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 該結束了

#Made In China

上個世紀 80 年代,今天社會的中堅力量才是一個剛剛落地的嬰兒。而他們的父輩,開啟了一場影響世界的革命: Made In China 。

最終, Made In China 在很多領域統治了全球市場。比如鞋(下圖),玩具,甚至一些高科技產品比如手機。

Made In China 該結束了

到 21 世紀, Made In China 的強勢已經沒有人懷疑,但是,中國似乎並沒有真正取得世界商業的領導地位。

問題是什麼呢?

#China Brands

從某個層面看,答案並不複雜:

JWT 的報告清晰的顯示,雖然,中國在「物理上」佔領了世界,但是,在消費者「心智」上,還遠遠沒有。

Made In China 該結束了

「Made In China」和 「Made In Japan」在美英消費者心智中,形成了一個幾乎完全相反,卻又令人悲傷的對比。中國這邊是「大量生產,廉價,做得不好,低安全標準」,而日本那邊是「高品質,可靠,好的設計,有風格」。

有趣的是,中國現在的問題,並不是新問題。而且,還恰恰是日本曾經面對的問題。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東京通訊工業公司」的創始人在給公司改名字的時候,說了下面的話:

「(改名字是)為了使公司拓展到世界各地,舊名字外國人不容易讀。我們希望能改變日本產品(在世界各地)品質低劣的形象」。

說這個話的日本人,叫盛田昭夫,而這家公司的新名字,叫 SONY

60 多年過去了,我們可以看到盛田昭夫的心願,已經變成了現實。 JWT 的報道里面清晰的顯示,「 Made In Japan 」在 「高品質,可靠,好的設計,有風格」等個個在消費者心智中的高端品牌項目上,都有非常高的得分。

#60 後

SONY, Toyota 等日本品牌,通過多年的努力,改變了全球消費者對日本產品的認知,而中國今天悲慘的美英消費者心智,是如何形成的?

可以看到,主要是國企和一些歷史悠久的中國品牌,構築了英美用戶的消費者心智。

Made In China 該結束了

這裡並非想把中國品牌的問題歸咎於他們。

60 後們企業家肩負的使命,是「把中國產品鋪貨到全球」,他們已經完成的不能再好了。

#70, 80 後

今天 70 , 80 後逐漸成為企業的主要領導人。魅族的創始人黃章, 76 年。控制了中國幾乎主流 O2O 互聯網業務的王興, 79 年。今日頭條的張一鳴,乾脆就是 80 後。

相信真正有野心的企業家,不會滿足於僅僅重複他們上一輩做的那麼成功的事情。那麼,成就強大的「中國品牌」,就成了一個非常可能的選擇。

未來對於中國的企業,產品,效率和財務仍然非常重要。但是與此同時,品牌,設計,品質和消費者的溝通,會變得尤其有價值。

盛田昭夫的那句話樸素的要死。但是這句話在 21 世紀的中國,面對以「大量生產,廉價,做得不好,低安全標準」構築起來的中國品牌形象,又顯得非常的理想主義

而「務實的理想主義」,可能恰恰是構築中國品牌最需要的企業精神。畢竟 SONY 已經證明,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要求,可以兼顧。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則列舉了更多追隨這種精神的偉大公司,包括惠普,強生,甚至波音。

#最後的話

「Made In China」的份額之戰,應該終結;而「China Brands」的心智之戰,才剛剛開始。

講理想主義,盛田昭夫當年為日本所做的事情,今天也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為中國去做。

講務實,魅族的產品憑藉設計登上「連線」雜誌,也是這個大潮中邁出的一小步。

Made In China 該結束了

盛田昭夫名聲太盛,而 60 年又太長。但是,你我的年齡恰恰能遇上這個挑戰,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興廢在此一戰,諸君努力。

.

利益相關:魅族員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