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在首都北京與霧都重慶之間,有這樣一個品牌,它一路走來歷時一個甲子,它用溫馨搭起了西南通往首都的第一座心靈之橋,它用標準樹起了鐵路服務的第一面旗,它用精神孕育了一代代的優秀乘務人。今天,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一個甲子的堅持,一種精神的傳承

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品牌名稱:京渝之橋(T9/10次列車)

服務理念:變被動為主動,變用力為用心,變普通為特色

工作特色:善、敬、勤、幫、談

服務目標:Anytime(任何時間)、Anywhere(任何地點)、Anyhow(任何方式)服務全覆蓋

1958年,“綠皮車”穿過成都、寶雞到達北京,作為當時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唯一的一趟進京列車,33/4次列車自然成為了北上旅客的首選交通工具。也是從那時起,該次列車便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這就是T9/10次列車的前身。

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在此後的幾十年間,T9/10次列車又從“紅皮車”時代過渡到“藍皮車”時代。今年49歲的潘顯春是T10次4組的一名廚師,是這兩個時代的見證者。他說:“我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工作環境越來越好。‘紅皮車’時,餐車做飯都是燒煤,那時一邊炒菜一邊眼淚直流;到了‘藍皮車’時,終於用上了電,做菜的熱情也就更高了。看著旅客吃到一頓可口的飯菜,心裡美滋滋的。”

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京渝之橋”發展的過程,不僅具有年代感,其車型在改變,設施設備在升級,服務理念自然也在提檔升級。

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李漫,一名擁有16年工作經驗的列車員,擔任宿營車列車員的時間便長達15年。李漫自身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但絲毫沒有影響她服務的熱情。面對旅客問詢,她無微不至,耐心解答,還時常利用送水、做清潔等機會,主動與旅客拉家常、問需求,積極宣傳安全注意事項,介紹中轉換乘路線,竭盡全力為旅客提供便利。心思細膩的她還時常充當“情緒疏導師”,陪伴單獨出行的旅客聊聊家常,耐心聆聽生活瑣事。

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她常說:“工作這些年,目睹著車隊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用力服務為用心服務,變普通服務為特色服務的整個過程,感受良多。而這些理念經過歲月的沉澱,早已深入骨髓。”

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為了拉近與旅客的距離,每逢春運、元旦節、中秋節等重大節假日,站臺上、車廂內都可以看見身披寫有“青年文明號”綬帶的志願者穿梭在人群中,扶老攜幼、搬運行李、引導車廂,那便是京渝之橋的青工們在傳承中創新,為旅客打造不一樣的旅途。

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今年春運,為全面提升旅客出行體驗,“京渝之橋”積極為返鄉旅客提供愛心暖心坐席、預約訂餐送餐、應急救護、愛心幫幫車、暖心驛站等便民服務。同時,更新列車長24小時熱線電話,幫助旅客解決不時之需,讓旅客不僅走得了,更能走得好。

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2月24日,針對春季流感多發、旅客和乘務員感冒人數增加的實際,重慶客運段北京車隊攜手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重慶北至北京西T10次列車上開辦了“春季疾病防控小講堂”。

為了解和掌握職工身體健康情況,醫護人員首先為出乘班組的職工測量血壓和體溫,並根據檢查結果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注意事項和疾病防治措施,從而讓職工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做好服務工作。

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乘務員協助醫護人員為旅客派發宣傳冊,並進行現場講解,讓旅客瞭解流感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還通過現場問答的形式,為旅客宣傳防控方法。

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旅客們紛紛表示此次宣傳活動意義重大,使他們對心腦血管疾病和流感防治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據統計,活動當天,乘務員和醫護人員共計派發宣傳冊800餘份,受教育人數達到1500餘人。

京渝60年,一個甲子的堅持,從綠皮車、紅皮車到藍皮車

從1958年到2018年,“京渝之橋”跨越綠皮車、紅皮車、藍皮車三個“時代”,也從中湧現出 “全國十大傑出工人”鐘聲、重慶市勞模聶東琴、“火車頭獎章”獲得者劉延年等一批先進人物,更連續30餘年保持了全路紅旗列車榮譽稱號。面對曾經的榮譽,該車隊始終堅持以“光榮傳統”來教育職工、推進工作、展示形象,將“京渝之橋”的精神延續,用青春的風采譜寫新篇章。

邱依容 王驍 陳學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