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在首都北京与雾都重庆之间,有这样一个品牌,它一路走来历时一个甲子,它用温馨搭起了西南通往首都的第一座心灵之桥,它用标准树起了铁路服务的第一面旗,它用精神孕育了一代代的优秀乘务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一个甲子的坚持,一种精神的传承

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品牌名称:京渝之桥(T9/10次列车)

服务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变用力为用心,变普通为特色

工作特色:善、敬、勤、帮、谈

服务目标:Anyti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Anyhow(任何方式)服务全覆盖

1958年,“绿皮车”穿过成都、宝鸡到达北京,作为当时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唯一的一趟进京列车,33/4次列车自然成为了北上旅客的首选交通工具。也是从那时起,该次列车便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这就是T9/10次列车的前身。

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T9/10次列车又从“红皮车”时代过渡到“蓝皮车”时代。今年49岁的潘显春是T10次4组的一名厨师,是这两个时代的见证者。他说:“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工作环境越来越好。‘红皮车’时,餐车做饭都是烧煤,那时一边炒菜一边眼泪直流;到了‘蓝皮车’时,终于用上了电,做菜的热情也就更高了。看着旅客吃到一顿可口的饭菜,心里美滋滋的。”

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京渝之桥”发展的过程,不仅具有年代感,其车型在改变,设施设备在升级,服务理念自然也在提档升级。

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李漫,一名拥有16年工作经验的列车员,担任宿营车列车员的时间便长达15年。李漫自身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但丝毫没有影响她服务的热情。面对旅客问询,她无微不至,耐心解答,还时常利用送水、做清洁等机会,主动与旅客拉家常、问需求,积极宣传安全注意事项,介绍中转换乘路线,竭尽全力为旅客提供便利。心思细腻的她还时常充当“情绪疏导师”,陪伴单独出行的旅客聊聊家常,耐心聆听生活琐事。

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她常说:“工作这些年,目睹着车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用力服务为用心服务,变普通服务为特色服务的整个过程,感受良多。而这些理念经过岁月的沉淀,早已深入骨髓。”

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为了拉近与旅客的距离,每逢春运、元旦节、中秋节等重大节假日,站台上、车厢内都可以看见身披写有“青年文明号”绶带的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扶老携幼、搬运行李、引导车厢,那便是京渝之桥的青工们在传承中创新,为旅客打造不一样的旅途。

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今年春运,为全面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京渝之桥”积极为返乡旅客提供爱心暖心坐席、预约订餐送餐、应急救护、爱心帮帮车、暖心驿站等便民服务。同时,更新列车长24小时热线电话,帮助旅客解决不时之需,让旅客不仅走得了,更能走得好。

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2月24日,针对春季流感多发、旅客和乘务员感冒人数增加的实际,重庆客运段北京车队携手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重庆北至北京西T10次列车上开办了“春季疾病防控小讲堂”。

为了解和掌握职工身体健康情况,医护人员首先为出乘班组的职工测量血压和体温,并根据检查结果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注意事项和疾病防治措施,从而让职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服务工作。

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乘务员协助医护人员为旅客派发宣传册,并进行现场讲解,让旅客了解流感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还通过现场问答的形式,为旅客宣传防控方法。

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旅客们纷纷表示此次宣传活动意义重大,使他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和流感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据统计,活动当天,乘务员和医护人员共计派发宣传册80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到1500余人。

京渝60年,一个甲子的坚持,从绿皮车、红皮车到蓝皮车

从1958年到2018年,“京渝之桥”跨越绿皮车、红皮车、蓝皮车三个“时代”,也从中涌现出 “全国十大杰出工人”钟声、重庆市劳模聂东琴、“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刘延年等一批先进人物,更连续30余年保持了全路红旗列车荣誉称号。面对曾经的荣誉,该车队始终坚持以“光荣传统”来教育职工、推进工作、展示形象,将“京渝之桥”的精神延续,用青春的风采谱写新篇章。

邱依容 王骁 陈学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