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軟硬不吃,家長總是忍不住發火,應該怎樣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成長環境不夠好,父母引導不當,的確很容易出現叛逆現象。比起給孩子要求太多,進而以一句“不爭氣”做評價,還不如從自身出現,改變自我,做全新的父母。

叛逆期的孩子軟硬不吃,家長總是忍不住發火,應該怎樣溝通?

第一、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創造與孩子交流的契機。

青春期孩子,最想告訴這個世界的是——我長大了。家長要認可孩子的長大,不能還想著孩子還小,我說什麼他就得聽,責罵也是應該的。可是孩子這時的反應是:你們無視我的存在,對此我決不接受。

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就此產生。

如果此時的父母懂得孩子內心的渴求,積極維護孩子長大的訴求。不是打壓而是維護、呵護孩子的自尊心,必將能拉進和孩子的關係。

叛逆期的孩子軟硬不吃,家長總是忍不住發火,應該怎樣溝通?

第二、放下身段,多一分平等,做孩子的朋友。

長大的孩子渴望和父母比肩而立,但是很多家長冷漠的拒絕了孩子,孩子只好掉頭離開父母。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隔閡就此產生,而且隨著父母言語的激進,孩子的牴觸甚至反抗還會更嚴重。

這時,作為家長不妨接受孩子的轉變,把孩子看成是大人,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應有的平等。如果家長還有更大的決心,那就和孩子做朋友吧,可以設想,當你和孩子無話不談,親密無間的時候,叛逆還會出現嗎?

叛逆期的孩子軟硬不吃,家長總是忍不住發火,應該怎樣溝通?

第三、努力做最好的家長,成為孩子的榜樣。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萬能的,高大的,但隨著孩子的長大,這種感覺會不斷下降,青春期時降到最低。

讓孩子認可你,真正樹立起你的威信,靠的是你的言行。

在每一個方面都努力成為榜樣,會讓你的每一句話都有分量。可是,我們做父母的,白天工作很累,到家裡就想休息,玩手機是不可少的。當我們玩著手機的時候,要求孩子放下手機,這樣的話語該有多少的約束力?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足以說明父母的榜樣引領作用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