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贫困生优先录取?网友:如何评定贫困生是关键!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有一条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贫困生”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贫困生家庭将加大政策优惠倾斜力度,达到高校投档要求的贫困高考生,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高考贫困生优先录取?网友:如何评定贫困生是关键!

另外,为了确保政策能够落地实施,并且确保受惠群体能够切身享受,《通知》还出台了相关细则进行规定和约束,降低了大家的担忧也提升了“贫困高考生”对未来的信心。

网友:如何评定贫困生是关键!

同等条件指的是分数

通知一出,有人高兴也有人忧愁,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公平——“让贫困学生在同等条件下能被优先录取,本身就是公平。”有人认为不公平——“如果我的孩子因为和贫困生同一分数而没被录取,是我错吗?我努力工作赚钱,比贫困生的父母错在哪里?”

输在“起跑线”的孩子考到一样的分数容易吗?因此“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考生”是对“起跑线”差距的平衡。

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定义“贫困生”

经过以上,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重点就只是“如何定义贫困生?”标准是什么?由谁评定?评定程序是否公开透明?如何预防贫困生材料存在作假?审核是否严苛?贫困生申请流程是否有利于贫困生家庭?

也有相关教育专家指出:教育的公平性不能通过优先录取来实现,优选录取也体现不出教育的公平性。我们更应该从源头上考虑如何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如何让贫困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才是根本。

对于“优先录取高考贫困生”,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语句排序题技巧指导

1、关联词语的搭配

如果一些语句的开头有关联词的话,一定不会是段首句,而是应该通过关联词表示的关系,寻找其他几句中与之相匹配的一项。

2、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遵循事物发展的时空顺序。

3、从选项入手,确定发语词(首句)和尾句

四个选项中,如果有2个或者3个选项标示的段首句同为一句,则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可能性较大。

4、代词指代

代词一般不直接出现在句首,其前方需要有指代的内容出现。

5、主体的一致性、连贯性

文段的主体要保持一致,或者如果文段的主体不断变化的话,这些主体之间要有关系,同时保持连贯性。

6、例子

例子一般不是段首句,但是一定可以通过例子证明的内容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一句,这句话一般在例子的前面。

7、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这几种格式。总--分--总格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般解决问题的部分由关联词“只有……才”、“只要……就”,或者关键词“应该”、“需要”、“必须”等词引导。

二、题型举例

【例1】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④⑤⑥③②①B.③①②④⑥⑤C.⑤⑥②①④⑥D.①③④⑥⑤②

【技巧一】

1、此题四个选项的第一句分别是④③⑤①,由于代词出现在句首的语句一般不为段首句,所以排除⑤为首句。

2、③提出了“合理想象”,而④对其进行解释,可以确定③和④相连,而且③在④之前。

3、所以,D是正确选项。

【技巧二】

利用行文脉络

1、①属于提出问题类型的语句

2、②出现“只有……才”,属于解决问题类型的语句,应该在文段的末尾部分,所以很可能是文段的最后一句,D选项中②为最后一句,①为段首句。所以正确答案是D。

【例1】①在丹麦、瑞士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于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⑥⑤③②④①B.⑤②③④①⑥C.⑤③②④⑥①D.⑥②④①⑤③

【技巧】

1、首先通过选项可以确定⑤或⑥一定是文段的首句。而⑥在开头部分出现代词“这”,代词出现是为了指代前文出现的内容,所以一般除了文学作品以外,代词很少直接出现在段首,故⑤是段首句,排除A和D选项。

2、BC选项的第二句和第三句分别是②和③,阅读后可以确定③与⑤的联系更为紧密,符合事物发展的顺序,逻辑关系正确。

3、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如果你掌握了中国剩余定理,你是可以做到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剩余定理的几种形式。

一、余同加余

现在有一堆苹果,分给一群人,每个人分3个,剩两个,每个人分4个,剩两个,如何求苹果总数的表达式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知苹果数除以3 余2,除以4也余2,余数相同都为2,我们如果设苹果总数为X,说明(X-2)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4整除,也就是能被3和4的最小公倍数12整除,所以 X-2=12N,X=12N+2,所以当余数相同时,表达式为除数的公倍数加上相同的余数,这就是余同加余的含义。

二、和同加和

现在还是有一堆苹果,每个人分4个剩1个,每个人分3个剩2个,求苹果总数的表达式,分析一下题干,两种情况余数不同,但是除数与余数的和相同,都为5,除以4余1,是相当于除以4余5,除以3余2,相当于除以3余5,那么现在我们就把和同的形式转化成了余同的形式,根据上段的结论,苹果数的表达式 X=12N+5,从而我们得出了第二个结论,当除数与余数的和相同时,就用除数的公倍数加上这个相同的和。

三、差同减差

一堆苹果,每个人分4个剩3个,每个人分5个剩4个,求苹果总数的表达式,发现两种情况虽然余数不同,但是除数与余数的差值相同,每个人分4个剩3个,说明如果再有一个苹果就可以再分给一个人,也就相当于每个人分4个少1个,同理每个人分5个剩4个相当于每个人分5个少一个,说明苹果数除以4余-1,除以5 余-1,现在我们就把差同的形式转化成了余同的形式了。苹果数X=20N-1,从而得出了第三个结论,当除数与余数的差相同时,就用除数的公倍数加上这个相同的差。

四、逐步满足法

一堆苹果每个人分7个剩3个,每个人分3个剩2个,求苹果总数的表达式。这道题余数不同,和不同,差也不同,这类问题只能用逐步满足法,也就是逐一满足条件,我们首先要找出符合题目中所有条件的最小数字,根据第一句话可知苹果数可表达为7N+3的形式,当N=2时符合第二个条件,所以满足条件的最小数为 17,苹果总数的表达式为这个最小数加上除数的公倍数,即17+21N。

学习完这些理论,下面我们来解一下韩信点兵这个题目,根据已知条件可知人数除以3余2,除以5余2,除以7余4,根据前两个条件可知人数,可首先表示成 15N+2,当N=2时,满足除以7余4,所以满足所有条件的最小数为32,人数的最终表达式为32加3、5、7的公倍数,即32+105N.又已知总人数在300到400之间,所以令N=3,总数为32+105×3=347。

剩余定理不仅在解答这道题时大有脾益,在平日行测的数学运算中也会经常用到。因此,考生应该熟练使用剩余定理,以便在考试中运用得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