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代妃子都是被包在被子裡擡進皇帝寢宮的?

百變歷史秀

皇帝在古代代表著世間的一切,他們是權力的象徵,而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清朝皇帝的權力是最大的,因為他們把很多屬於丞相的權力總攬在了自己身上,所以清朝的皇帝也是歷史中最勤奮的皇帝。


清朝的皇帝除了這一個特點之外,他們的後宮生活也非常的令人膛目結舌,其中最為讓人驚訝的是清朝的妃嬪們晚上和皇帝接觸前竟然是要全身脫光、用被子包裹才能前去服侍皇帝的。

不僅如此,在清朝也幾乎沒有人是能和皇帝過夜的,在整個滿清的歷史中,真正能和皇帝過夜的人只有正牌的皇后才有和皇帝過夜的尊榮。

清朝末代皇后婉容)

而且這樣的機會還僅此一次,只有他們大婚的那一小段時間內他們才可以在同一個房間裡過夜,在前期的蜜月期過後,就連身份最尊貴的皇后也是不能和皇帝過夜的。

清朝妃嬪們如同抽大獎一般的翻綠頭牌活動

皇后都是如此了,更何況是底下的妃嬪們呢?秀女們在成為宮中妃嬪後,她們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服侍皇帝的,她們服侍皇帝的過程就像一個抽獎的過程。

因為妃嬪眾多的原因,所以就連皇帝對臨幸哪個妃子都很是苦惱,所以清朝的皇帝就發明了一個翻綠頭牌的抽獎活動,只有抽到哪個妃嬪的綠頭牌,此人才有服侍皇帝的資格。

(清朝綠頭牌)

這種資格對很多宮中的妃嬪來說,絕對是比任何金銀財寶都要珍貴萬分的渴望,因為只有服侍了皇帝,她們才有可能懷上龍種,雖然她們的孩子還有很大的可能會是女孩、會夭折、會成為不了皇帝。

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自己的孩子成為了皇帝,那絕對是燒香拜佛十輩子都求不來的天大運氣,所以她們為了爭奪服侍皇帝的機會,用錢財開始了波濤洶湧的競爭。

她們開始上下打點起了負責翻綠頭牌的太監,如果她們都打點成功,那她們的綠頭牌就將會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等待皇帝的挑選,這樣被翻中的幾率就會翻上好幾倍。

清朝妃嬪們被打包扛進皇帝寢室的細節

在妃嬪們被翻中綠頭牌之後,她們在當天晚上就會來到專門的地方,然後在那裡脫下全身所有的衣服,開始接受太監的檢查。

在檢查無誤之後,她們就會主動躺上太監們所準備的被子上,然後太監們就會以非常熟練的手勢,如同廚師卷春捲一般用被子將這些妃嬪們緊緊捲了起來。然後四個年輕力壯的小太監就會像菜市場裡扛肥豬的屠夫一樣,將這些妃嬪們乖乖送到了皇帝的龍寢中,然後妃嬪們就可以服侍皇帝了。

在妃嬪們服侍皇帝的過程中,窗外會有專門的太監把守,他們會把耳朵貼在窗戶上聽著房間內的動靜。

在他們覺得沒有聲響,所有的過程都已經告終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的在窗外叫停皇帝和妃嬪,然後在徵得皇帝的同意後,進來重新把妃嬪捲起來,然後打包帶走,根本沒有人能陪皇帝留下來過夜。

清朝妃嬪們被打包扛走和不能過夜的原因

清朝之所以有這些規定,究其根本就是怕皇帝會受到妃嬪們的謀殺,在妃嬪們服侍之前,他們才會檢查妃嬪的身上有沒有銳器,怕這些妃嬪中會混入與皇帝有著深仇大恨的人,在他們的徹底檢查無誤之後,妃嬪們才有最後的資格接近皇帝。

而妃嬪們之所以不能在皇帝寢室過夜的原因同樣很簡單,因為人在睡覺的時候是最平靜的。

(清朝妃嬪)

如果妃嬪們和皇帝一同入睡了,而太監們又不能時時刻刻地守在皇帝的床邊一直盯著,所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難免妃子們會做出一些掐皇帝脖子、堵住皇帝呼吸的行為。

這種危險是很難避免的,所以在清朝的規定中,太監們才會在一切聲響平靜之後,非常急促地將妃嬪們抬走。

正因為清朝後宮這一系列嚴格的規定,即便後宮妃嬪中混入了一些心懷不軌者,皇帝也是完全不怕的,最後再加上清朝的妃嬪們大多數是從滿清的權貴旗人女子中挑選的,所以清朝的皇帝絕對是歷史中最安全的皇帝,不像明朝竟然還有宮女想殺皇帝的事情。

所以說清朝的妃子們之所以會被卷在被子裡抬到皇帝的寢室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皇帝們出於安全考慮,最後想出的萬無一失方法,當然這些想法肯定也不是皇帝們自己想出來的,他們的手下有一大幫的漢人文臣們遍覽了歷朝歷代的史書,總結出了歷史中各種各樣的缺陷,所以才為他們打造出了最高強度的中央集權和毫無漏洞的後宮安保系統,為他們打造出了一個在理論上沒有缺陷的王朝制度。


孤客生

先畫一下重點,妃子,注意此處是後宮的妃子這個群體,不包括皇后,皇帝后宮的規矩那就是多了去了,電視劇中有句話兒不是那麼說的麼:“我可是大清門抬進來的皇后,你算個什麼東西?”故而在後宮三六九等分的特別清楚,等級觀念也是極強的。可不是一些人想象中的姐妹們好成一團,閒沒事還打個麻將什麼的。

別的不說,就伺候皇帝行房繁衍這事兒,皇后和妃子最大的區別就是,皇后擁有整晚和皇帝同床共枕的權利,而且不用必須到皇帝寢宮。想比下妃子就慘了點,妃子是必須是淨身後裸體由太監們抬著,送到皇帝寢宮,然後規定時間內交合後,快速的抬走,是不能過整夜的。下面詳細的說說細節。


首先,皇帝在晚上“敬事房”的太監們呈上來的綠頭牌中,選一個心儀的對象,然後皇上把此牌翻了。於是太監們就準備到那個幸運的妃子“報喜”然後伺候其洗漱完畢後。必須不能穿任何衣服,一絲不掛的裹上被子(見上圖),此舉主要是敬事房100%要保證皇帝的人身安全,畢竟在大明一朝,曾經發生過宮女差點把皇帝給弄死的事件。然後由四個年輕力壯的小太監抬到皇帝寢宮。

到了皇帝寢宮這, 第二套規矩上演,那便是鑽龍床(見下面示意圖),具體步驟是。皇帝不動的躺在龍床上,蓋上被子,但腳要露在外面,等把幸運的嬪妃抬進來後,妃子要從皇帝的腳下鑽進被子裡,然後與皇帝交合,這個時候,敬事房的太監們就在房間外面等候,聽著差不多了,便會在外面高呼“到時間了”(總共時間大約為一個小時),等皇帝應許後在把妃子抬走,爾後有太監會詳細的記錄此妃子於皇帝交合的具體時間,以備存檔。

無論在大清朝還是其他朝代,能生下皇子是妃子上位的唯一捷徑,所以敬事房太監也因此成為後宮嬪妃爭相討好的對象。大收妃子們賄賂的銀兩而成為美差。


老豬的碎碎念

看清朝宮廷電視劇中,有個鏡頭大家很熟悉,就是妃嬪獲得皇上恩寵時,會實現沐浴薰香完,直接包在被子裡送到皇帝寢宮。侍寢是件相當隆重的事,為何不穿華服,畫美妝打扮的更加嫵媚動人再去見駕呢?

其實,並非是妃嬪不願打扮,而是在清朝宮廷中,侍寢已經有一套標準的流程化程序。而女子包裹在被子中送到寢宮則是多方面考慮的。

在封建社會中,信奉皇帝身體是龍體,是以一己之力挑起國家重擔的人,所以皇帝的身體是最為緊要的。生活中的樂趣是其次,安全性才是第一位。

比如說,皇帝吃飯是無論多喜歡的吃食不會超過三口,以防歹人知道口味偏好方便投毒。另外,每頓飯前,都有貼身小太監以銀針試驗是否有毒,銀針試完後還要人先嚐一口,確認沒事後皇帝才會開始吃。

對於吃的安全如此的講究,在其他方面自然也不會含糊。侍寢的雖說都是嬪妃,但後宮中人員眾多,社會關係更是複雜,難保不會有心存二心之人借與皇帝親密之機行為非作歹之事。人心之毒銀針測不出。只能由太監提前檢查,確認安全後再送入皇帝身邊。

所以這最重要的一點從安全的角度考慮的。不穿自己衣服,以防有心懷不軌之人在衣服中藏匿兇器。脫簪散發,是因為簪子本身就是最好的兇器。而包裹上被子,則是為了遮羞和禦寒,總不能讓嬪妃赤身裸體前來吧。

其實還有另一層原因。清代的服飾異常複雜,妃嬪憑自己一個人很難完成全套脫衣和卸妝,要知道往日裡這些都是由左右兩個丫鬟共同完成的。

在這男歡女愛的時刻,要是留下幾個丫鬟太監伺候在左右,畢竟是影響情慾的。

而皇帝貴為九五之尊,是不可能幫一個女人脫衣卸妝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還是在進屋前全部脫完了罷。 故而第二層是從方便的角度出發的。

最後還有一點不得不提,脫完衣服一絲不掛,意味著卸下女子所有的偽裝和自尊,這也是對皇權的宣示。

要知道,女子侍寢時是隻能從皇帝的腳邊鑽上床,結束後,再由太監從床尾將女子拖出來,全程猶如物品一般。這樣看來,嬪妃脫下衣裝,只裹層被子像菜品一樣送到皇帝身邊也很能接受了。

其實,皇帝和嬪妃之間絕非簡單的男歡女愛,其政治屬性遠超娛樂屬性。在皇帝的角度,這是傳播子嗣關乎社稷的大事。

對於嬪妃而言,這既是謀求自身榮華富貴的手段,更是關係到整個親族的榮耀與發展。所以我們看這件事也不能單單隻看情慾一方面。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清朝雖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但是規矩繁多超過歷朝歷代,就連嬪妃侍寢都有一套嚴謹的流程。

傍晚時分,敬事房太監會端上來一個大銀盤,裡面放置許多寫有妃嬪名字的綠牌 ,皇帝若是沒心思便說一句“去”,今晚就不需要傳嬪妃侍寢了。皇上若是有意,便會在綠牌子中選擇一塊翻過去,該綠牌上的嬪妃就是當晚被選中的幸運兒。

太監下去後要馬上到被選中的嬪妃處宣旨,告知其準備好侍寢事宜,每個被選中的女子都會喜出望外,好好獎賞前來報信的太監,並拜託以後多多關照,畢竟出現在皇帝面前的綠牌都是由敬事房太監選擇放進去的,與太監較好,被臨幸的幾率會增大許多。

侍寢嬪妃要提前沐浴焚香,仔細梳妝打扮,到了皇帝就寢的時候,會有太監前來接應,將赤裸的嬪妃裹在棉被或者披風裡,扛到皇帝的龍床上。嬪妃要從皇帝裸露在外的龍足處爬進被窩裡伺候,以示對皇權的敬重。

侍寢過程,敬事房太監都守在窗外,一是防止皇帝發生意外,二是提醒皇帝不要耽於美色。時辰差不多的時候,太監會出言提醒皇帝節制慾望,如果皇帝未盡興,遲遲不送走嬪妃,太監會再三的高聲提醒,直到皇帝覺得索然無味,結束戰鬥。之後再由太監們將嬪妃裹起來送回寢宮。臨行前問一句“留否?”,就是問皇帝是否允許這個嬪妃懷有子嗣,皇上說留則在起居薄上記一筆某月某日誰誰侍寢,為他日誕下龍嗣做個記錄。若說不留,太監會在嬪妃腰間某穴位上按下以此避孕,起居錄上也不會記載這次侍寢,如果避孕失敗,女子也要設法打掉這個孩子,因為起居錄上沒有記載就不會有人承認這是龍子,她自己還會以通姦之罪被處死。

滿清皇室先祖制定如此嚴苛的侍寢制度,無非就是要子孫勤政 ,不可沉湎女色,而要求侍寢嬪妃裸著被裹進棉被扛到皇帝住處,是出於安全考慮,避免女子攜帶毒藥和刀具等傷害皇帝。

明朝嘉靖皇帝迷信道術,採取少女初潮經血煉製藥丸,為了更多采集原材料,逼迫宮女吃藥催經,還命宮女每日凌晨便去御花園採集露水供其飲用,因此累倒病倒了許多宮女。不堪迫害的宮女合謀,在侍寢嬪妃起夜而皇帝熟睡時,將皇帝勒死。要不是初次作案,宮女心虛系錯了繩結,嘉靖皇帝的小命就交代了。


史論縱橫

清代妃子這樣侍寢的風俗其實是延續了明代的一項宮廷規矩。整個事情的起因,源自於明朝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追求長生不老,偏信方士,迷信丹藥,為此苛待宮人,引得後宮怨聲載道。於是有宮女不堪折磨,有一天趁著嘉靖皇帝熟睡之際,六七個宮女偷偷潛入嘉靖寢宮,意欲將熟睡的嘉靖勒死。但是宮女心裡緊張,下手時將繩結打成了死扣,嘉靖就此才死裡逃生。

整件事給嘉靖皇帝打擊極大,為此,皇后主張大肆追查,導致受寵的妃嬪人人自危,個個受牽連。就連主查此事的方皇后又因為被嘉靖認為借題發揮打擊寵妃,而在幾年後被清算,活活在自己宮殿的火災裡被燒死。

嘉靖皇帝經歷這樣的刺殺之後,幾乎將自己的後宮清洗一空,對後宮也更加多疑而謹慎。於是,逐漸有猜測聖意的內侍提出未來降低妃嬪刺殺皇帝機會的可能,妃嬪侍寢裸身入寢宮的宮廷內帷規矩。

而接下來推翻明朝統治的清王朝,因為是外來民族,為了平復漢族的廣大百姓的情緒,宣佈尊崇漢民族建立的朝代的所有基本政策與政府流程,這樣的宮廷生活規矩也變本加厲地沿襲了下來。

清代的傳統更甚。皇帝侍寢這樣的傳統一直是內務府敬事房的職責,以皇上翻牌子為起點,敬事房太監會將消息轉達給皇帝翻牌子選擇的妃子,而後妃子在自己宮裡沐浴準備,由教養嬤嬤檢查之後,裸身裹進被子裡,再由敬事房小太監抬著送進寢宮。完事之後,妃子自己裹好被子,由送來的小太監再送回自己住處休息。

為了彰顯地位的區別,除非皇后,皇貴妃這樣地位相對較高的妃嬪才有在自己宮房侍寢,或者留宿皇帝寢宮的特權,其他地位稍微低一點的妃子都沒有資格在侍寢之後留宿整夜,只能由小太監送回自己宮房。

這樣將妃子赤身裸體折騰來折騰去的規矩,直到清朝中後期才有了很小的鬆動——前期一直是在妃子宮房的裸身檢查,為了妃子的體面和方便,將檢查的地點就近設置在寢宮外圍的圍房裡。過程也簡化為,妃子侍寢之前趕到圍房寬衣接受檢查,完事退出後在圍房穿回衣服,回到自己宮房。至少在表面上可以衣冠齊整地在皇宮裡走動,稍微維護了妃嬪的體面!


巴塞電影

文/炒米視角

清朝從關外開始到康熙,發展出一套非常奇葩的“祖制”,對於清朝後世皇帝從出生到墳墓都做了非常多的規定。


這套規定是吸收了歷代帝王的經驗與教訓,是一個理想的防範性模板。目的也非常清楚,那就是打造“聖君”。所以很多“清粉”都熱衷於講“清朝沒有一個昏君”。清朝的皇帝的確也非常辛苦。一年四季,春暖秋涼很早要起來背“聖主訓”。每天的日程安排緊密充實。


但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單調枯燥。這套聖主訓,到了晚期幾乎成桎梏了。

慈禧曾經延請了大量“清流”,嚴格按照聖主訓來培養光緒,希望能夠把光緒培養成一代聖君。

結果培養成了一個激動處,龍飛鳳舞;沮喪時,猶如爬蟲,不會表達感情的這樣一個人。反差如何如此巨大?

這套”聖主訓”裡,多少能得出一些答案。清朝以“孝”治國。而皇子卻不能由血親母親扶養,皇帝和自己的皇后嬪妃沒有交流感情生活。

每天一個老頭搖頭晃腦對著一個孩子講,你是皇帝你不能這樣,你不能那樣。想想會幾個什麼結果吧。結果同治皇帝,受不了這種桎梏的生活方式,在自己堂兄的誘惑下,溜出紫禁城體驗真實的感情生活,最後染了病。


究竟如何桎梏法,由於文化和史料避諱等原因,大都不可知。然而民國的野史筆記,還是給了很多啟發。很多影視劇,特別清宮戲,可以看到皇帝晚膳用罷,太監會端一個木質方盤,裡面揹著放著幾排綠頭牌子。皇帝有興致的時候,隨手翻一個。這個橋段大家應該很熟悉,因為年羹堯年大人也喜歡這麼幹。

被翻到的,立刻有人傳話過去,沐浴不更衣,直接用大被子一卷,兩個小太監一扛,往皇帝寢宮一送,被子一抽,小太監就往回走,然後一個老太監就在外面點上香,(香上都有畫好的刻度,也有說掐著懷錶的,也有說沙漏的)然後就擱那等著。一過規定的時間,太監就扯著母鴨嗓子,“皇上,是時候了。”三次一喊沒反應?倆小太監直接進去扛人。香如果受了潮,皇帝還有時間和嬪妃說兩句話,要是太乾燥燒得快,事還都沒辦完。完了,敬事房一定得問皇帝一個問題,那就是“留還是不留?”皇帝說留也好不留也好,大部分結果都會被太監聽成“流,不留!”至於香是幹還是溼?是“留”還是“流”。這個都成為了敬事房的業務利器,收入保障了。

我們假設一下這裡面的其中道理,妃子赤身而進,目的是防止她身上有利器,保護皇帝不受傷害,控制時間是為了皇帝不沉迷色慾,有利身體健康。

但負面效應也很明顯,皇帝和嬪妃剛想調調情,外面就催了,快點快點,時間要到了。而嬪妃能跟你共渡一場春宵,還得使大把銀子,自然也是著急你播“龍種”的,自然也會催你,快點快點,時間到我就要被拖出去了,心裡想,沒懷上,這錢就白花了。皇帝陛下還有什麼興致呢?

所以本身大清朝自乾隆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後世皇帝本來大事上就夠鬧心的,壓力就夠大的,好不容易到晚上想放鬆放鬆吧,結果更糟糕。


炒米視角

歷朝歷代的侍寢制度是有差別的,有的甚至很隨意,很調皮,由於皇上的女人比較多,晚上和誰就寢是一件很煩惱的事情,於是皇上就想出了各種挑選睡覺伴侶的方法,比如晉武帝司馬炎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山羊,山羊把自己拉到誰家,自己就在誰家過夜;唐玄宗則是交給了蝴蝶,蝴蝶落在了誰頭上,就和誰過夜。



到了清朝,就沒有這麼有情趣了。清朝的皇上是不到嬪妃的寢宮過夜的,而是讓嬪妃到自己這裡小睡一會兒,記住,是一會兒。

每天下午皇上用過晚膳後,太監就會端上來一個盤子,盤子裡面排列著綠頭籤,每個簽上寫著沒有來月事的可以侍寢的嬪妃的名字,皇上如果今天沒興趣或者體力不支,就會拒絕,如果今晚想臨幸某個嬪妃,就把寫有她名字的牌子翻過來,太監就會立刻去取該嬪妃,記住,是取,不是請,而皇上,則會脫光光躺在被窩裡等著。

太監到了嬪妃的住處,通知嬪妃去侍寢,嬪妃一般都會激動得渾身篩糠,因為這樣難得的機會實在是太令人振奮了。緊接著,嬪妃會進行侍寢前的相關準備。洗個澡是肯定的了,還要用薰香把自己的身體燻一燻,那種散發著香味的身體肯定是會讓男人心動的,最後,就是全身上下不能穿任何衣服,戴任何的金銀首飾,這主要是防止藏匿胸器,啊,不對,是兇器,以對皇上的安全造成影響。

太監們把脫得赤條條的嬪妃用一條大被裹好,只露一個腦袋在外面,然後兩個太監像扛一個鋪蓋卷一樣把嬪妃扛到皇帝的寢宮,撤去裹身的大被,嬪妃就赤條條的出現在皇帝面前。這時,嬪妃是不可以直接撩開皇帝的被進入被窩的,因為這樣就暴露了皇帝的身體,這是大不敬。嬪妃需要從皇帝腳邊的被鑽進去,然後和皇帝……(此處不可描述)

皇帝完事了,嬪妃原樣從被窩鑽出來,這時太監就會問皇上留不留,如果皇帝說不留,太監就會按摩嬪妃相關的穴位,那麼嬪妃就不會懷孕,然後再用大被裹好,送回嬪妃的寢宮,也就是說,皇上和嬪妃是不能過夜的,這樣一是為了皇上的安全,二是為了皇上的身體著想。

皇上和嬪妃就寢是有時間限定的,一般不能超過半個時辰,即使皇上今晚戰鬥力超強,到了時間還沒結束,那也不行,太監就會隔著窗戶喊:皇上,到時候了。如果皇上假裝沒聽見,太監就會繼續喊,喊到第三遍的時候,皇上必須得結束了,因為這是祖制規定的。

想想萬人之上的皇上,和自家老婆睡覺還要別人看著,真是一點性趣都沒了。


真歷史

清朝皇帝要臨幸妃子的步驟是這樣的,首先是在皇帝忙完一天的正事,看完書,學完習,批閱完奏摺之後。由太監端過來一個盤子,裡面是寫著妃子名字的牌子,皇帝隨便選一個喜歡的,就決定了今晚侍寢的人選。


然後這位幸運的妃子,先是沐浴,我們常說的“洗乾淨等我”就是從這裡來的。妃子洗乾淨之後,直接由太監用被子包裹,然後傳入皇帝寢宮。進入寢宮之後,這位妃子要從皇帝被窩的另一頭鑽進去。

而且,在妃子進皇帝被窩之前,還要進行一遍安檢,確認無誤之後,才能辦正事。完事之後,妃子再這樣被抬走。那麼為什麼會這麼麻煩呢?很簡單,那就是怕皇帝被刺殺。即使皇宮戒備森嚴, 他們也不敢掉以輕心。



野史記載,雍正皇帝死於刺殺,其實這是很難做到的。皇帝就寢的時候,房外會有人把守,皇帝在屋裡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外面的人馬上就會衝進來。因此,皇帝其實死於刺殺的幾率很小很小。


歷史密探

問題:怎樣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文章右上角"關注"即可。



古代刺客眾多,妃子可以近距離接近皇帝,以及跟皇帝同床共枕,最為主要沒有大內侍衛守候,皇帝跟妃子辦事不方便有第三者在場,或者可以說侍衛不能進後宮,由此說來是皇帝的安保需要,形同現在做火車或飛機等交通工具需要安檢,如若當初有相應的安檢工具就無需裹被子裡了,總而言之是最原始的安檢手段。


身心驛站

清朝雖然是滿族遊牧民族作為統治者,但清朝的上層統治者實際上從小就接受了漢族的儒家文化教育,像乾隆帝除了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還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學者,對書畫方面的造詣非常高。儒家文化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禮,清朝的上層統治者在接受了儒家關於禮的教育之後,會結合滿族遊牧民族自己的文化傳統,比較有特點的就是薩滿教文化。文化的融合會創造出許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像皇帝每年農耕世界之前會在天壇祭天,祭天這個儀式的流程是按照儒家禮教的流程進行的,然而重頭戲卻是薩滿教的跳大神。至於這個問題,清代妃子包在被子裡被抬進寢宮,這個說法在歷史上眾多學者對此爭論不一。這個說法出現的原因我認為有三點:


1.清朝統治者是遊牧民族出身,大部分上層統治者對於江山的喜愛遠大於對美人的喜愛。女人對他們這些在馬背上的民族來說就如同黃金珠寶以及奴隸牲畜一般,是戰利品。清朝前期的統治者從皇太極一直到康熙帝,一直都是殫精竭慮的去維護清朝的統治,這個家族成長在戰火之中,久經考驗,終於坐穩江山,但這個家族一直沒有忘記居安思危,瞭解中原歷史的他們清楚,外戚、宦官以及女色是讓皇帝墮落的三大重要原因,為了防止皇帝因女色我們很難懷疑清朝統治者的祖先曾留有祖訓,防止皇帝沉迷於某個女人,而定下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制度,清朝統治者居安思危這個原因是最根本的。

2.中國歷史上,儒家思想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已經成為了被統治階級利用的工具。禮教成為了平衡各個階層人民的生活以及思想的重要手段。身為最高階級的皇帝也不例外。清朝大多數宮廷禮儀都是模仿前朝即明朝的禮儀制度。皇帝選秀女,並不是皇帝親自選,而是由皇太后、皇后以及幾位內閣大臣來選擇。對於皇帝,是不能有愛情的,順治帝寵幸某個妃子,結果很快這個妃子莫名其妙生病死掉,有人說這是其他妃子因為妒忌下的手,但我認為其實背後應該潛藏著很多勢力,大清剛入關,清政府的統治階級中皇帝是最高決策者,但其餘的八旗勢力也很強大。皇帝不能有愛情,每晚翻牌選擇雖然是自己翻牌,但寵幸某個妃子過多,就會有太監提醒,內閣大臣和後宮之主也有權利隨時查閱皇帝侍寢的記錄。女人對皇帝,只是繁衍下一代,為統治者培養出接班人的手段而已。

3.時間,上一個原因我提到了皇帝寵幸某個妃子過多,太監會提醒。而在侍寢過程中,太監也會記錄好皇帝每日的時間,時間一旦超過,就會出神提醒,而時間一旦超過某個極限,太監有權利直接進入,提醒皇帝,並帶走侍寢的女人。為了節約時間,可能的確存在過太監將妃子裹在被子抱到皇帝前的事情,但可能只是某個皇帝的某幾次事件。太監帶走妃子這個制度從明朝起就開始存在,但我不認為真有太監膽敢直接衝入房門。和皇帝交好的女人不止有嬪妃,一些宮女也深得皇帝喜愛,從而升至嬪妃甚者貴妃。

總結,太監將妃子裹在被子裡帶到皇帝面前侍寢的事情有可能確實存在過,但我認為真實的情況是,太監在侍寢結束以後,將妃子連著侍寢之後的被單、被子一起裹著妃子帶走,然後為皇帝換上新的被子,而帶走的被子因為紋有九爪龍案,成為皇帝對妃子的賞賜。另外,古代認為頭朝下會利於受孕,因此以這樣的方式帶走妃子,也有利於皇家子嗣的誕生。

希望這個答案滿意。另外我推薦一本叫做《塵埃落定》的書,這本書裡有關於清末藏族土司生活的描寫,我認為這些土司的生活一些場景應該接近於清朝上層統治者的真實生活,可以研究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