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玄同:公佈鐵路失信人,喚醒規則意識就要動真格

富蘭克林說過,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難以挽回。

據澎湃新聞6月1日報道,今天起,首批鐵路名單將在12306網站和“信用中國”進行發佈,公示期滿後,開始按照公示名單執行懲戒措施。據瞭解,鐵路部門對影響列車正常運行、擾亂鐵路站車運輸秩序、倒賣車票、制販假票等人員,通過程序認定為鐵路失信人後,會在每月第一個工作日,將最新鐵路失信人名單公示。

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在一定期限內適當限制特定嚴重失信人乘坐火車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發佈的《關於限制鐵路旅客運輸領域嚴重失信人購買車票的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同步實施後,鐵路部門首次公佈失信人名單。

誠信建設一直以來是鐵路部門最為頭疼的事情,我們也看到太多人因為一點私慾,咆哮車站,因為一絲不悅,便對鐵路工作人員大打出手,這份委屈暫且不說,單是這種行為對整個運行秩序造成的影響是短時間很難彌補的,尤其對公交化出行的高鐵動車來說,安全在毫釐之間,不容有失。

近年來,從動車吸菸到攔火車,從闖安檢到逃票、倒票,雖然對於這些違反規矩的涉事者有相關懲罰,但實際的懲戒和警示效果並不明顯。有時一些違規舉動還能引來很多效仿者,這就倒逼鐵路部門必須對失信人員做出更具效力制約措施。

《意見》《辦法》的出臺,為鐵路部門懲戒失信人提供了更詳細的依據和措施。曝光對於老賴和違規者來說,是最有效的約束力。因為誠信建設有其特殊性,公開曝光其實就是變相制裁。

當失信人名單公佈後,會成為商家或者單位對涉事人從事交易或者其他活動的參考,成為判斷對方誠信水準,繼而決定繼續或者終止交易的原由,如此一來,失信者就會為自己的失信行為付出更多代價。這就是說,雖然失信人在一處被加入了失信“黑名單”,其實就是為他在社會生存各個方面的誠信上打了“差評”,對於一個社會人,這種評判產生的影響是可以想象的。

長期以來,民眾規則意識淡漠,對制度缺乏敬畏,導致了投機心理的滋長,同時道德意義上的誠信和法律意義上的契約,都不過是一種形式上的規範,缺乏強烈的、持久的、普遍的行為感召力。唯有這白紙黑字,聲音嘹亮的公開點名,才能讓失信者們產生羞恥感。當僥倖的外衣被剝去,只剩下赤裸裸的醜陋行徑時,他們或許能在痛定思痛中反思自己,用實際改變織一匹遮羞的布。

美國社會學家沃斯認為,人口數量大、密度高、社會異質性強、流動頻繁,導致隱名匿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徵。而匿名性對保護隱私有益處,卻躲誠信管理帶來了很大挑戰,失信人利用隱蔽性肆無忌憚,可這失信名單已經公佈,他們不管在熟人圈子還是陌生圈子,都將帶著誠信瑕疵,這無疑具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好面子的社會里,沒有幾個人願意出醜,願意看見自己的不良行為公之於眾,如此,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對規矩多一份敬畏,就會在做出格之事時多幾分思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