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廉政风险多防控,住房保障惠民生

《汉书·货殖列传》中说:“各安其居而乐其业”。可见,住房对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住房保障,也因此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民生工程。

“关系到广大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一点问题也不能有!”

在长沙市望城区,区住房保障局扛起责任主体部门担当,积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产业发展、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住房保障等各个方面,重点强化审批环节和工作程序监督,强化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推动全体干部职工以人人自纠的态度,将群众心之所向,变为身之所往。

阳光操作,“公租房”变“公正房”

望城区:廉政风险多防控,住房保障惠民生

(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范焱斌带领住保局等部门深入房地产企业调研,帮扶企业解决问题。)

“感谢党和政府!如果不是住房保障的好政策,我们一辈子也住不上这样好的新房子。”3月29日下午,在望城区高塘岭街道公租房小区,72岁的黄正春看着眼前两室一厅的电梯房,脸上充满笑容。

公租房是专门针对城镇住房保障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而提供,原则上,只有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的无房人员、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以申请,包含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两种保障形式。

无论是安排住房,还是补贴租金,望城区住保局始终坚持要将“福利”真正送到有需要的人手里。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必须经过社区、街道、住保局“三级审批”,再由社区、区政府服务网进行“两榜公示”,最终得以确定。

“社区、街道提交上来的资料,我们都会一一审核,绝对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的行为出现。”望城区住保局住房保障科科长潘为介绍,申请对象公示后,配租入住会采取摇号抽签的形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住保局与街道之间将相互监督,同时,纪检部门也会全程监督。

5月7日,在工作人员“火眼金睛”的审核下,罗某被发现户籍与父母一起,而父亲名下有房产,不符合保障条件。认定后,区住保局第一时间向他发出了不符合公租房条件的通知单。

今年以来,望城区住保局开展以政治执行力、工作创造力、团队影响力为主要内容的“事事我负责”优质服务主题活动,通过严格的审核把关,10余人被“无情”剥夺申请公租房的资格,与此同时,也有近700户保障对象在“阳光”公示后,喜迁新居。

为了让更多实际困难的群众展露笑脸,5月8日,望城区住保局组织全区6个拥有公租房项目的街道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通过普及相关政策知识、解读审核办事指南等提升人员业务素养,从源头上保障公平、公正。

立场坚定,以百姓之利益为考量

望城区:廉政风险多防控,住房保障惠民生

(高塘岭公租房小区首批对象配租入住仪式现场。)

住房保障,一方面关系民生,一方面也决定发展。如何在与开发商的重重博弈中,作出对百姓最优的选择,是个难题。

“只有干净,才有干事的底气。”望城区住房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邓树林给出的回答,简单利落。

2016年10月,邓树林调任区住保局,随后的一个月,长沙楼市全面进入调控。“所谓调控,就是把预售的房子控制在一个限价内。”在他看来,限价,涉及到房地产开发商的切身利益,最容易滋生腐败。

因此,每次在召开全局党风廉洁主题工作会议时,他总是反复提醒产业发展科等部门下属,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清亲政商关系。

邓树林任职期间,望城区有50多个楼盘预售,全部销售面积近570万平方米。按政策给项目所定价格与开发商期望值相比总有一定差距,完全都是以优质的服务、倾情帮扶赢得开发商的理解与支持。

按照规定,楼盘首先要由区住保局制定指导价,再经区发改局、分管副区长、市住建委、市发改局等多个部门、人员给出意见,确定最终限价,才能拿到预售许可证,进行公开销售。

这一过程中,区住保局尤其是产业发展科,完全扮演着第一道关卡“把关人”的角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作风建设要求越来越严,目前,该局其他单位、科室也纷纷各司其职,逐一清理查找业务工作和权力运行流程中的廉政风险点,一边完善监督机制,一边排查行业“潜规则”对岗位的干扰,尽最大可能确保住房保障工作廉洁运行,让群众的房子买得放心、住着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