操心。

所謂愛楊氏欲立為後也很水,魏徵比楊氏為辰嬴,李世民卻沒有表示。這更像是君臣二人在拿楊氏當納諫經驗包。李世民死了,楊氏作為皇子母仍然是巢剌王李元吉遺孀巢王妃的身份,沒成為李世民的妃嬪。唐高宗登基後,出李明為巢剌王嗣子。後來李明獲罪在流放地黔州被都督逼死,高宗只是將黔州官吏全部罷免,不見殺半個人為李明償命,他對李明的兄弟情也不過如此爾。

元朝有一次文官商議新皇帝的母親如果不是正室能否和皇后一樣配享老皇帝的問題,大學士陳顥為了駁斥觀點對立的褾魯曾,也不知道是不是看過什麼秘本史料,竟然語出驚人,說一個皇帝是可以配多個皇后啊,唐太宗就立了曹王明的母親為皇后,他就有兩個皇后,有何不可?褾魯曾也可能看了類似的秘本史料,反駁也不在點上,說:要學就學堯舜,學什麼唐太宗!後來清朝學者俞正燮對此進行了辯正。


我不是Henry

敗者為寇,勝都王,見怪不怪。假如李世民玄武門一戰失敗,李世民將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弒君篡位"的叛逆。然而他贏了,他的兄長反到成了遭人吐罵、搞陰謀詭計的無恥之徒。真像究竟如何?恐怕當時的史官,也不敢真實記入史載!做為一個封建帝王,唯我獨尊,什麼不敢作?連自己兄長都敢殺的人,霸佔嫂子,就不足為奇了。


長明227588861

往好了說,李世民霸佔齊王妃楊氏,是來自於兄長的愛護,對於失去丈夫的楊氏表達自己的關懷!

往壞了了,李世民霸佔齊王府楊氏,是色膽包天,垂涎美色,殺人丈夫,淫人妻子,簡直是敗壞人倫,十惡不赦!


玄武門之變,蓄意為之也好,出於自保也好,對於志在九五的李世民來說,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是李世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非死不可!不然,死的就是李世民自己了。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說李世民殘忍也好,嗜殺也罷,李世民不會容許他的地位受到任何挑戰!所以之後血洗太子府和齊王府就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所幸,李世民還存有一絲良知,沒有殺無赦。只是除去了有威脅的人!對於那些沒有威脅的女眷,李世民還是放過了她們,甚至還收了一部分到後宮。

李世民強佔齊王妃楊氏,無非幾個原因:

第一:齊王妃楊氏和齊王沒有子嗣,不會對李世民產生威脅。

第二: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已經血流成河了,不宜再開殺戒。將齊王妃府納入後宮,不僅能安撫人心,也能她的反抗之心。

第三: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不能殺,那就自己享用吧,這麼個大美人不能便宜了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