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用“中國速度”成就大國重器

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用“中國速度”成就大國重器

“這裡的實驗配置以及人才梯隊對我的實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認為,這裡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今年五月,已經是第9次來訪到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的Kamran Behnia教授毫不吝惜自己對於中心的讚美。Kamran Behnia教授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巴黎市立高等工業物理化學學院高級研究員,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強磁場領域的高端外國專家。

而像這樣的國際學者之間的交流在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也已經成為常態,每年都會有世界強磁場領域的權威專家來到華中科技大學,用我國的大科學裝置進行實驗。

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用“中國速度”成就大國重器

對標國際,“中國速度”創“中國強度”

磁場強度越高意味著產生創新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作為產生強磁場的重要技術之一,脈衝強磁場技術具有磁場強度高、運行維護簡單等無可比擬的優勢。

——十四年。從提出建議到準備材料,從項目成功獲批到工程施工,從正式入駐到接受國家驗收,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用了整整十四年。“2008年4月25日,這個日子可能比我自己的生日記得清楚。這一天,強磁場中心破土動工了。”說到這兒,剛開始還略顯羞澀的彭濤教授眼神中放出了光。

——七年。“從剛開始寫材料到後續忙驗收,整個團隊七年無休。而且準備階段是無法出成型的成果,當時的他們都是剛博士畢業的“毛頭小子”,在他們那個年紀能做出這樣勇敢的決定真的很不容易,可以說是一種信念支撐大家在這裡不計名利、無私奮鬥。”談到裝置的建設過程,實驗裝置控制系統負責人韓小濤教授感慨道。

——90.6特斯拉磁場強度,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200 ppm的高穩定磁場,為脈衝場的世界紀錄

——毫歐級電阻量子振盪的微弱信號電輸運測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建成之前,我國科研工作者的很多研究大都依賴國外裝置。而該中心實驗裝置高質量、超進度的完成,用“中國速度”讓學者們擺脫了國外實驗裝置的壟斷性地位,為我國的專家學者解決了燃眉之急,讓他們得以在家門口做實驗。

一系列紀錄和榮耀的背後,是一批優秀工程專家的強大支撐。

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用“中國速度”成就大國重器


對接需求,服務國家戰略

如果說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的建立始於一個“夢”,那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垣則是讓“夢想變為現實”的人。

早在2001年,潘垣就敏銳地意識到建設世界水平脈衝強磁場裝置的極度重要性。在籌備過程雖有質疑,但潘垣和同事們不爭、不辯,他們知道,日後的科研成果最終能夠證明今天的選擇。

“對強磁場事業的無限熱愛,對祖國的赤子之心。”

潘垣引入著名脈衝強磁場專家、團隊核心成員李亮時,只說了一句話:在這一行裡,他是資格老、成就大的青年人。

回國之前的李亮曾先後在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全球研究中心工作,眾多研究成果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是什麼讓在國外工作一切順遂的李亮義無反顧回國發展?“學校的誠意深深打動了我。同時中國可以給我提供更高的事業發展平臺,更大的事業發展空間。”談到回國初心李亮說道。

引進優秀人才,注重國際交流,營造“快樂”工作氛圍,一回國,李亮就把他的“三步走”戰略並作“一步”開始實施。從剛開始的七八個人,到現在已經擁有一支包括2位國家“千人計劃”、5位“青年千人計劃”、4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在內60餘人的國際化研究隊伍,這得益於李亮“招兵買馬”的國際化視野。

隊伍的穩定和快速發展,靠的是一顆待人的真心和真正做事的匠心。

“很多歸國青年教師的申報材料都是我們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地幫他們修改的。可以自豪的說,我們這幾年上會的‘青年千人’申報通過率是100%。”李亮介紹道。

“大科學工程的每一塊控制板、每一根線路都由我們親自操刀設計製造。有一次我們發現有個數值一直波動,這個問題國外從未遇到過。後來經過反覆地檢查,才發現是因為武漢氣溫太高導致。這種問題在國外,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維修時間,但是因為我們實驗室有工程類學科人才的保障,就能高效的解決。”談到中心的工程優勢,韓小濤說道。

據悉,韓小濤負責的控制系統是讓裝置動起來的中樞大腦,而強電流、強磁場和極低溫等極端條件對控制系統提出了極為嚴苛的要求。而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控制系統團隊不斷攻堅克難,運行至今無一起嚴重控制故障。

“現在回憶起來,整個中心只有四五個人,而且都是剛剛畢業的博士生。在科研道路上,當年年僅二十幾歲的他們還只能算是毛頭小夥子。但就是這樣一群毛頭小夥子,用他們的行動創造了令人驚歎的成績。當年看過《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文章,我覺得,他們就是最可愛的人。”說到這兒,李亮眼眶的淚水再也繃不住了。

夢想照進現實的背後,是逆風奔跑勇氣和不畏困難的幹勁。

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用“中國速度”成就大國重器


對話世界,共享頂尖技術

有底氣,讓平臺與世界共享;有能力,讓平臺凝聚世界大咖。

自2010年9月起,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便陸續將已經搭建完成的科學實驗站對用戶開放,現如今中心已經成為一塊“磁石”,吸引著眾多世界級大咖造訪這塊科研“富礦”。

諾貝爾獎得主克勞斯·馮·克利青教授,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主任格雷格·博賓伽教授等8位國際知名專家曾先後應邀來華中科技大學指導裝置建設。而中心也累計派出92人次赴相關機構開展合作研究,與世界各類優質的脈衝強磁場實驗室形成了人才資源對接。

“我們做的其實就是搭戲臺的工作。”韓小濤這樣評價平臺運行工作。自2013年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建設完成後,團隊一直秉承著開放共享的理念,誠邀國內外高水平科學家們來“登臺唱戲”。從中心建成至今,他們選擇了犧牲自己的科研時間來為他人“做嫁衣”。也正因為有了他們的無私支持,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才能上演一出出精彩絕倫的“好”戲。

截至2018年3月,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實驗裝置累計開放運行30722小時,其中對外開放22700小時,對外機時共享率達到74%。已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德國德累斯頓強磁場實驗室等國內外62家單位開展科學研究754項,在高溫超導、拓撲半金屬、分子磁體、石墨烯等前沿研究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在Science、Nature子刊、PRL、JACS等高水平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553篇,相關研究成果為1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提供了重要支撐。

隨著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國際影響力的顯著提升,中國也在該領域的話語權也與日俱增。2012年7月,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成功承辦了強磁場領域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第十屆“強磁場下的科學研究”國際會議,這也是該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2014年,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與美、德、法等國強磁場實驗室共同發起成立了國際強磁場協會,中心主任李亮教授成為協會副主席。

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用“中國速度”成就大國重器

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用“中國速度”成就大國重器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夢想的一個印記;青澀褪去,華髮生長,而滿腔熱血仍在他們的心臟中躍動。

從默默耕耘到世界關注;從後排跟跑到實現並跑;從學習先進到成為先進並與世界共享,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用中國速度締造著屬於中國的脈衝強磁場強度,向世界傳遞出了屬於我國大科學裝置的最強音!


文字:高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