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中國金融質量能否就此改觀?

鈕文新:中國金融質量能否就此改觀?

需要進一步觀察一個問題:細心的人會發現,4月25日央行“降準”之後,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顯示:中國基礎貨幣數量從3月底的32.1萬億元下降到30.7萬億元,減少1.4萬億元;同時,隨著基礎貨幣數量的下降,M2的上升,中國貨幣乘數也從3月底的5.41倍上升到4月底的5.66倍。奇怪嗎?一般而言,央行“縮表”意味著貨幣緊縮,“擴表”意味著貨幣擴張,但在中國,這件事非常“擰巴”,央行“降準”是最明顯、最有效增加市場基礎貨幣供給的寬鬆過程,但央行資產負債表卻顯示“縮表”,基礎貨幣數量反而減少,這是為什麼?另外,增加市場基礎貨幣供給反而推高貨幣乘數,這是為什麼?

鈕文新:中國金融質量能否就此改觀?

這實際就是我們曾經大篇幅論證過的問題: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中所體現的基礎貨幣數據存在“水分”(詳見今年3月5日第9期《中國經濟週刊》)。這個“水分”實際是因為央行以基礎貨幣對應大量外國資產引起的,而體現了央行對中國市場“真實有效的基礎貨幣供給”存在欠賬。現在,央行必須修正這個錯誤:如果不允許大量資本逃逸,而外國資產數量穩定,那央行不僅需要適度地“降準”,同時還要更多購買中國本土金融資產,以此增加“真實有效的基礎貨幣”供給。

鈕文新:中國金融質量能否就此改觀?

央行能購買怎樣的本土金融資產?當本土高等級金融資產十分有限或不夠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時,它們勢必需要降低資產安全級別,購買較低信用等級的金融資產,比如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優先接受涉及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的債券),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等。

當然,時間還短,看清央行是否在糾正過去的偏差,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但我們希望儘快糾偏,因為這對中國經濟、中國金融、中國股市都是極具積極意義,其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