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區棚改徵遷7天簽約444戶

前、後郝村社區位於建設大街北延連接北環路的關鍵節點,切斷了城區主幹道,阻礙了現代汽貿城、復興新經濟產業園周邊連片發展。兩個農村社區住房多為舊式住宅,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群眾生活極為不便,村內環境與周邊區域的蓬勃發展形成巨大反差,形成城市發展“窪地”。前、後郝村社區改造將破解復興區發展難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高城市建設標準,有力推進北部新城和商貿隆起帶建設,將為改變該區北部城區建設落後局面,掀起新一輪城區大建設、大開發打下堅實基礎。

據瞭解,復興區此次棚改工作從全區60餘個部門抽調了上千餘名精幹力量成立專項指揮部,分設十大指揮部,所有區級領導全部分包,各鄉(鎮)、街道、區直單位全部參戰,形成各區級領導現場指揮、多部門協調聯動、鄉村全力落實的徵遷局面。

為讓棚改村民吃上“定心丸”,復興區嚴格程序,依法依規,堅持嚴把政策、陽光操作,全面如實公開徵收政策、徵收戶基本情況、徵收補償情況,堅決做到“一個政策、一把尺子、一視同仁”,切實維護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實現全過程公開、公正、透明,確保徵收拆遷工作快速推進。起初,有些棚改村民認為先簽約要吃虧,不主動簽約,為讓村民放心,工作組拿出《前、後郝村社區改造房屋徵收補償方案》,逐字逐句消除異議,徹底打消村民疑慮,最後順利簽訂了房屋徵收補償協議。

嚴格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嚴格執行程序,規範徵收行為,確保房屋徵收、拆遷補償及回遷安置等工作規範有序,依法合規。正確區分合法利益與非分之想,對合法利益決不損害,對非分之想決不妥協。決不允許極少數人的干擾,破壞徵收工作的進展,影響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營造和諧徵收氛圍,讓每一名群眾瞭解政策、法律、程序,引導被拆遷群眾知法、守法,把好事辦好。做足做好複雜情況預估,堅定信心、細緻工作、擔當落實、最大限度贏得群眾理解、支持、配合。

據瞭解,前、後郝村棚改徵遷一期共涉及474戶。經過七個晝夜奮戰,復興區後郝村社區房屋徵收簽約444戶,至今未有一戶上訪,實現了和諧徵遷,創造了棚改徵遷“復興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