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云私塾倡导“易经决策生活”之理念

今天为您分享的是第815期内容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

《弟子规》专栏之 二十五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庞子博先生:都说“过错”,其实“错”和“过”是不同的意思,“错”原来指的是在金属或硬质的胎体上刻划细纹,然后把另外一种材质镶进去的一种技术,“错者划也”。

前些年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就是在铜胎上嵌错了很多金。它的技术是首先在上面划很细的道,为底下宽、上面窄的倒楔型,然后把稍微软一点的金属砸进去,这样就把里面撑开了,而且不掉出来,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错”起初是一种工艺,后来为什么引申成了“过错”?就是因为它无法更改了。所以“过”与“错”的最根本区别,就是“错”是无法更改的,而“过”可以。中国有一句话叫“过犹不及”,本来好好的,但是越位了,这是现代人最普遍、最常犯的一个基本过错,因为时刻都掌握不好度。

包括这段时间讲易经的时候,我也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易经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中求败”,不要把事做得特别完美,如果完美了,就一定过了头。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过去的老人们会讲“年轻人,不要走过了头,走过了头会掉头。”如果你不想有过失的话,就要守规矩。比如说从小培养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现代的很多人都觉得无所谓,但是我告诉你,到了人的后半生时,这些东西就会起作用。素质的高低、身份的贵贱,不是以你镶了多少金牙、戴了多少金戒指为基准的,一看你没有家教,那么出身肯定不好,而且连父母都带上了。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对孩子的教育失去责任心,失去度的把握,该管的没有管,不该管的全管了,这就是父母的过。如果你是一个明白孩子的话,就要对父母的做法明确地分析出来,他到底是过还是错。如果是错,那就不用劝,因为无法更改。比如说他要是杀人了,你最好先举报,因为干错了事,肯定要负责的。

如果只是有过失,他没有把握好度,你怎么办?“谏使更!”,如何谏才是最关键的,现在孩子经常对爹娘大声嚷嚷,跟吵孩子一样,人老了是有点返老还童,但是对父母说话一定要恭敬点,不要呛着说。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弟子问圣人什么叫孝?答曰:“色难”,为什么我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儒家经典上?原因就是这两个字太伟大了,说得我心服口服,两字就已经把孝的核心说出来了。无论在任何时间、地点、状况下都要和颜悦色、恭恭敬敬地跟父母说话。其实有些时候父母也认为你说的话对,但是你的态度不好,他们听着心里就不好受。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而且我要推翻一个现代概念,“我们跟父母是朋友关系”,活了几十年却降辈了。老师让你跟孩子成为朋友,是关系上的,而不是辈份上的。记住:辈不能错,只要一错肯定出事。过去讲最基本的法度就是人伦中间的辈分关系。

说了一大圈,实际意思就是要对父母尊重点,一定要和颜悦色地跟父母说话,这是为人子女最根本的条件。不要一对父母说话都跟对属下似的,这是不允许的,尤其是在中国家庭里面。就像臣子给帝王做奏表一样,一定要跪着谏,各位现在肯定不会跪了,但是要和颜悦色地说。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怡吾色,柔吾声。”竖心的字告诉你一种状态,把心收收,要以敬警之心对待这些事情。“怡”字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把心收起来,把心态放好。过去有一种软糖叫“高粱怡”,所谓“怡”字,就是指柔和、软的意思。我们说“景色怡人”,肯定是风景优美、春风暖人,没有说刮着西北风叫“景色怡人”的,所以“怡吾色”就是指把你的脸色柔和下来。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柔”,木条柔软、可使弯曲叫“柔”,把皮革弄得软了叫“鞣”,按摩上有个技法也叫“揉”,是用指掌肚回环地擦。“柔吾声”是指把你的声、色舒缓下来,用好的声调、好的面容去给老人交流,一个是和暖,一个是柔软,这样去给老人说话,哪有老人不喜欢的?大家如果把这条做到了,跟任何人交流都是没有问题的。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弟子规》往期内容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庞子博先生经典系列解读之《弟子规》专栏 之二十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