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教父謝幕!臺積電張忠謀退休 英偉達黃仁勳感嘆一個時代結束

臺積電張忠謀退休。臺積電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忠謀在領導公司31年後於今日(6月5日)正式退休。

張忠謀今年86歲,不像科技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或傑夫·貝佐斯那樣年輕。儘管其估值接近2000億美元,但他的公司並非家喻戶曉。

但張忠謀對科技行業的影響力與那些創始人一樣巨大。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2007年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稱,臺積電是一家“平臺”公司,這個名詞通常用於描述像微軟或亞馬遜這樣的公司。與這些巨頭為軟件和電子商務創造新業務的方式類似,臺積電為創造價值1000億美元的晶圓製造半導體產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半导体教父谢幕!台积电张忠谋退休 英伟达黄仁勋感叹一个时代结束

一段傳奇人生

在1987年創立臺積電之前,張忠謀已經成為美國移民的成功典範。在內戰期間離開中國前往哈佛大學期間,他轉到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機械工程碩士學位,隨後在斯坦福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1958年,他開始在德州儀器工作,並在那裡呆了25年,併成為半導體業務的負責人。後來他在其競爭對手之一的通用儀器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

1987年,張忠謀本應該可以退休了。相反,臺灣地區政府招募他創辦了一家公司,該公司將有助於推動臺灣地區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一領域落後於日本和美國。張忠謀認為臺積電是解決全球半導體行業面臨問題的補救辦法,也是臺灣本身面臨的問題。

當時,芯片製造公司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日本。領先的公司 —— 英特爾,AMD,NEC,富士通 —— 都設計和製造了用於任何電子產品的芯片。這種模式給行業帶來了問題。隨著芯片變得更難製造,設備迅速變得陳舊。與此同時,擁有新芯片創意的創業公司不得不建立他們自己的工廠,或依靠現有芯片巨頭為他們製造。

張忠謀的關鍵突破在於專注於製造 - 臺積電將不設計自己的芯片,而是建立一家僅為其他公司設計芯片的業務。臺灣地區政府,飛利浦電子公司和一群私人投資者集合了2.2億美元為該風險投資提供資金。

張忠謀認為,臺灣在設計上無法與主要芯片公司競爭。但它有足夠的經驗為其他公司製造產品,從而有可能成為芯片的領先製造商。

“我們在研究和開發方面沒有實力,或者很少。我們在電路設計,IC產品設計方面沒有實力。我們在銷售和市場營銷方面實力不強,而且我們在知識產權方面幾乎沒有實力。臺灣擁有的唯一可能的力量,甚至是潛在的力量,不是一個明顯的力量,就是半導體制造,晶圓製造。那麼你會創建一個什麼樣的公司來適應這種力量,並避免所有其他弱點?答案是純粹的製造廠。”

“教父”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臺積電為“晶圓”芯片公司的崛起鋪平了道路,這些芯片公司設計芯片但外包製造業。一個曾經被大型科技巨頭壟斷的行業突然向資本最少的創業公司開放。在1999年至2015年間,晶圓芯片公司的銷售翻了兩番,並從佔半導體銷售總額的7%增長到29%。

大部分資金都給了臺積電。據研究公司Trendforce稱,它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佔據了該行業60%的銷售額。 張忠謀被譽為芯片行業的“教父”。

為全球大多數手機設計處理器的高通公司和聯發科技公司都是與臺積電合作的晶圓公司。為計算機設計圖形處理單元(GPU)的英偉達也是臺積電的客戶。蘋果也是如此——2016年,臺積電收入的17%來自手機制造商,手機制造商依靠它來生產其最重要的芯片。

臺積電還為數百家其他大小芯片公司生產,這也是普通消費者從未聽說過的。臺積電在2016年表示,它為449個客戶製造了9,275種不同的產品。

數十年來,臺積電成為臺灣真正的科技巨人。它是島上最有價值的公司,其市值是蘋果主要製造合作伙伴之一富士康的三倍。

半导体教父谢幕!台积电张忠谋退休 英伟达黄仁勋感叹一个时代结束

一個時代的結束

英偉達的黃仁勳在與臺灣媒體的談話中稱張忠謀的退休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並補充說:“每次我與他見面時,他總會問我50多個問題,從我開始坐下。他不斷學習,他的記憶力非常好。”

張忠謀將臺積電交給兩位接班人:C.C. Wei將擔任首席執行官,以及擔任董事長的Mark Liu。他們將面臨重大挑戰。

全球智能手機銷售正在放緩,而新款iPhone銷售不佳。比特幣挖礦機可能會帶來潛在的新業務,但加密貨幣的波動性可能會影響需求。同時,美中貿易泡沫可能會打亂更廣泛的電子供應鏈,使臺積電的訂單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