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眾籌深陷“詐捐”疑雲 審核不嚴恐失公眾信任

公益众筹深陷“诈捐”疑云 审核不严恐失公众信任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以自己的身份實測水滴籌、愛心籌、輕鬆籌三大網絡籌款平臺,發現用偽造的診斷證明及住院證明可輕鬆通過三家平臺的審核。在對公眾發佈籌款求助信息,並小範圍傳播後,成功實現提現。

在材料審核方面,輕鬆籌和水滴籌都將增加現場真人視頻驗證,此外,輕鬆籌申報材料也將有原來的至少兩種增加到四種。愛心籌則要求所有籌款項目提交的醫療材料,必須提供花費清單,再在診斷證明、住院病案首頁、出院小結這三類中提供一項。

其中,《慈善法》第二十一條明確,“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組織基於慈善宗旨募集財產的活動。而基於此,相關申請人主動通過網絡籌款平臺,向社會求助,並不屬於募捐。有業內人士認為,慈善募捐屬於“捐贈”,而個人求助屬於“贈與”。而慈善捐贈的財產,必須用於慈善活動,符合慈善目的。一般贈與則不受用途的限制,受贈人可自由處置。

在這個背景下,對於社會公眾來說,向申請求助的人士提供幫助的同時,往往也對網絡籌款平臺抱有很高的信任。而一旦平臺被曝出申請人材料虛假,甚至涉嫌詐騙,也將對愛心人士參與公益的熱情,產生重大打擊。

事實上,由於審核缺陷,早前眾籌平臺就曾深陷風波。去年9月份,河南太康縣母親楊美芹,通過水滴籌等平臺籌來3.5萬餘元善款,為女兒王鳳雅治病。但今年4月份開始,有公益組織質疑楊美芹涉嫌詐捐,募集的錢並未積極用於給王鳳雅治病。該起事件迅速引爆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