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名臣馬周的一首詩,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

馬周,清河茌平(今屬山東)人,少孤貧好學,但秉性落拓不羈,不為州里所用。後來遊長安,客居中郎將常何家。貞觀年間,因代常何上疏二十餘事,深得太宗賞識,被任命為監察御史,累遷中書令。

初唐名臣馬周的一首詩,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

《凌朝浮江旅思》

唐代:馬周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

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

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

初唐名臣馬周的一首詩,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

【註釋】

1、太清:天空。

2、還沒浮:時而鑽入水中,時而浮出水面。

3、羈望:寄居異地所望。

4、四愁:浩茫的愁緒。

【譯文】

(清朗的)天空升起一輪朝陽,(碧綠的)春水載送著一葉孤舟。青山渺遠,似乎沒有樹木;江水平淌,好像不動不流。兩岸的春花開而復落,江中的水鳥載沉載浮。羈旅中遠望千里,感傷無限,放聲高歌排遣浩茫的愁緒。

初唐名臣馬周的一首詩,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

【賞析】

首句寫旭日初昇,春水孤舟,點明時間、季節和題意。以下四句寫所見之景色。遠山樹木渺渺,潮平如鏡,岸花且開且落,江鳥在水中沉浮,構成一幅閒淡平遠的山水畫。

初唐名臣馬周的一首詩,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

詩人頗能抓住清晨旭日初昇時景物濛濛的特點,著意描繪遠山的樹木如煙而疑其“無”,江平浪靜而誤以為“不流”的畫面。花開復落讓人感受到春去不留,韶光易逝;江鳥自在浮游則見出生命的適意。而詩人秉性落拓不羈,不為州里所用,客居汴地時為縣令所辱,空負才華而不被理解,到處碰壁,故見此山水花鳥,自然而然地觸動久積在心中的困愁。身在旅途,遠望前路漫漫,感傷不已,只能以長歌來排遣憂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