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維:扶貧路上的“高級工程師”

李永維:扶貧路上的“高級工程師”

走進欽州市浦北縣三合鎮新村,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一座座山崗綠樹蔥蘢,一片片水稻田秧苗搖曳,一棟棟樓房鱗次節比,一條條道路環繞蜿蜒;新種的荔浦芋頭髮出新苗,當季的馬鈴薯正獲大豐收。到處是群眾的歡聲笑語……這一景象與當年貧困落後的小村莊形成了強烈對比。而這些變化都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欽州市測繪院派駐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李永維,高級工程師。

李永維:扶貧路上的“高級工程師”

2015年10月,李永維在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歡送中,在群眾的歡呼聲中, 來到欽州市浦北縣三合鎮新村村委黨支部擔任第一書記。近三年來,為了謀求強村富民的發展大計,他挨家挨戶走訪黨員幹部,聽取多方意見,問計於民,在他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幹部理順了發展思路,緊緊圍繞上級黨委政府扶貧開發優惠政策,搞農業、修道路、建基地,走上了致富的快車道。村黨支部於2016年還獲得自治區“五星級黨組織”榮譽。

因地制宜,探索發展新路子

以前,新村村民大多以種植水稻為主,耕作十分辛苦且收入不高,很多中青年都選擇了外出務工。看著日益清冷、缺乏人氣的村屯,李永維書記感到非常焦急,應該做些什麼才能改變現狀,恢復村屯人來人往、人聲鼎沸的場景?他想:“要把外出務工的中青年吸引回來,首先就是找到一個發展的絕好契機。”在2016年初,李書記微笑著說,縣委、政府大力推廣農業產業化項目,無公害優質水稻、香芋、茶葉、柑橘項目很適合在新村發展,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班子裡其他幹部也支持他的想法,但村民們卻心中懷疑,都不願報名種植。李書記組織村委幹部劃片區走村入戶,為大家解講補貼政策,耐心宣傳動員。

李永維積極引導、熱心幫扶貧困群眾吳德邦以租用的水田種植特色香芋、紫米水稻。當年吳德邦的香芋喜獲豐收,產量達了15000多斤的香芋,富硒紫米7000斤,據相關部門檢測,紫米富含硒元素,深受廣大市民的青睞。吳德邦經過兩年的自強奮鬥,勤儉務實,人均收入不斷提高。在2017年底,李永維細心核對吳德邦生產生活條件,家庭收入等,同時逐條逐項對照脫貧指標,吳德邦順利通過脫貧“雙認定”,穩定脫貧致富,還被入選欽州市自強脫貧榜樣人物。吳德邦每逢碰到李永維書記,“我對李書記感激不盡啊!動員發展產業,引導我進城務工。”

李永維:扶貧路上的“高級工程師”

夯實基石,爭取基礎設施新投入

發展產業,建設新村,需要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欽州市浦北縣三合鎮新村是自治區級貧困村,村裡的人居環境髒差亂,基礎設施落後。因此,李永維書記走訪調研各村屯,積極協調聯繫,多方籌集資金,組織新村的基礎設施項目材料。在申報村委至走馬片道路硬化項目時,附近的村民各執一說,“碰到我的果林!”“門口的自留地都變窄了。”李書記感到壓力山大,召集村委幹部、村民代表、走馬屯小組組長商議走馬片道路硬化項目問題。會後,村委幹部日夜兼程入戶做農戶思想動員工作,宣講文件政策,為項目順利實施打基礎。最終,新村走馬片道路硬化項目投入了75.95萬元,於2017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惠及 1700多名群眾出行,也為發展產業提供了交通便利。

接著,新村的創地垌村內道路硬化項目、車達麓居民小組道路建設、大石田進村路、井田頭至六卜三道路硬化逐一有序實施,全村通過整合項目資金、一事一議項目、社會捐資等方式,共建設5.94公里農村硬底化化道路,全面實現各自然村屯道路“村村通”。經積極申請,現已落實了整縣推進新村村土地整治項目,項目的實施將能有效解決該村的基礎設施落後,群眾出行難、農產品運輸難、水利灌溉條件差的問題,將改善該村兩千多畝耕地的耕作條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質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

交通道路暢通了,極大鼓舞了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全村61戶貧困群眾發展“5+2”扶貧主導產業,並獲得產業項目“以獎代補”補貼,發展新種植22畝柑橘、香芋50畝、茶葉100畝。村裡種植大戶、經濟能人、村民代表抱團發展,成立了浦北縣永樂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積極吸納村民成為社員發展產銷一體的種養產業。“我們要做大特色產業‘蛋糕’,帶領更多的鄉親脫貧致富。”村裡經濟能人梁祚金對第一書記李永維的工作支持,並講述今後發展思路。

李永維:扶貧路上的“高級工程師”

扶貧幫困,給群眾送去新溫暖

“當官難,當村官更難!”村委梁主任對初來乍到的欽州市測繪院高級工程師李永維說,“除了發展經濟,還要處理大大小小的糾紛和事務,稍有偏倚,村民就不認支持。”在開展清潔鄉村活動到戶宣傳時,第一書記李永維還對全村黨員、貧困群眾重新摸底,做好登記註冊,積極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儘可能照顧到大部分人。

2017年3月13日,第一書記李永維接到群眾反映某處養殖場散發臭氣熏天,影響村民生活生產。李書記帶領村委幹部到山雞麓村瞭解因養豬場排汙問題。養殖場附近的鄰居與場主產生糾紛。李永維認真安撫雙方情緒,耐心調解,宣講政策。最後,養殖場同意按照對方提出建議:建化糞池和做好排水工作,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他還協助三合鎮司法所調解多起村民糾紛,維護地方治安環境。

駐村期間,第一書記李永維積極為貧困群眾落實扶貧政策,協調幫助貧困戶申請危改、低保、醫療、雨露計劃、小額信貸、帶資入股、以獎代補等惠民補貼。31戶貧困戶享受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獲得收益分紅和發展產業;41戶貧困戶申報“量化到戶·帶資入股”項目,創增收,有就業,有產業;協助貧困學子申報雨露計劃補助,受益30人/次;12戶農戶完成了危房改造項目,促使其有穩固住房保障;聯繫聯誼單位為貧困戶發放農資物,合力攻堅脫貧指標。截至2017年底,全村31戶158人達到自治區脫貧標準,順利通過脫貧“雙認定”,實現了穩定脫貧。

集體經濟是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礎。李書記認真制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不斷爭取項目資金,聯繫後盾單位支持,據統計,整合項目資金近50萬元,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扶貧項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通過入股分紅、產業發展等形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總量,預計2018年底,村裡的集體經濟收入超過3萬元。”第一書記李永維對照集體經濟發展指標信心滿滿地說道,但心裡感到非常不捨,眼睛帶著一絲絲歉意。

李永維:扶貧路上的“高級工程師”

公益宣傳

李永維:扶貧路上的“高級工程師”

李永維:扶貧路上的“高級工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