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柬之:有些人的心中永遠駐著一個少年

張柬之:有些人的心中永遠駐著一個少年

文丨《那些年》曉婷

今年三月,90歲的李嘉誠正式宣佈退休。這條消息迅速佔據各大媒體的顯要位置。李嘉誠從12歲開始步入社會謀生,幾乎從來沒有真正休息過。他的自律、他的勤奮、他的格局,為他贏得了“超人”的稱號。因此有媒體斷言以李嘉誠的行事風格他一定會退而不休。

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是真正的生命不息,就奮鬥不止的。這跟財富、跟榮譽、跟寵辱統統無關。

1

花甲之年考取第一

著名宰相張柬之在公元689年參加朝廷的考試,當時對答策問的有一千多人,張柬之名列第一,而這一年他已經六十五歲。隨後張柬之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對於奮鬥幾十年才到手的高位,有的人會因為來之不易,所以縮手縮腳,唯恐失去,有的人卻大展拳腳,唯恐辜負。張柬之屬於後者。他沒有辜負監察御史的職責所在,因為很快他就因批評武則天的和親政策而觸怒女皇被外調任合、蜀二州刺史。到了基層,張柬之更沒閒著,他走訪轄區,深入調查,而後上疏朝廷就懲治腐敗、清明吏治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可惜這份奏議沒有被採納,而他在蜀州也無法繼續待下去,很快,他被調往荊州任長史。

張柬之:有些人的心中永遠駐著一個少年

2

古稀之年屢被推薦

張柬之的所作所為得罪了一大批人,卻得到了一個人的青睞,這個人就是狄仁傑。一次武則天讓狄仁傑推薦可擔大任的宰相人才,狄仁傑毫不猶豫的推薦了張柬之。武則天顯然不太感冒,只是把張柬之從荊州長史的位置上調到了洛州任司馬。狄仁傑不甘心,再次力薦,這次張柬之被授官為司刑少卿,遷升秋官侍郎。此時張柬之已經七十六歲。

3

耄耋之年官拜宰相

公元704年,姚崇出任靈武軍使,臨行之前,也向武則天推薦張柬之擔任宰相,這次,武則天沒有反對,張柬之終於晉升為鳳閣侍郎。

這一年,張柬之已經八十歲。

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病得非常嚴重,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內。武周的江山該由誰來接棒存在很大的未知數,各方勢力暗中角逐。已過耄耋之年的張柬之並沒有選擇置身事外,關鍵時刻,他挺身而出,發動

神龍政變

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與其他四位朝臣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來到玄武門,其中一路去東宮迎接太子李顯,張柬之則直奔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將張易之和張昌宗斬首,然後進至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將她團團包圍。

張柬之:有些人的心中永遠駐著一個少年

武則天吃驚地坐起來,問道:“是誰作亂?

張柬之回答說:“張易之、張昌宗陰謀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將他們殺掉了,因為擔心可能會走漏消息,所以沒有向您稟告。在皇宮禁地舉兵誅殺逆賊,驚動天子,臣等罪該萬死!

正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下制書,決定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大赦天下。

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將帝位傳給李顯。

被武則天改朝十五年的李唐江山終於又回到了李唐子嗣的手裡,張柬之居功至偉。

張柬之:有些人的心中永遠駐著一個少年

有人評價張柬之八十歲拜相,大器晚成,這當然令人欽佩。但更讓我們敬仰的是高齡並沒有成為他身居高位時懈怠的藉口和羈絆。年齡的限制,在有些人的眼裡永遠不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4

他們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張柬之:有些人的心中永遠駐著一個少年

從拉著燃氣灶和鍋碗瓢盆,帶著自己的速凍湯圓,走街串巷叫賣,到進入各大副食商場進行推銷,陳澤民的速凍湯圓越來越受歡迎。銷路打開了,陳澤民開始建起了“三全食品廠”。規模生產以後,一條生產線的投資是他難以承受的。在那個每月工資才幾百塊的年代,一口速凍機就要100多萬元。

“泡沫板、鐵皮、渦輪風機、無縫鋼管、壓縮機……”2個月以後,他硬生生自己研究出了一個低溫冷庫,並搞出了一條速凍湯圓的生產線。

生產線建成後,陳澤民就把管理交給他的家人。他開著一輛4000元買來的二手舊麵包車,拉著冰箱、鍋碗瓢盆、燃氣灶,到全國各地現煮現嘗地跑推銷。在陳澤民眼裡,這種笨辦法很實用,三全的市場就靠他一點一點跑出來的。

2008年,三全食品登陸深交所。2009年,他把三全食品交給兩個兒子管理。

離開三全之後,陳澤民選擇二度創業。這一次他要“向霧霾宣戰”。

陳澤民說:“食品不安全我們還有選擇的餘地,水不乾淨我們也可以買礦泉水,但是霧霾誰也躲不掉,促使我們去尋找一種新的能源。”

利用地熱資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氣,這是陳澤民目前想到“治霾”的最好辦法。新能源項目的研發推廣,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時間。而所用資金全部來自陳澤民自己多年的積累。

2016年5月,中國乃至世界第一眼乾熱巖超深探採井——ZZSQ-01井在鄭州開鑽。陳澤民,是這口井的投資人,這一年,陳澤民已經73歲。

張柬之:有些人的心中永遠駐著一個少年

有一句十分雞湯的話: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想來有一些人的心中應該常駐著一個少年,因為他們無懼歲月風霜,也不怕道路既險且長,無論走出多遠,依然保有最初的熱血和激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