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置業將赴港上市 融資力撐千億目標

屢次傳出要上市的美的置地終於邁出關鍵一步。5月31日,港交所披露了美的置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美的置業”)的上市申請文件,聘請法巴及中信里昂為保薦人。

截至2018年3月31日,土地儲備總量的建築面積約3310萬平方米。其中土地物業的權益估值約950.13億元。公司法定股本增至20億港元,分為20億股,每股面值1港元的股份。

赴港IPO

美的置業在經過多年發展後,逐漸成長為美的帝國的一個百億板塊。

2012年,美的置業在美的集團整體上市前被剝離出來。2013年9月,為籌備獨立發展地產業務,美的控股實際控制人何享健將自己持有的美的建業(英屬維京群島)94.55%的股權轉讓給獨子何劍峰的妻子盧德燕。盧德燕通過名下三家全資公司持有美的置業上市前的100%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轉讓後,作為一致行動人,何享健和盧德燕同時為美的置業的實際控制人。

2017年12月初,市場便傳出美的置業將於2018年赴港IPO的消息。隨後美的集團予以反駁。半年之後,傳言成真。

其招股說明書顯示,美的置業近三年營收數據保持穩健增長。2015年、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83.12億元,119.92億元,177.16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3.83億元、9.93億元和18.93億元。同期毛利率為21.5%、22.8%和27.6%。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幾年,美的置業雖未直接上市,但卻積極推動旗下業務板塊進軍資本市場。

美的置業旗下的美的物業已於2016年底登陸新三板。根據財報顯示,美的物業在2017年實現營收4億多元,同比增長63.66%,淨利潤為5608.27萬元,同比增長102.57%。

規模擴張需資金

美的置業成立於1995年,雖然起步較早,但前期發展較為遲緩。直到2010年,美的置業的全國化擴張才姍姍來遲。

近三年來,美的置業處於高速擴張時期。根據美的置業官方數據顯示,美的置業在2016年的銷售收入為212億元,同比增長86%。2017年業績突破500億元,同比增長139%。而在克而瑞發佈的《2018年1-5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中,2018年1–5月,美的地產的銷售表現依然不俗,約以263億元的銷售額躍升至36位。

按照規劃,美的地產2019年爭取實現銷售金額600億元,2020年力爭千億規模的目標。

在銷售高歌猛進之際,美的置業在土地市場頻頻現身,加快拿地步伐。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的置業有117個規模化的項目組合,覆蓋全國11個省份的33個城市及一個直轄市,通過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參與了24個項目。

從城市佈局來看,美的置業項目主要分佈於珠三角、長三角、長江中游、環渤海、中國西南5個區域。

迅速擴張帶來的是資本開支高企以及負債的快速增長。據招股書披露顯示,美的置業2015年負債率為622.1%、2016年負債率約為620%、2017年負債率為118.9%。

跟行業內部分企業50%—60%的平均負債率相比,美的置業的負債率屬於高數字行列,並且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

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的置業未償還的信託融資及其他融資安排總額共計150.56億元,此外,其銀行及其他借款達212.57億元,並且需要在兩年內完成償還。

美的置業也在加速拓寬融資渠道。據文件顯示,美的置業於2018年5月24日,美的置業取得批准發行人民幣14.4億元非公開公司債,此外,公司還於3月20日取得批准發行人民幣30億元公司債。

在主營地產業務之外,美的地產也將試水長租公寓,並將首個項目落地美的置業廣場,總體量約10萬平方米,共計2000多套,預計將於2019年底入市。去年底,美的置業與碧桂園集團在碧桂園總部簽署了《美的碧桂園戰略合作協議書》,未來雙方將在產城融合、科技小鎮、智能家電、智慧家居、海外項目等細分領域進行多維度的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