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即便巧舌如簧,楊美芹也已經百口莫辯了。一個農村婦女,在充滿正義感的大城市愛心人士面前,是註定失語的。

去年9月,河南省太康縣2歲半的小朋友王鳳雅被查出視網膜母細胞瘤,其父母利用多個網絡眾籌平臺為她募捐,5月4日,3歲的王鳳雅小朋友不幸去世。

到昨晚,在當地警方、媒體等相關機構的介入下,事件過程卻又反轉了:

第一,小鳳雅父母在水滴籌平臺並沒有募集到15萬(這只是籌款目標),而是約3.6萬元,這一數額得到了眾籌平臺的證實。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紅星新聞的相關報道

按照紅星新聞的說法,這完全不是什麼捐款被挪用的詐騙,而是來自城市的偽善的公益人士,對農村苦難的赤裸裸的一次圍獵行為。在整個事件中,小鳳雅和母親楊美芹,是某些人用來表演的佈景。

要知道,有一篇爆款文章在結尾的時候發出了地球上最嚴厲的指控:應該以故意殺人罪來指控小鳳雅的母親楊美芹,因為她重男輕女的思想,導致一個小女孩生命的喪失——在完全沒有搞清楚事實之前,某些公益人士懷著超強的道德優越感,到落後的河南農村進行了一次掃蕩。

我們在朋友圈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求助帖子:身患重病,無錢醫治,呼籲社會伸出援助之手。通常,這樣的求助帖會有一個悲傷的故事·,並附上病人的病歷。能夠募集到多少援助,很大程度上和病人的影響力和故事的感染力有關。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真正讓這一事件進入公眾視野的,是小鳳雅母親楊美芹的一條朋友圈:“大的地方就是不一樣乾淨,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楊美芹發佈的朋友圈截圖,時間是“2017年12月2日”

這可能是一次主題先行的表演。我們可以假想一種情況,如果楊美芹拿這筆錢,修繕了農村的破房,或者她只是大吃大喝,花掉好幾千,人們可能都不會如此憤怒。讓網友震驚的是“天,她竟拿著女兒的救命錢去救兒子”,重男輕女很符合北上廣等眾多愛心人士對河南農村的想象。

讓很多網友憤怒的,或許並不是善款“挪為他用”,而是楊美芹拿錢去救兒子而不是女兒。愛心人士義憤填膺,但卻把找人一問就能搞清楚的一個事實給搞錯了:患唇顎裂的是小鳳雅的弟弟,而不是哥哥。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愛心人士”發佈的微博

讓這些城裡人正義感爆棚的,恐怕並不是什麼愛心,也不是正義,而是社會上正義的普遍缺失導致的焦慮,使他們必須去尋找一個來承擔罪責的客體,很不幸,楊美芹成了獵物。這些城裡人必須要用楊美芹的小,來證明自己的正義和善。

我敢打賭,在真相大白的時候,他們也不會道歉,而是來一個華麗轉身:搞清楚就好,大家都不容易,理解萬歲——但是,你們從來就沒有真正理解過苦難,也沒有理解過世界,你們理解的不過是自己。

延伸閱讀——

下面,你們會要求王鳳雅母親出示發票吧?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這一批所謂的公益人士,憑什麼就斷定自己擁有監督、處置別人的權利?

事情就是這樣的。

那些公益人士說:那15萬到底弄哪去了?

水滴籌的人出來說,其實沒有15萬,只有3萬多。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公益人士說:這只是一個平臺啊,還有視頻上的打賞呢。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小鳳雅的媽媽於2017年12月2日發佈的朋友圈截圖

……

小鳳雅事件,父母做得唯一不夠完美的,可能是救治確實不夠及時,救治方案選擇不夠理想。

但是,也不要以果殼網上網查資料得出對這個病的判斷,來要求一個農婦。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小鳳雅的媽媽正在喂小鳳雅吃米糊

這是落後,不懂科學,但這不是一個道德問題。如果我們以北上廣這些大城市的文明程度來對照農村,農村的很多事都是錯的。但這仍然不是道德虧欠,更不是犯罪。這很殘忍,但這就是現實。

但是,問題是,明明最初你們說的是“以女兒重病為由騙捐15萬最終卻拿錢給兒子治病”,到這個時候了,不是應該道個歉嗎?

你們不會的。

接下來,你們的思路大概是這樣的:請給出每一筆款項的明細、發票,不然怎麼能證明這些錢用在了治病上。

小鳳雅的父母終歸還是拿不出,最終還是你們贏了。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網上流傳的質疑小鳳雅父母詐捐的文章

或許,小鳳雅的父母不該用網上眾籌這種方式來求助。這本是文明世界玩的遊戲,他們大概還不配。

那個臭名昭著的公益人士對帖子,開頭就一句就寫:“2018年5月4日上午,王鳳雅小朋友永遠擺脫了罪惡的父母,離開了人世。”結尾則呼籲,要以“故意殺人罪”來治小鳳雅母親的罪。

三歲女童王鳳雅之死:城市精英對鄉村的一次侮辱

▲“公益人士”發佈的微博截圖

其實,讓我感到不舒服的還不是這些殺氣騰騰的罪名指控,而是一個細節,說小鳳雅的母親帶兒子去北京看病,竟然打出租車。

據說,不久前有一撥公益人士,在不久前跑到河南洛陽去監督一個家庭的善款使用,發現孩子的父親竟然花20元吃了一碗麵,當場制止:“你怎麼吃這麼貴的面……”

問題的核心就在這裡:這一批所謂的公益人士,憑什麼就斷定自己擁有監督、處置別人的權利?

你們捐款了嗎?即便你們捐了50元,就有權利這樣強勢介入別人的生活嗎?

他們認為自己對生活的理解是對的(受幫助的人,應該坐公交,哪怕是抱著有病的小孩,都不能打車),就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理解來生活。

在這樣做的時候,這些公益人士變成了權力的化身。這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極權主義,只不過沒有掌控政治權力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