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雲私塾倡導“易經決策生活”之理念

今天為您分享的是第815期內容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

《弟子規》專欄之 二十五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龐子博先生:都說“過錯”,其實“錯”和“過”是不同的意思,“錯”原來指的是在金屬或硬質的胎體上刻劃細紋,然後把另外一種材質鑲進去的一種技術,“錯者劃也”。

前些年出土的嵌錯賞功宴樂銅壺,就是在銅胎上嵌錯了很多金。它的技術是首先在上面劃很細的道,為底下寬、上面窄的倒楔型,然後把稍微軟一點的金屬砸進去,這樣就把裡面撐開了,而且不掉出來,是一個高難度的技術活。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錯”起初是一種工藝,後來為什麼引申成了“過錯”?就是因為它無法更改了。所以“過”與“錯”的最根本區別,就是“錯”是無法更改的,而“過”可以。中國有一句話叫“過猶不及”,本來好好的,但是越位了,這是現代人最普遍、最常犯的一個基本過錯,因為時刻都掌握不好度。

包括這段時間講易經的時候,我也反覆強調這個問題,易經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中求敗”,不要把事做得特別完美,如果完美了,就一定過了頭。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過去的老人們會講“年輕人,不要走過了頭,走過了頭會掉頭。”如果你不想有過失的話,就要守規矩。比如說從小培養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現代的很多人都覺得無所謂,但是我告訴你,到了人的後半生時,這些東西就會起作用。素質的高低、身份的貴賤,不是以你鑲了多少金牙、戴了多少金戒指為基準的,一看你沒有家教,那麼出身肯定不好,而且連父母都帶上了。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對孩子的教育失去責任心,失去度的把握,該管的沒有管,不該管的全管了,這就是父母的過。如果你是一個明白孩子的話,就要對父母的做法明確地分析出來,他到底是過還是錯。如果是錯,那就不用勸,因為無法更改。比如說他要是殺人了,你最好先舉報,因為幹錯了事,肯定要負責的。

如果只是有過失,他沒有把握好度,你怎麼辦?“諫使更!”,如何諫才是最關鍵的,現在孩子經常對爹孃大聲嚷嚷,跟吵孩子一樣,人老了是有點返老還童,但是對父母說話一定要恭敬點,不要嗆著說。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弟子問聖人什麼叫孝?答曰:“色難”,為什麼我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儒家經典上?原因就是這兩個字太偉大了,說得我心服口服,兩字就已經把孝的核心說出來了。無論在任何時間、地點、狀況下都要和顏悅色、恭恭敬敬地跟父母說話。其實有些時候父母也認為你說的話對,但是你的態度不好,他們聽著心裡就不好受。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而且我要推翻一個現代概念,“我們跟父母是朋友關係”,活了幾十年卻降輩了。老師讓你跟孩子成為朋友,是關係上的,而不是輩份上的。記住:輩不能錯,只要一錯肯定出事。過去講最基本的法度就是人倫中間的輩分關係。

說了一大圈,實際意思就是要對父母尊重點,一定要和顏悅色地跟父母說話,這是為人子女最根本的條件。不要一對父母說話都跟對屬下似的,這是不允許的,尤其是在中國家庭裡面。就像臣子給帝王做奏表一樣,一定要跪著諫,各位現在肯定不會跪了,但是要和顏悅色地說。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怡吾色,柔吾聲。”豎心的字告訴你一種狀態,把心收收,要以敬警之心對待這些事情。“怡”字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把心收起來,把心態放好。過去有一種軟糖叫“高粱怡”,所謂“怡”字,就是指柔和、軟的意思。我們說“景色怡人”,肯定是風景優美、春風暖人,沒有說颳著西北風叫“景色怡人”的,所以“怡吾色”就是指把你的臉色柔和下來。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柔”,木條柔軟、可使彎曲叫“柔”,把皮革弄得軟了叫“鞣”,按摩上有個技法也叫“揉”,是用指掌肚迴環地擦。“柔吾聲”是指把你的聲、色舒緩下來,用好的聲調、好的面容去給老人交流,一個是和暖,一個是柔軟,這樣去給老人說話,哪有老人不喜歡的?大家如果把這條做到了,跟任何人交流都是沒有問題的。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弟子規》往期內容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弟子規》專欄 之二十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