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是否發展不起來,為什麼?

ABT小肥羊

太原發展不起來,主要是三個因素,分別是經濟結構、人口、心態。

可能大部分太原人認為太原發展慢是因為地理原因,其實這並不是主要問題所在。太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還是中部第三城的地位,實力僅次於武漢和長沙,排在合肥、南昌、鄭州之前,當時交通比現在還閉塞,但是不論城建還是財力都是強二線的水平。而之後交通發達了,各種高速和鐵路都通了,山地不再是影響發展的主要因素,可偏偏在交通便利之後,太原的發展節奏反而慢了下來。

太原的經濟支柱是鋼鐵和煤炭,這兩大產業的興衰關係著一座城市的命運,但前些年從煤炭出貨量走低,價格回落開始,太原的經濟已經開始受影響,之後隨著去產能,鋼鐵類受到的衝擊使太原經濟再度遭受重創。而此時過度依賴經濟支柱的問題就開始發酵,雖然期間經濟有所轉型,但效果並不明顯。在很多城市大力發展新興行業、扶植小微企業的時候,太原還在以老工業廠礦為發展重心。在經濟轉型最好的幾年光景當中,太原的保守思路錯過了改變城市經濟命運的機會。

其次是人口,太原人口基數小,常住人口數量只有不到450萬,而且這當中還有一百多萬非市區人口以及一百萬外來務工人口。人口的重要性在如今有多重要,看看那些新一線城市的搶人力度就知道了。很多城市都在擴張面積,太原也不例外,但是熱點城市隨著擴張,隨著人口就有填入,人口密度不但沒有因為面積擴大而變小,反而還在增加。太原的小店晉源當年城市化之後,老城區人口大量向南轉移,如今又要向東向北擴張,看似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但實際上人口密度在降低,分散更明顯,相對集中的商圈和商業群並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模式發展,這對於刺激消費和消費鏈的活躍度都是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規劃從長遠角度考慮是對的,不過這需要建立在人口穩增長、快增長的基礎上,否則太原看上去仍然只是一座城建還不錯,但缺乏內在的城市。

另外就是心態,山西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經濟落後,但竟然是外出務工人口最少的省份,而且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山西人滿足感比較強,很少有人願意通過改變自己的方式去改變生活品質,即便是做生意,也優先選擇留在家鄉。就連著名的山西煤老闆,做的最大的幾個竟然都是浙江人。太原其實就是山西的縮影,其實很多人走出去以後都出人頭地了,但更多人出去都是因為在外就學然後留在外地工作,主觀上願意選擇出去的人真的少之又少。而且重點是,太原在人均收入、人均GDP、人居環境都位列各省會中下游位置的情況下,太原人的幸福指數竟然高居各省會之首,可見當地人的滿足感有多強烈。這種安於現狀的心態也是難以帶動城市經濟的元素之一,浙江這些年為什麼富甲全國?心態值得去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