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關羽秒殺顏良,顏良真的比關羽弱這麼多嗎?

zz心如止水


淺談關羽“斬顏良”

本文主要以《三國演義》為藍本,闡述一點兒自己的看法,純屬‘一家之言’(出自《報任少卿書》)。看到此文的同仁們不要較真,正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出自《周易•繫辭上》)”

顏良(?-200),袁紹賬下第一猛將,勇冠三軍,三合斬宋憲,一合劈魏續,二十合戰敗徐晃,曹營‘諸將慄然’。

以顏良此等戰績,本該有一場類似‘許褚裸衣鬥馬超’、‘孫策太史慈神亭酣戰’的精彩打鬥,怎麼會在關羽面前一刀斃命,關羽真這麼厲害嗎?顏良真這麼差嗎?顏良就算打不過關羽,也不至於一擊致命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是不是顏良連勝三將之後,驕傲自大、麻痺大意,被關羽一擊致命?還是其他的原因?

帶著這麼多的‘疑問’,我來分析一下吧!

【歷史背景】:建安五年(200)正月,袁紹奉‘衣帶詔’討伐曹操,官渡之戰拉開了序幕。二月,袁紹進軍黎陽,遣驍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使張遼、關羽為先鋒,關羽望見良,麾策馬刺良於萬眾中,斬其首還,遂解延圍。

《三國演義》有更加詳細的描述:

曹操指山下顏良排的陣勢,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乃謂關公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操又指曰:“麾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操曰:“未可輕視。”關公起身曰:“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張遼曰:“軍中無戲言,雲長不可忽也。”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忽地下馬,割了顏良首級,拴於馬項之下,飛身上馬,提刀出陣,如入無人之境。河北兵將大驚,不戰自亂。

多麼精彩的戰鬥描寫,真心佩服羅貫中的文字功力,每每讀到這裡,一個威風凜凜的關羽形象彷彿就在我的面前,這就是讓關羽驕傲了一生的傑作之一‘斬顏良’。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一、顏良當時的心理:

顏良,‘河北四庭柱’之首,手下不殺‘無名之輩’,宋憲、魏續、徐晃,那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名將,而且關羽的形象如此‘非常’,‘儀表不俗’,總得問問你是誰吧!

《三國演義》文中‘方欲問時’四字,正說明了我上述的判斷。

況且當時的作戰原則,雙方武將打鬥前是要‘通報’一下雙方名姓,至少也要進行一番‘言語交流’的,如:趙雲所到之處‘常山趙子龍在此’,張飛‘吾乃燕人張飛張翼德也’,姜維‘天水姜伯約在此’,…

二、關羽會自報家門呢?

先看《三國演義》關羽第一次出場的自我介紹:

“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試想:當年斬華雄、戰呂布之時,也只是以‘馬弓手’之職,甚至從來沒報出過自己的姓名,“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

料想,此時的關羽,還沒有什麼名氣,甚至還是一個‘殺人在逃犯’,追隨劉備之後,也是東躲西藏,居無定所,無尺寸之地安安身。後來,每每也只以‘關某’、‘漢壽亭侯關某’自稱,幾乎從未報過自己的籍貫,也可能名氣太大,不用報,不想報,也可能是不敢報,害怕被人認出,畢竟當時關羽當時的實力,還不足以對抗政府部門。

題外話:某(mǒu),不知是不是受關羽影響,後世經常有人自稱‘J某人’、‘Y某人’,聽起來很牛的樣子,我想他們還是別這樣稱呼自己,容易讓人聯想到:公安部門經常用‘某’來代替名字,比如‘張某’、‘李某’。

三、客觀分析關羽和顏良的武力

此前,袁紹的官方宣佈:“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再加上當前,三合斬宋憲,一合劈魏續,二十合戰敗徐晃,曹營‘諸將慄然’,連勝三將之後,顏良的武力儼然有一股‘天下英雄誰敵手’的氣勢。

再結合一下關羽的性格,‘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三國志*張飛傳》),‘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在我面前,豈容有人如此猖狂(‘關公面前耍大刀’是不是就是從此而來?)。‘牛’切吹下!再想辦法!

關羽不是‘仁義’的宋襄公,正面打鬥又不一定能贏,而且後面曹操還看著呢,唯一有可能的辦法就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偷襲’。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關羽‘斬顏良’充其量只能算一次‘突襲’,甚至是‘偷襲’。


詩在旅途


在《三國演義》小說中,顏良被關羽從萬馬軍中斬於馬下而亡,速度之快讓人措手不及,連顏良手下的千軍萬馬都沒有反應過來,關羽就已經衝出顏良的軍隊迴歸本隊。

雖然是這樣,但是不能說顏良就比關羽弱很多,顏良和文丑是袁紹手下的大將,孔融評價他們為:顏良、文丑,勇冠三軍。所以說,顏良武力能力是不一般的,不是酒囊飯袋之輩。



但又如何解釋關羽於萬馬軍中斬殺顏良呢?這其中有兩種說法:



【一】第一種說法就是關羽依靠自身的能力,再加上關羽的坐騎赤兔馬的幫助。關羽勇猛自不必用再多說,但是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可不一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尤其這種馬具備很強的爆發力,所以,關羽在看到顏良徽蓋之後,策動赤兔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馬當先衝進顏良的千軍萬馬,直奔顏良而去,由於速度之快,顏良的部下無法進行阻攔,待顏良看到的時候,關羽已經來到他的馬前,由於來的太快太突然,顏良有些措手不及,這才沒過三招就被關羽斬殺。



【二】第二種說法就是事先劉備對顏良有所交待。嘉靖本和湯賓尹本,餘象鬥本,朱鼎臣本皆有文字說明,原來顏良辭袁紹的時候,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



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以為他是來投奔,所以根本就沒有準備迎敵,所以,在沒有絲毫準備或者說想應戰意識的基礎上,被迎面馳來的關羽斬於馬下而亡。

所以,顏良實際的武力確實要比關羽要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不會很大。而關羽之所以能夠迅速斬顏良於馬下,正如下面分析的所說,一方面是關羽的勇猛和迅速,一方面也在於顏良的未多加準備造成的。



就衝著顏良能二十回合速勝徐晃,並且讓曹軍眾將無人敢出陣,就能看出顏良絕對是頂尖高手。

嘉靖版《三國演義》,有一首詩,描寫關羽斬顏良:

千萬雄兵莫敢當,單刀匹馬刺顏良。   

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

顏良臨發兵前,劉備叮囑過顏良,二弟關羽在曹操那邊,可能會投奔過來,顏良見關羽孤身闖陣,以為關羽是來投降的,結果沒做任何防備,被關羽斬殺。

後來關羽被呂蒙害死,普淨禪師也有這麼一段話:

禪師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只以公所行言之:向日白馬隘口,顏良並不待與公相鬥,忽然刺之,此人於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乎?今日呂蒙以詭計害公,安足較也?公何必疑惑於是?”

也證明了顏良根本沒想和關羽動手,是猝不及防下被關羽刺殺了。

現在通行版的三國演義,把這些細節都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