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一族”的困惑

“五一”前兩天,我和搭檔兼領導連夜踏上北上的列車,目的地是祖國的心臟——北京。進京,從來沒有想過,也是第一次,意外之餘,沒有太多的激動。北京之於已不再年少的我,喪失了非同一般的吸引力。況且我們還有任務在身。

拍攝的對象自然是老家人,現在地道的“北漂一族”,搞泥塑,不甘在家鄉的功成名就,渴望著在文化之都裡佔有一席之地,這也可能是很多北漂的藝人共同的目標。拍攝的時間只用了六七個小時,對要佔據專題片半個篇幅的主人公來說,非常倉促。拍攝結束直到現在,他留給我的只凝結成了兩個詞:執著和迷惘。

他的女兒已經讀初中,家中還有年老的父親,卻為了追求藝術拋妻棄子,丟下老小,隻身來到北京。他到北京已經有半年時間,租住著一處每月300元月租的四合院,這裡離市區有30公里,中間要轉兩路公交車。他告訴我們,到北京首先困擾他就是生存問題,這是以前他從沒想到的,現在基本能夠收支平衡,靠朋友代銷泥塑解決了生存問題,卻面臨著想家和追求成功的煎熬。我們問,成功指什麼,他說很簡單,舉辦個展,將自己的作品推開,讓更多人去了解,接受。他說,一開始來北京,不顧年齡和家小,他是執拗的,而現在,他很矛盾。有時很想幹脆回到家鄉,過著平常人的日子。在家鄉他完全可以過得很舒適,也能繼續做泥塑,但如果沒有做出點成績就回去怕遭來嘲笑,何況對在北京發展,他始終抱著微弱的希望。說這些時,他很平和,可能是性格使然,偶爾笑笑,但笑容中、眼神中總透露著迷惘。

社會飛速發展。這個時代,人口流動空前之大。背井離鄉,這個曾今有些蒼涼的詞彙,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和踐行。但在“北漂一族”看來,它似乎附著更多原始的涵義。

靜下心時,常常被困擾——

人生是應當安於生活的現狀,過著一種已經適應了的平淡生活,還是去更廣的空間裡尋找更高層次的追求?(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竭盡全力不停的奮鬥,不斷的提升抑或是碰壁,還是坦然的波瀾不驚的生活?

不斷的追求、拼搏,最終的目標又是什麼?會不會是繞了一大圈以後又回到原點,繼續著本質上和原來一樣的生活。就像下面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

老王在樹下休息,老李走過來對他說:“嗨,為什麼不去上山砍柴?”

老王說:“砍柴幹什麼?”

老李說:“好賣錢啊。賣到錢就可以買驢,再沿家挨戶賣柴。掙了錢就再買卡車,然後買木廠賣木器,再買更多的卡車,那樣就可以發大財了。”

老王問:“發了財幹什麼?”

老李答:“發了財就可以逍遙自在地享清福嘛。”

老王說:“那你以為我現在在幹什麼?”

這個故事總是帶給我不屬於我這個年齡段人的思考。?我們是不是很多時候都在忙忙碌碌中忘卻了生活的本真以及人生的最終索求?我們是不是大多數時候都活在別人的眼睛中,活在自認為的面子裡?我們常說,離家的孩子有出息,可有多少人走在路上,卻為家鄉魂牽夢繞,走到人生的終點,卻總想著落葉歸根。

迴歸,是人生的圓滿,還是生活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