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譜》這6點,可注意一下!

孫過庭(646~691),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名虔禮,以字行。吳郡富陽(今浙江富陽)人,一作陳留(今河南開封)人。著《書譜》2卷,已佚。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跡、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6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中許多論點,如學書三階段、創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義。有墨跡《書譜》傳世。

孫過庭的書法理論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也有很多書法家給予肯定和推崇,今天我們就根據他的理論,通過六點來說明他的書法理論的歷史價值:

關於發展性

孫過庭用發展的眼光,從書體發展的大形勢來評說四家的優劣(這四家指的是張芝、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對於今不逮古,孫過庭是不贊同的,也反對抱守殘缺、食古不化。孫過庭論書不拘泥於古法而追求美感的傾向,本人風格以妍美居多,孫過庭主張王羲之勝過王獻之,對於子敬說自己勝過王羲之的說法深表不滿,當然這種說法肯定也受到了唐太宗推崇王羲之態度的影響。

​《書譜》這6點,可注意一下!

關於書體的論述

他的書論中強調辯體,指出各種書體的用途,特徵和規律的區別。如:隸書欲精而密,篆書尚婉而通、草書貴在流暢等,這些相容比喻都說出了各種書體的基本核心準則。另外,他好主張融會貫通,重視各種書體之間的相互關係,比如:寫草書者,不兼通楷書,寫楷書者,不兼通草書,都是說不通的。(這些書法現代書法家們也應該注意,並且努力實現這些準則,是有一定的意義的)。

​《書譜》這6點,可注意一下!

關於書家的論述

他指出了書家性情與創作之間的關係,比如說到王羲之:王羲之在寫《樂毅論》的時候,心情不是很好,寫《蘭亭序》的時候就是思緒飄逸,神采飛揚。寫《黃庭經》時,就是心情愉悅,思想空靈。他不僅論述了人的性格與書風的關係,還重視習性與書法的關係。還說到了關於對書法初學者的告誡:初學者,要追求平正,這也是規矩的認知階段,既然是追求平正,就不要去追求險峻,這是不切合實際的。“人書俱老”也是孫過庭的批評標準,也成為後代書論中常用的批評詞語。

關於創作的論述

關於創作,他說的是作者的精神和情感是主觀方面的因素,還有作書時的外部環境條件,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偶然作書,這個屬於即興創作的範疇。知識古代沒有這一詞語說明而已。

​《書譜》這6點,可注意一下!

關於書法風格的論述

孫過庭談書法風格的論述主要追求和諧自然中庸的美,主張融合各類風格,博取眾家之長。主張作品有變化,更需要有統一。達到相互協調的程度,這些都表明了他以中和為上的審美取向。

關於書法批評的論述

他提倡書法批評中獨立思考的精神,他認為評論書法要有不為時尚所囿的精神(就是不要被侷限的意思)。其次他說,書法批評要實用,不做虛浮和空洞及玄幻莫測的評論(意思是要有切中要害的批評和指點,不要一味的形容一個人的書法好壞),他對魏晉以來各書家的讚美評論非常不滿,覺得他們的評論都是說一些大家能看到的,不合實際的評論,而更深層次的批評並沒有達到,這樣是不能讓人進步的,更會影響後世的學習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