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欽州大蠔不僅味道鮮美,

而且營養豐富,

素有“海中牛奶”的美稱。

欽州的海鴨蛋也是風味佳、營養高。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而欽南區龍門港鎮的養殖戶們,

已經意識到兩樣“法寶”的重要性:

互聯網搭建高效便捷銷售平臺,

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

在提高收入的同時,

也帶動周邊的養殖戶發家致富。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養殖大蠔,這裡的優勢得天獨厚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欽南區龍門港鎮盛產青蟹、對蝦、大蠔、石斑魚四大著名海產品,是“中國大蠔之鄉”欽州市大蠔的主產區,海洋資源豐富,養殖大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裡鹹淡水交匯區,海水鹽度適中,適宜各種魚蝦貝類繁衍生息。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目前,全鎮各類海產養殖作社和公司87個,其中大蠔養殖戶佔到全鎮總戶數的60%,大蠔養殖面積2530公頃,年產殼蠔100萬噸,年產值139462萬元。”欽州市維豐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燦燕對大蠔可謂瞭如指掌。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黃燦燕介紹,個大肉厚,鮮嫩肥美,才是好的大蠔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擁抱科技和網絡,讓欽州大蠔走出去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黃燦燕認為,打造品牌和深加工高端產品是大蠔的發展重點。“欽州的生蠔主要以大流通為主,我們以後準備做自己的品牌,通過直營店、餐飲和加盟的模式發展。欽州大蠔目前供不應求,產品附加值是我們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大蠔深加工技術我們也在和中科院聯合研究,未來會逐漸投入生產。”

正在建設當中的欽州大蠔交易中心,就是大蠔擁抱互聯網的創新嘗試。該中心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結合欽州大蠔養殖的特點,為2000多戶養殖戶搭建便捷高效的欽州大蠔線上線下交易與展示平臺。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互聯網平臺將提高大蠔養殖戶的收入

未來,欽州大蠔交易中心將會與天貓、京東、一號店等主流電商平臺合作引流,引進先進的監控技術、實時播放技術、物聯網溯源技術等,實時展現欽州天然蠔苗從蠔餅吊掛到蠔苗繁殖以及小苗、中蠔、大蠔養殖的全過程,向全國充分展示欽州天然蠔苗稀缺、獨有的天然繁殖特點,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收入和大蠔品牌的知名度。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蠔排遍佈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土生土長的紅樹林海鴨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欽南區龍門港鎮西村一隅,2000只海鴨在海邊悠遊嬉戲,時而在紅樹林裡穿梭,時而在陸地上漫步。“我們用純玉米喂海鴨,飼料沒有任何添加劑,加上在紅樹林裡土生土長,所產的海鴨蛋也沒有腥味。”村民阮喜亮自豪地介紹。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阮喜亮養殖的海鴨

在成功養殖海鴨之前,阮喜亮屢經波折。他輾轉外地打工,又返家養過對蝦、螃蟹、大蠔,銷路打不開,收成時好時壞,經營很困難,他的生活一度陷入窘境。幸好,他並沒有因此認輸。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海鴨蛋沒有腥味,蛋黃比普通海鴨蛋更紅、口感更好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轉變思路,走海產品深加工之路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自助者,天助。轉變思路,才能找對方向。阮喜亮受到朋友啟發,開始考慮走大蠔和海鴨蛋的深加工之路。“大蠔可以做成蠔幹,海鴨蛋可以去殼零售,還可以做成鹹鴨蛋。”阮喜亮告訴小布,做深加工,保鮮、物流都得跟上。

心動不如行動,他一刻也等不及,立即著手測量地塊、與商家談妥合作,就這麼引進了無源冷箱和移動冷庫。

“等我平整好地面後,就把冷箱冷庫拉回來。”阮喜亮臉上帶著雀躍,寫滿了對未來的憧憬,“無源冷箱溫度從0~10℃,能夠保鮮10天,一個冷箱可以裝500斤大蠔,移動冷庫可以裝25噸大蠔。”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養海鴨每天都要撿拾海鴨蛋,阮喜亮皮膚被曬得黝黑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心繫養殖戶,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做海產品深加工,對養殖戶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只要保鮮做得好,物流跟得上,養殖戶就多了一份‘保險’。”阮喜亮計劃著,颱風登陸前,大家可以馬上把生蠔收回來,做深加工銷售出去,減少養殖戶的損失。

他說,今天送到欽州一些酒店的生蠔,賣不出去的可以立即回收到冷庫裡進行深加工。新鮮生蠔的價格是每公斤70元,深加工後,蠔幹每公斤可以賣到260元。“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嘛!”他的心聲樸素卻又實在。

現在,阮喜亮已經意識到打開銷路的重要性。未來,他還會建立一個網上銷售網站、在各地建立銷售點,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帶動養殖戶脫貧致富。

為了讓欽州大蠔和海鴨蛋走出去,他們積極擁抱“互聯網+”和深加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